櫛風沐雨七十載踔厲奮發續華章
櫛風沐雨七十載踔厲奮發續華章
——寫在福建林業職業技術學院建校70周年之際
櫛風沐雨,踔厲奮發,今年是福建林業職業技術學院七十周年華誕。70年來,學校始終與祖國共奮進,秉承“明思、篤行、業精、德厚”的校訓,弘揚“敬業、吃苦、務實、進取”的天麟精神,踐行“以技載道、樹木樹人”的辦學理念,在主動對接鄉村振興戰略和福建省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中不斷增強辦學實力,形成了可持續發展態勢。
完善辦學條件
增強師生幸福指數
從選址福州北園,到遷址延平天麟山,再到拓荒江南,學校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各時期的辦學條件,校園呈現出勃勃生機與活力,師生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北園興學。1953年,學校創辦,選址在風景秀麗的福州市倉山區蓋山鎮北園村,占地50余畝,建設五幢二層樓房,包括辦公樓、教學樓、實驗館和兩座師生宿舍及附屬工程廚房、竹棚膳廳(兼禮堂用)。其中,教學樓標準教室12間,實驗樓標準實驗室8間。
遷址延平。1956年初,學校遷址延平天麟山。天麟山校園占地近200畝,其中建設用地73.88畝。遷址初期,校園條件非常艱苦,師生們住的簡易宿舍,竹柵就是食堂。想要改善教學和生活條件,只能邊教學邊勞動,廣大師生挖山整地、開建道路、培育苗木、廣引樹種、種植標本、綠化美化,成為建設天麟山的主力軍。經過幾代天麟人的共同努力,建成7000多平方米的綜合大樓、2.4萬平方米的學生公寓,教學樓、實訓樓、禮堂、食堂……一應俱全,學校面貌煥然一新,辦學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
拓荒江南。2005年,為加快發展步伐,拓展發展空間,學校秉持“總體規劃、分期實施、多方籌資、科學發展”的工作思路,在夏道鎮江南新區職教園區建設新校區。2005年4月進行選址規劃,2007年4月正式開工建設。2009年9月一期第一階段工程竣工,并正式啟用江南校區。隨后二期A、B地塊工程相繼落地,圖書館、實訓樓、體育館、學生公寓、學生活動中心等拔地而起,形成一系一樓的校園布局。校園無線網絡全覆蓋,每個教室配備多媒體設備和智能教學系統,每個實訓室配備先進的實驗實訓設備,每棟宿舍配備電梯、空調、熱水器、獨立衛生間和淋浴室,體育館內設健身房、游泳館、乒乓球室、羽毛球室等,為師生提供了舒適、安全、便捷的學習和生活環境。2022年,為滿足學校發展需要,在江南校區北側繼續征地500畝,現有校園建設用地超過1000畝。江南校區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使學校形成了“一校兩區”的辦學格局,為學校事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龍景閣、音樂噴泉、水景工程、碩果廣場……學校的網紅打卡點越來越多,師生們的幸福指數也越來越高,在“陽光高考”網“2023年高職高專院校滿意度排行榜TOP100”中,學校位列全國第90位,福建省第2位。
矢志躬耕教壇
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學校緊跟時代步伐,勇擔歷史使命,矢志躬耕教壇,充分發揮林科類學科優勢,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堅持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相結合。辦學初期,學校明確專業設置與培養目標。根據“一五”計劃中“大力造林、普遍護林、合理森林采伐利用”的林業方針,結合福建省情,設置造林和森林經營兩個專業,目標是“培養在林業工程師領導下的技術員”。隨后根據林業建設和發展的需求,學校在專業設置上及時調整,先后設有造林、森林經營、林業、采伐運輸、林業財會、森工財會、林專、林業教育、林產化工等9個專業,以滿足當時大辦國營伐木場和國營林場對技術人才的需求。上世紀90年代末,為適應招生并軌后必須面向社會招生和就業的新形勢,學校對原有的專業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造,果斷停辦了一些老專業,先后創辦了社會就業比較好或有發展前景的新專業,如市政工程、土木工程、森林生態旅游、園林技術、木材加工、室內設計等。近年來,針對基層林業部門人員斷層、青年林業人才不足等問題,學校制定實施“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向就業”的人才培養方式,從2018年開始招收面向基層林業站的“三定向”學生,2021年開始招收面向全省國有林場“三定向”學生,將校企雙元共育工匠型技術技能人才落地落實落效,精準培養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的林業技術技能人才。
堅持理論教學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早在北園辦學時期,學校就規定每門專業基礎課的教學實習安排為1~2周,專業課安排為期2個月的生產實習,并接收南嶼林場為校教學林場。遷址延平后,根據教學實習、生產勞動和基層生產單位的需要,在來舟、衛閩、峽陽等林場建立教學生產實習基地,在南山、上洋、沙溪口等地建立農業生產勞動基地。近年來,學校先后建立了洋口林場大學生勞動實踐基地、龍景山林學教學綜合實訓基地、天麟山林學教學綜合實訓基地等集實踐教學、社會培訓、真實生產和技術服務功能為一體的開放型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更加完善的實踐教學條件,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專業知識,增強實踐工作能力。
堅持教學改革和服務社會相結合。70年來,學校不斷推進教育改革和創新,不斷拓展服務社會的領域和深度,積極推動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1958年,學校組織林區道路勘測設計隊,50余名師生分別赴長汀、寧化、清流等縣林區開展外業勘測工作,完成簡易森鐵、林區公路勘測50多公里;1964年,采運專業408、409兩個班共57人到永安市益口和大坑兩個伐木場進行為期67天的伐區調查和生產工藝設計,共完成了45個林班伐區調查,開展生產工藝設計、測量森林面積共2236.73畝;1969年,學校組織教師完成從南孚電池廠至安濟全程12公里的勘測任務……近年來,學校成立林業調查設計院(乙級)、林業有害生物檢測中心(省級)等技術服務機構,完成600多萬畝的森林資源調查、林業有害生物普查、林木種質資源清查、森林經營方案編制及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等生產項目,服務行業區域經濟建設;成立林業新技術培訓與職業技能鑒定中心,選派省級科技特派員31名,年均林業技術培訓7711人日,培訓林農1312人日,林業職業技能鑒定3119人次,推廣林業新技術25項,成為福建省林業行業最大的林業職業能力的“加油站”。
堅持黨建引領
構建“三全育人”格局
黨旗領航定方向。學校堅持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切實履行管黨治黨、辦學治校主體責任,扎實推進黨建“領航”工程、組織“強基”工程,創新“四同共振”新模式,打造“一系一品牌”、“一支部一亮點”,推動黨建與業務雙融雙促,建成了一批黨建品牌和特色案例,自動化工程系黨總支入選全國黨建標桿院系,學校被確定為首批福建省高職高專院校黨建工作示范點和福建省黨建工作示范高校。
“三全育人”促發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創新實踐“體-制-鏈”育人模式,構建具有林職特色的“三全育人”模式,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獲省級以上思政項目50余項,學校被確立為福建省首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新時代下高職院校“體-制-鏈”育人模式的創新與實踐》獲2020年福建省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七秩耕耘,碩果累累;數易春秋,風華正茂。作為福建省唯一的林科類高等職業院校,學校將繼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導,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著力培養知林愛林、興林強林的“務林人”,投身植樹造林、綠化祖國、美麗中國等綠色實踐,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奮力譜寫林業職業教育新篇章中貢獻林職智慧和力量。(萬泉福建林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劉文開福建林業職業技術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