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探索破除有償家教:財政投入千萬疏堵結合
時間:
小采
熱點資訊
“專項班”“私教班”“名師訂制”,如今這些概念備受追捧,中、小學教師以付費家教、在培訓機構兼職等方式從事有償補課的情況屢見不鮮。為了破解這一頑疾,提供更優質的公共教育,在江西南昌,一項“疏堵結合”的創新探索正在進行。
創設教輔中心,匯聚名師資源
和以往一樣,南昌市第二十六中學高二學生郭宏銳每周六都要參加課外輔導,從語數外到物化生,一天的時間排得滿滿當當。但與以往不同的是,他參加的輔導班是免費的,給他和同學輔導的是本班或本校的老師,輔導班也設在校園內。
為滿足學生課余時間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2015年8月,南昌市教育局創設學生課余教學輔導志愿服務中心,由市財政每年撥出1000萬專項經費,用于展開教輔志愿活動。
南昌市屬28所中學學生都可以享受這項教育福利,除了文化課輔導,還有文體活動。南昌市教育科學研究所黨支部書記楊杰介紹,教輔中心本著線上與線下、集體與個體相結合的原則,通過面授、網授和互動答疑等三種途徑對全市中學生開展免費課外教學輔導。
以南昌市第二十八中學副校長陳宇春名字命名的教學工作室,匯集了多所學校11名語文學科優秀教師。“教師們周一至周五每晚3小時、雙休日每天9小時,輪流在線值班為學生進行網上答疑,每周錄制一節微課,命制一套試卷。”陳宇春說。
“成立南昌市教輔中心,能夠一定程度遏制校外補習機構發展。”江西財經大學教授譚光興認為,南昌在政府的監管下有計劃地引導、實施輔導課程,這種探索值得肯定。
楊杰給記者算了一筆賬,2016~2017學年,全市28個教輔分中心共開設5.6萬節周末免費面授輔導課,按平均每節課每個班45人計算,共有約252萬人次享受這一服務,按每節課50元核算,共節省約1.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