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時代的兒童機遇風險并存應趨利避害尊重保護兒童
在數字時代,兒童的聲音愈加重要,而且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響亮。他們不僅在傳承,同時也在塑造著這個世界。我們力爭把兒童遭受數字技術傷害的風險降到最低,并使他們從中獲得的機遇擴展到最大,為兒童創造更美好的數字世界。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執行主任安東尼·雷克
每輕點一個網絡鏈接,世界某個角落的孩子就創建了一條數字蹤跡,而這條蹤跡有可能被那些不考慮兒童利益的人跟蹤或利用。隨著兒童上網的年齡越來越小,我們急需一場針對如何確保兒童安全上網并保護其數字蹤跡的嚴肅討論。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數據、研究與政策部主任勞倫斯·錢迪
前不久,一組“兒童視頻”引起了各大媒體和家長們的關注,這些視頻充斥著暴力和血腥的內容,恐怖的情節和場景不但兒童不宜,還會毒害他們幼小的心靈。相關報道稱,這些視頻最早出現在歐美國家以及泰國、越南、日本和韓國,如今也漸漸通過網絡流入中國。
在網絡時代,我們有更便利的途徑獲取信息和知識,然而對于兒童來說,在享受便利的同時,也面臨更多風險與挑戰。
近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布了年度旗艦報告《2017年世界兒童狀況:數字時代的兒童》,指出全球互聯網用戶中1/3是兒童,但在保護兒童免受數字世界潛在危害,守護兒童上網活動所產生的數字蹤跡,并為其提供更多訪問安全和優質在線內容方面,相關的工作仍遠遠不夠。
對此,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出警告,對數字世界的訪問既讓兒童受益并擁抱機遇,也讓他們置身于大量的風險與傷害之中,例如接觸到有害內容、遭受性剝削、性侵、網絡欺凌以及個人信息被濫用等。
網絡風險
遠遠超出想象
“每天,有成千上萬的孩子第一次使用互聯網,他們在網絡世界中面對著各種各樣的風險,其中許多風險才剛剛為外界所了解,尚無有效的應對方法。”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數據、研究與政策部主任勞倫斯·錢迪(LaurenceChandy)表示。據統計,全世界每天有超過17.5萬名兒童第一次上網,平均每半秒鐘就會新增一名兒童網民。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數字化蔓延到了經濟、社會、文化等現代生活的各個方面,接觸數字網絡的兒童年齡也變得越來越小。正如該報告所說,數億兒童從來到世界的那一刻起,就與數字通信和網絡連接密不可分——管理新生兒醫療檔案、上傳第一張珍貴照片,都離不開數字技術。
數字技術為世界兒童創造了更多的可能和機遇。例如,偏遠地區的兒童,或者受到貧困、排斥和緊急狀況影響被迫逃離家園的兒童,可以通過數字設備和網絡獲得更多的知識和學習機會,接觸到有興趣的社群、市場和服務等,并從中受益。
然而,我們也必須認識到,數字技術與網絡連接也讓兒童的安全、隱私和身心健康面臨巨大風險。報告指出,很多兒童在線下本已面臨的風險和傷害會在線上延伸并放大,也會讓本來就容易受到傷害的兒童變得更加脆弱。信息技術能讓人們更容易制作、傳播、分享剝削兒童、虐待兒童的非法內容,這類技術為拐賣兒童開辟了新渠道,也為隱藏非法交易、躲避執法提供了新手段。而且,更令人震驚的是,兒童自己也可能借助這類技術制作相關內容。
“盡管數字技術在很大程度上拓寬了人們自由表達思想的空間,但同時也擴大了仇恨言論和其他負面內容的傳播范圍,可能改變兒童對世界及對自己的看法。”報告指出,在網絡社交媒體中,兒童的隱私目前不但沒有受到保護,而且更有可能遭到利用或濫用。相對線下欺凌,網絡欺凌的傳播度可能會給兒童帶來更大風險。
研究人員將這些網絡風險歸于三類——內容風險、接觸風險和行為風險。其中,內容風險是指,兒童暴露在不健康、不適宜的內容面前,其中可能包括與性、色情和暴力相關的畫面,某些類型的廣告,含有歧視或仇恨言論的材料,以及宣揚自殘、自殺、厭食等不健康行為或危險行為的網站;接觸風險是指,兒童與危險的人物進行接觸,如與尋求不正當關系或出于性目的而與兒童聯系的成人保持聯系,或與試圖煽動兒童參與極端活動或誘使其參與不健康或危險活動的個人接觸;行為風險則包括,兒童自身可能進行的危險活動,其后果往往與有風險的網上內容和接觸有關。例如,兒童可能會書寫或制作仇視其他兒童的素材,發布或傳播有害信息或圖像。
對于數字時代的風險,我們不能低估;對于兒童的成長,我們需要無條件的保護。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呼吁,利用數字世界的機遇,為兒童創造福祉,將信息技術對他們造成不良影響或傷害的可能性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