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聯大80周年紀念大會召開:8年培養出160余位院士
昨天,90余名來自各地的校友在北京大學參加了西南聯大80周年紀念活動(見圖),來到現場的西南聯大校友共40余位,其余為西南聯大附中和附小的校友。據介紹,西南聯大走出了160余位兩院院士。北京晨報記者發現,現場展出了28位校友共58件珍貴文物,其中包括李政道的考卷、朱自清親筆寫的序等。
走出160余位兩院院士
80年前,1937年11月1日,在一個特殊的日子,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三所高校在湖南長沙組成了國立長沙聯合大學。一個月后,因為形勢所迫,全校師生不得不繼續向西遷徙,最終于1938年4月2日在昆明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5月4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舉行結業典禮,7月31日宣布結束,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遷回原址,師范學院留昆獨立設置,改稱國立昆明師范學院。1984年,昆明師范學院更名為云南師范大學。
西南聯大只有八年多的辦學時間,但無論是在學術成果還是人才培養上,都取得了輝煌豐碩的成績。北京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林建華說,西南聯大前后就讀的學生不過8000人,條件艱苦,校舍簡陋,卻是舉世公認的學術重鎮,人才搖籃。涌現了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李政道先生,還有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獲得者黃昆等校友,兩彈一星的功勛鄧稼先等杰出校友,走出了160余位兩院院士。西南聯大將學校的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在中國高等教育史上筑就了一座永久的精神豐碑。
在世校友共有500余人
“這是當時西南聯大發的床單,這是行軍圖,”清華大學檔案館科技檔案部主任李運峰向參觀西南聯大文物的觀眾介紹說。李運峰告訴北京晨報記者,此次展出的西南聯大28位校友的文物共有58件。記者發現,這些展出的文物中,有葉企孫批改李政道的考卷、朱自清的《詩言志辯自序》手寫件、學生1938年的日記等。
據有關負責人透露,目前,西南聯大在世的校友共有500余人。今年90歲的西南聯大1944級機械系校友潘際鑾院士說,西南聯大辦學的八年間,同學們有三次參軍高潮,共達1100余人。
楊振寧:在此奠定了堅實基礎
1938級物理系校友楊振寧說:“西南聯大在昆明開學是1938年,1946年結束,前后只有八年多的時間,可是這八年之間教育出來的學生,對于后來所發生的影響和貢獻,是沒有方法能夠描述的。我很幸運,西南聯大八年校史,我曾經有七年是在西南聯大學習和研究,這七年對于我后來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前四年是本科生,1942年本科畢業,我需要寫學士論文,這個學士論文是在吳大猷教授的指導下寫的,討論的是對稱性在分子物理學的應用。我非常幸運,吳先生把我帶到這個領域,因為對稱性是整個二十世紀后半葉物理學發展的一個最重要的支柱,我能夠在那么早的時候走進這個領域,實在是非常幸運。隨后兩年,我是西南聯大的研究生,取得碩士學位以后,又成為了西南聯大附中的一個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