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丁格爾”成稀缺男性護士刻板印象深男生報考少
提起護士,大多數人腦海中浮現的是頭戴燕尾帽、身著白衣,面帶微笑、溫柔細致的女性形象。影視作品的人物塑造和現實生活的直觀體驗,進一步固化了人們對于護士的印象。但在護士行業,男性正加速入場。據媒體報道,浙江幾大高校護理專業今年迎來大批“男丁格爾”,僅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就招收護理、助產方向的男生60多人,而目前杭州的男護士也不過200多人。
嚴格來說,男性護士這個稱呼本身就欠妥。在一項職業前通過性別加以限定,容易產生異義甚至貶義。但為了準確敘述,筆者在本文中將沿用這種叫法。由于不少人對現代醫療工作缺乏了解,加之歷史上各地的衛生學校是護士的主要來源,因此護士多被認為是低學歷的代名詞,工作也沒什么技術含量。這直接導致男性選擇成為護士,首先要面對來自輿論的壓力和傳統文化觀點的挑戰。很多家長不支持自家孩子學習護理專業,正是出于這種刻板印象。但事實上,查看近年來北京各大醫院新聘護士的學歷不難發現,本科學歷幾成護士標配,研究生學歷的也不乏其人。以北京協和醫學院護理學院為例,錄取學生平均分在重點分數線30分以上,高達95%的就業率同樣讓人矚目。
另一個導致部分男生不愿意選擇護理專業的原因是,一些人認為當護士的職業發展空間有限,似乎護士長就是職業發展的天花板了。因此,總有人拋出類似于“為什么護士要通過4年的本科培養”的問題。其實,隨著醫學的進步,護理的工作內容與過去相比已發生很大變化,“護理”早已不局限于發藥打針等簡單的工作。醫院建制不斷完善,對護士的專業化知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仍以北京協和醫學院為例,護理專業的學生還需要學習解剖學、生理學等諸多課程。
事實上,其他國家同樣存在護理專業中男生稀缺的現象。相關數據顯示,自20世紀80年代起,美國護士人群中男性占比從2.7%逐漸上升至9.6%。總體來看,男性護士占比同樣不容樂觀,造成了男性護士在某些特定崗位高度集聚。比如,在麻醉護士中,男性占比高達40%,因為與普通病房護士相比,麻醉護士需要擁有更為復雜專業的知識,面臨的從業難度和風險更大。另外,那些勞動強度較大的崗位,男性護士的勝任度確實更高。盡管不能完全類比,但在國內醫院中,確實也存在一些高度專業化的護士崗位,比如體外循環、急診、重癥監護。這些崗位的護士往往需要在畢業后接受更多的培訓,才能取得相應的資格證書,因此產生了男性聚集的現象,反襯出男性在護士行業總體占比的不足。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對于護士包括男護士的刻板印象需要破除,對于長久以來存在的偏見需要糾正。然而,觀念轉變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盡管男性從事護理專業具有獨特優勢是事實,男性護士未來一段時間內供不應求也將是事實。但浙江高校的招生新動態釋放了一個積極的信號,希望“男丁格爾”未來不會再成為新聞。(作者:李威,系醫務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