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一流機遇下的亞非語言學科發展:口徑和內涵需要更加明確
如何在“雙一流”建設及“一帶一路”這兩大歷史機遇下定位、布局亞非語言文學學科的發展,成為重要議題。
日前,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公布,為新的歷史時期建設有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社會主義大學指明了目標和發展方向。其中,外國語言文學學科建設入選的6所高校為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南京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湖南師范大學和延邊大學。在這樣的建設背景下,作為外國語言文學學科下設的二級學科,亞非語言文學的布局和發展被納入探討視野。由于歷史和現實等諸多因素,亞非語言文學學科的發展長期以來處于較為邊緣的位置。近年來,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出臺落實,沿線涉及了大量亞非國家與地區,其語言文學及與此相關的歷史、宗教、政治等研究也愈發引起學界內外的關注。因此,如何在“雙一流”建設及“一帶一路”這兩大歷史機遇下定位、布局亞非語言文學學科的發展,成為重要議題。
亞非語言文學學科的口徑和內涵需要更加明確
亞非語言文學學科涵蓋亞非語言學、文學、翻譯學、國別和區域研究、比較文明與跨文化研究五大研究領域,其中亞非語言學涉及亞非國家數十個官方或重要民族語言的本體研究和應用研究。亞非文學研究主要圍繞作家與作品研究、文學理論與思潮研究、文學翻譯研究、文學交流及影響研究四個領域,關注亞非文學與文化傳統的傳承與發展,以及中國—亞非文學交流與影響。這種以語言學、文學為主體的研究正不斷擴展到翻譯研究、國別和區域研究、跨文化研究,從而形成語言、文學、文化和文明研究相互滲透的態勢,跨學科和新興交叉性研究趨勢也在凸顯,學科內涵不斷拓展,學科輻射力不斷提升。
考慮到亞非地區歷史與現狀的獨特屬性及當代發展問題的復雜性,學科還應特別注重打造有中國特色的亞非語言文學理論體系與知識工具。著眼于學科發展的現實運用價值,該學科應特別關注當代中國與亞非各國在追求現代復興與發展進程中所開展的發展合作與文明交流,探討和比較中國與亞非各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文明復興方面彼此相關的一些共同命題。還應著眼于21世紀人類發展前景,以一個更為廣闊的文明史的視野,對亞非社會傳統文明遺產的現代重建、對當代人類文明的多樣性以及不同文明平等對話與交流等理論與現實問題,做出本學科的獨特探索與思考,從而實現亞非語言文學學科的發展與國家重大戰略急需有機對接,為國家制定發展戰略和對外政策提供智力支持、理論依據和決策參考。這是語言文學學科建設的重要創新性、拓展性領域,也是著眼于中國全球發展戰略亟須承擔的重大學術使命。
尋求完備的亞非語種群作為學科建設支撐
縱觀亞非語言文學學科領域的全球知名院校,亞非語種群的建設相對而言都較為完備,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這些院校所開設的外語語種不僅數量眾多,且覆蓋范圍較為廣泛。例如,美國哈佛大學開設有90多種語言,英國倫敦大學開設有80多種,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開設有90種,俄羅斯莫斯科大學開設有120多種,日本東京外國語大學和大阪大學開設有60多種,其中大量語言涉及亞非語種群。
相比之下,我國與以上國外院校的建設差距較為明顯,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亞非語言文學學科的發展,不僅如此,亞非語種群的建設與完善也關乎國家語言能力建設以及與國家發展攸關的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經濟利益和文化利益等諸多方面。因此,如何遵循語言分布演變的特點,從學科發展和國家戰略層面出發,合理規劃和布局建設亞非語種群專業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成為影響亞非語言文學學科建設的關鍵因素之一。此外,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及亞非語種群的逐步發展健全,也應著手探索非通用語種建設和發展新模式、新路徑、新方法,并將其上升至原創性理論研究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