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省聯合舉辦少年成長營為農民工子女打開“外面的世界”
“爸爸,您在北京還好嗎?住的地方熱嗎?干的活累嗎?您的腰還疼嗎?女兒想您啦!”最近,家住河南的王孟月給在北京打工的爸爸寫了一封信,在信中,除了思念,她還說出了自己內心的傷感:“沒有您的時候我覺得家一點也不像家……”
“感恩祖國·擁抱未來”2017陽光少年成長營開營儀式上,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黨組成員焦開河向營員代表授旗。實習生許驥騰攝
在王孟月的記憶里,總是姥姥為她做飯、送她上學的身影和慈祥的笑容。她會羨慕每逢節假日別人家團聚的歡聲笑語,會因為家長會上沒有爸爸的身影而難過。
讓王孟月開心的是,這個暑假,她不但和爸爸媽媽團聚了,還帶著弟弟一起到北京,參觀故宮、人民大會堂,到天安門觀禮臺看升國旗,游覽長城、頤和園,走進科技館、鳥巢、水立方……
其實,像王孟月姐弟倆這樣,父母一方或者雙方常年打工在外,不能經常陪伴在他們身邊的孩子有很多。
近日,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總工會、安徽省總工會、貴陽市總工會、黑龍江大慶市總工會、河北尚義縣總工會等單位聯合主辦,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中國職工國際旅行社總社、工人日報社承辦的關愛農民工子女“感恩祖國·擁抱未來”2017年陽光少年成長營活動(以下簡稱“成長營”)在北京舉行。這次活動,讓包括王孟月姐弟倆在內,來自全國七省區的670名農民工子女在首都有了為期6天的參觀學習之旅。
這么近那么遠
河北張家口市懷來縣愛心助學助困基金會組織了19名農民工子女參加這次成長營活動。帶隊老師張靜在活動期間的“關愛農民工子女工作創新發展座談會”說:“我們雖然離北京比較近,但是很多孩子并沒有到過首都,有的甚至沒坐過一次火車。孩子們經常抱怨父母只顧掙錢,沒有時間陪他們。”即使他們每天都和父母打電話或者視頻一次,但是在孩子們看來,電話那頭的父母依然離自己很遠。
李壯源的爸爸是北京城建第二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工人,剛過完春節就回工地工作了。
“到今天,整整150天了,我數星星盼月亮地想見到你,可你一直都沒有回來看我。”在寫給爸爸的信中,李壯源將委屈一股腦兒道出,“雖然你經常給我打電話,但是你知道嗎?當你掛掉電話,我常常會偷偷地躲在被窩里哭。”李壯源想念爸爸,他常常望著家門口的小路,期盼著爸爸的身影出現。
活動開營儀式上,和大家分享自己寫給父母的一封信是此次主辦方特意設置的一個環節。雖然只選了一小部分孩子作為代表,但是聽他們朗讀家書時,現場很多孩子都變得沉默起來,有人抽噎,有的甚至泣不成聲,就連站在旁邊的大人們聽了也都偷偷抹眼淚。
“當時特別感動,我覺得他們說出了我的心聲。”閆妍是張家口市懷來縣南水泉中學的一名初二學生,雖然每天放學都能見到媽媽,但是平時溝通并不多。“媽媽太忙了,總是沒時間陪我,有一次我就發脾氣和她吵了起來。”閆妍說,等冷靜下來意識到自己錯了,又不好意思當面向媽媽道歉,就給她發短信。現在理解了媽媽辛苦工作都是為了自己和弟弟能生活得好一點,閆妍為自己曾經的行為自責,“那會兒我太不懂事了。”
來自大慶的李佳欣父母平時都在身邊,總覺得他們太嘮叨,不愿意多和他們溝通交流。這次聽了其他小伙伴寫給父母的信,她覺得和那些父母不能陪在身邊的孩子相比自己幸福太多了。出來這幾天,每次李佳欣發微信給父母,他們總會問自己吃得怎么樣?有沒有瘦?“我就發一些照片過去。”她說,“之前最遠只到過大連,還有點想他們了。”
這次參加成長營活動最讓閆妍開心的就是能夠走進故宮、頤和園參觀。“平時只能從書本、電視和網絡上了解這些地方的相關情況,真正身臨其境,感覺比我想象中的要雄偉多了。”當那些之前覺得很遙遠的地方就在眼前時,一直很喜歡中國傳統文化和古典藝術的閆妍總是很興奮:“感覺時間太短了,都沒看夠呢就又要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