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小女生自創詩歌三百多首集結成詩集《流年》
六年級小女生自創詩歌三百多首集結成詩集《流年》
近日,鄞州區東湖小學六年級小朋友吳思瑜所寫詩文集《流年》由團結出版社正式出版后,引來不少市民的關注。關于吳思瑜的詩開始在朋友圈流傳,有市民表示吳思瑜雖然年紀小,但已然是個小作家了,更多的家長紛紛感嘆,吳思瑜就是那類“別人家”的孩子啊。
金報記者先后聯系了思瑜小朋友的母親以及輔導老師,一同來聊聊這位小作家出詩文集前后的那些故事。
受母親出版攝影集影響
她從二年級開始寫詩
記者翻開詩文集《流年》,里面收錄了吳思瑜從二年級開始寫下的共計278首詩、31篇散文、1篇小說。
吳思瑜的母親戚巧靈是鄞州區頗有名氣的攝影家,早年出過兩本攝影集,或許是家庭環境的熏陶,讓小思瑜從小對文學藝術有著特殊的好感。“在女兒寫詩之前,她就對我的攝影集特別喜歡,不厭其煩地一遍又一遍看,到后來甚至把攝影集的前言后記都背了下來。她還時常奶聲奶氣地問我:媽媽,我什么時候也能出書啊?我回答她,要出書得有作品啊,要有充滿感情的作品才能有出書的可能呀。”對于女兒的這段小故事,戚巧靈記憶猶新。
在母親的鼓勵下,吳思瑜從小學二年級開始從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讀起,再到后來慢慢涉及納蘭性德、倉央嘉措、白落梅、顧城、海子等大家的作品。在這些文學大家的作品中,吳思瑜對林徽因和顧城的作品尤為喜歡。
“從二年級開始,女兒就開始寫詩了,對于她的寫作家里人都很支持。剛開始寫的時候,有些字只能用拼音替代。我問她,字都不認識,又怎么知道這個字的意思?女兒卻明確回答我,她理解這字的意思,并且知道這個字能放在怎樣的語境中。”思瑜母親說。
隨著年齡的增長,吳思瑜閱讀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她的文字也隨之增長,那些用拼音代替的字,漸漸地都被補上。三年多的積累,讓女兒的作品集終于出版。對此,母親戚巧靈心態非常平和:詩文集的出版是對孩子喜歡閱讀、喜歡寫作的一份鼓勵,無所謂成績,更不是什么成就。作為家長希望孩子能繼續熱愛閱讀,就足夠了。
輔導老師說她敏銳善感
就像一個古書里走出來的少女
吳思瑜給自己取了一個筆名“紫煙”,這個名字引起了鄞州區作協副主席徐海蛟的關注。“關于小思瑜,我最先聽到的是紫煙這個名字,有人告訴我有個小姑娘叫紫煙,特別愛寫古體詩,寫了近百首了。我聽過后,就很欣然地記下這個名字,心下想,取這樣一個名字的小女孩,一看就是自東方古典文化里長出來的。一個夏天,我見到了真人,才知道紫煙有個相對現代的名字叫吳思瑜。”
徐海蛟表示,時常覺得思瑜有別于一般孩子,她自小喜歡古典詩詞,整個人仿佛都浸潤在古典境地里,她喜歡那些舊日時光,她那么敏銳和善感,活生生就像一個古書里走出來的少女。
作為吳思瑜課外寫作輔導老師,徐海蛟對于自己這位萌萌噠的弟子,有著不尋常的評價:“小思瑜有著一顆敏感而古典的心。未來的日子里,生活和閱歷都會自然而然賜予她。重要的是,她天生的多情和敏感,她對古典文學和寫作的熱愛。我希望,紫煙能夠保護好自己的這份熱愛,假以時日,很難說她不就是李清照或張愛玲。”(通訊員孫靜波金報記者朱立奇)
秋思
明月升起
你的味道蔓廷
多情悲秋
誰的寂寞入骨
淺淡憂愁
紛揚一場深秋的落葉
帶著風,和著雨
尋找屬于自己的輕依
也許,你不懂我傷痛
不曾,共赴每個悲秋
既然遇見
在獨屬于我們的年華中沉醉
漫漫深秋
明月孤懸
相見時難
惟愿安好
2018年1月
《流年》中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