張學友的耳水不平衡是什么病
近日,一則“張學友演唱會因耳水不平衡跌倒”的新聞登上了熱搜。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張學友的耳水不平衡是什么病,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張學友的耳水不平衡是什么病
62歲的張學友今年6月開始開始“張學友60+巡回演唱會”,近日巡演馬來西亞站來到吉隆坡亞通體育館,昨天是他在當地開的第三場,但發生令現場觀眾驚訝的意外:張學友突然失去平衡摔倒在舞臺上,但幾秒之后,他用手撐起身體,站起來繼續演唱。
張學友隨后解釋稱,自己從小有“耳水不平衡”,幾乎每年都會發一次,之前都未曾在演唱會上遇到耳水不平衡而頭暈,但昨日他演出前半小時突然開始頭暈。他希望觀眾可以多多包涵,還笑著和歌迷約定70多歲再見。
事實上,在馬來西亞的第二場演唱會(周六),張學友就因為“耳水不平衡”頭暈推遲了8分鐘開場,連續兩日頭暈不適,“歌神”的身體狀況引發歌迷擔憂。
耳水不平衡,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疾病?
耳水不平衡是一種常見的耳部疾病,也被稱為滑囊炎。
它是由內耳內淋巴液平衡失調引起的,主要特征是突發性的眩暈發作、耳鳴(聽到嗡嗡聲)和耳聾(可暫時或永久)。耳水不平衡的發作通常會以一側為主,但雙側發作也有可能。
耳水不平衡的具體原因尚不明確,但研究表明與內耳淋巴液平衡紊亂有關。
內耳是我們平衡感知的主要器官之一,其中的淋巴液負責傳遞平衡信息。當淋巴液的正常流動被阻礙或打亂時,會導致耳朵感知不準確的平衡信息,從而引發耳水不平衡的發作。
耳水不平衡的典型癥狀是發作性的眩暈,眩暈發作可能持續幾分鐘到幾小時,并伴隨其他癥狀,如惡心、嘔吐、耳鳴和聽力減退。發作期間,患者可能感到頭暈目眩、站立或行走困難,甚至失去平衡倒地。
耳水不平衡有什么癥狀
耳水不平衡的癥狀大多數由于內耳疾病所引起,內耳疾病所造成的眩暈屬于外周性眩暈,主要癥狀包括眩暈、視物旋轉,不敢睜眼,感覺周圍東西轉動或自身轉動,同時伴有不穩感和晃動感。還可以感覺天翻地覆的感覺,同時部分病人可以伴有耳悶、耳鳴和聽力下降。
耳水不平衡的病癥,通常是因為平衡系統出現毛病,以致出現天旋地轉、暈船浪的感覺,內耳失調直接影響平衡。內耳有協助身體平衡的功用,會將身體所在的位置、或加速等變化傳送給大腦,然后通過大腦控制身體的肌肉作出協調,再作出適當的反應如果這個平衡系統失調,就會出現頭這類頭暈。
耳水不平衡與耳石癥的區別
1、定義不同:
(1)梅尼埃病:梅尼埃病是一種病因不明的內耳膜迷路積水疾病,曾稱美尼爾病。
(2)耳石癥:耳石癥是頭部運動到某一特定位置時,誘發的短暫眩暈伴隨眼球震顫。
2、癥狀不同:
(1)梅尼埃病:主要表現為反復發作的旋轉性眩暈,波動性、漸進性聽力下降,耳鳴,耳悶脹感,這些癥狀在睜眼轉頭時加劇,閉目靜臥時減輕。眩暈常反復發作,復發次數越多,持續時間就越長、間歇越短。
(2)耳石癥:主要表現為頭位變化時,出現強烈旋轉性眩暈,常持續于60秒之內,伴眼球震顫,惡心及嘔吐。眩暈發作后,可有較長時間的頭重腳輕、漂浮感及不穩感。
3、治療方式不同:
(1)梅尼埃病:可在醫師指導下進行前庭抑制劑(如異丙嗪、苯海拉明、氟哌利多等)、糖皮質激素(如強的松、甲潑尼龍等)等藥物治療,如果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則需進行手術治療,如內淋巴囊減壓術、半規管填塞術、化學藥物前庭破壞術,前庭神經切除術,迷路切除術等。
(2)耳石癥:可在醫師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如鹽酸氟桂利嗪膠囊、腦益嗪等藥物。如果病程在1年以上,且保守治療經久不愈,生活和工作受到嚴重影響者,可進行手術治療,如利多卡因和鏈霉素鼓室內注射、后壺腹神經切斷術和前庭神經切斷術、后半規管(PSC)堵塞術等。
建議不管是梅尼埃病還是耳石癥,出現不適情況,一定要及時去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
耳水不平衡能自愈嗎
耳水不平衡可能是前庭神經元炎、耳石癥、梅尼埃病等原因導致,其能否自愈要根據患者的病情進行判斷,不能一概而論,可能可以自愈,也可能不能自愈。
1.前庭神經元炎:
前庭神經元炎系因前庭神經元受累所致的一種眩暈性疾病,一般不可自愈。臨床上常用于治療前庭神經元炎的藥物有抗病毒藥,可合用鹽酸氟桂利嗪膠囊、鹽酸培他啶片、鹽酸倍他司汀口服液等,患者也可以使用按摩、理療等方式減輕癥狀,平時應避免感冒。
2.耳石癥:
耳石癥患者會出現與體位相關的眩暈。此疾病部分患者可能有自愈性。癥狀嚴重的患者可以前往耳鼻喉科、神經內科、急診科就診,耳石癥臨床上一般通過耳石癥復位法進行治療。
3.梅尼埃病:
梅尼埃病會導致患者出現眩暈、惡心、嘔吐、聽力下降、耳鳴等癥狀,不能自愈,目前沒有治愈方法。臨床上通過調節自主神經功能、改善內耳微循環、解除膜迷路積水等方法幫助患者控制病情。
除了上述常見的原因外,還可能是其他原因導致的,如內耳小血管痙攣、耳膜穿孔、耳部腫瘤等,建議患者及時就醫,查明病因后對癥治療,上述藥物均需遵醫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