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校園貸款千萬不能碰校園貸詐騙慣用手法伎倆盤點
近日,公安部公布了10種高發(fā)電信網絡詐騙手段,校園貸詐騙就是其中之一。校園貸詐騙慣用的手法和伎倆是什么?如何提高防范此類詐騙的意識和能力?記者日前就此進行了采訪。
承諾快速便捷,騙取高額利息或手續(xù)費
2015年以來,相關部門不斷加大對校園貸詐騙的打擊治理力度,但有些詐騙分子仍然在頂風作案。記者近日發(fā)現,打開網絡瀏覽器輸入“學生貸款”進行搜索,“額度20萬,一分鐘申請”“快速申請,30分鐘放款”等廣告語和鏈接入口依然充斥網絡。
記者隨機點擊“免費快速申請學生貸款,30分鐘放款”的鏈接,輸入手機號和驗證碼以后顯示注冊成功,隨后客服人員打來電話,稱在校學生只需出示身份證和任意一張四大銀行儲蓄卡便可當天放款,但問及具體每月還多少錢時,對方并沒有明確告知。
東部某省份一高校大二學生小張告訴記者,以前開學季時,學校的宣傳欄、樓道,甚至廁所里,都有“校園貸款”“學生快貸”的廣告,這學期開學,廣告明顯少了很多,但還是能看到一些。
記者調查還發(fā)現,在有些高校,一些詐騙分子自稱校園貸代理,有內部渠道可以幫大學生貸款,并承諾貸款不成功不收錢。而所謂的內部渠道,不過是偽造工作證明或轉賬記錄,“證明”其有還款能力,從而賺取巨額手續(xù)費。小張告訴記者,目前有一些在校學生也被拉攏做這樣的“兼職”,每完成一單業(yè)務就會得到相應提成。
校園貸詐騙存在的背后有很深的社會土壤。廣東省公安廳刑偵局新型刑事犯罪偵查處科長朱嘉偉說:“隨著社會發(fā)展、科技進步,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也在不斷發(fā)生變化。大學生社會閱歷較少,對社會現象的甄別力相對不足,容易被表象所迷惑,被短期利益所引誘,往往成為不法行為的受害者。”
“青年學生要正確看待校園貸現象。對正規(guī)校園貸借款并非借后可以不還,在合理利率范圍內,仍需正常履行還款責任;對涉嫌校園貸的違法犯罪行為,要敢于揭發(fā)舉報,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朱嘉偉也告誡青年學生,“如遇資金困難,一定要同家長商量,通過銀行等正規(guī)渠道獲得金融支持,不要盲目信從,不要貪圖小便宜。提升自身網絡金融安全意識、風險防范意識,發(fā)現不法苗頭要及時向家長、學校反映,向公安機關報案或者舉報,防止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