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實施特崗教師計劃吉林榆縣教育水平得到發展
新華社長春7月26日電位于大興安嶺南麓集中連片貧困地區的吉林省通榆縣是國家級扶貧工作重點縣。在這里“生娃放羊,放羊生娃”的邏輯根深蒂固,農民不重視教育,孩子早早輟學,讓貧困的根子在一代代人的心頭越扎越深。
10年前,吉林省白城市通榆縣第三中學的輟學率一度達到三分之一。校長馬秉揚理解孩子輟學原因:貧困和厭學。教師平均年齡大,“爺爺奶奶”當老師的情況很常見。當時,很多村小畢業班平均成績只有60多分。學校總是安排歲數大老教師教音體美。音樂課上,學生跟著磁帶哼唱一堂課是家常便飯。那時,村小每年能分到一名年輕教師,不管什么專業,都要當全科教師,帶幾個班,沒幾年就被累跑了。
2009年,國家實施特崗教師計劃,當年120名大專以上學歷的年輕教師考入通榆縣,3年后94%的教師留下任教。7年來,全縣已有780多名特崗教師。現在通榆縣農村的中小學不僅音體美等科目有專業教師,還開設了豐富多彩的興趣小組和社團活動。
烏蘭花鎮明德小學特崗教師佟磊,2011年考入通榆縣,教小學英語。由于農村學生缺少英語環境和閱讀資料,家長不重視,學生平均成績都在及格線上下。他找了很多教學動畫,舉辦英語競賽,鼓勵學生多聽說英語。兩年下來,畢業班平均成績達到了80多分。
近幾年,通榆縣農村中小學還為特崗教師建設了周轉房和單身公寓,解決一日三餐,并根據距離縣城遠近,為農村教師每月補貼300至500元錢。在職稱評聘和評先評優上,向農村教師傾斜。
教師留住了,學生也多了。明德小學校長陳少建介紹,學校2014年建了四層的教學樓,標志著全縣農村中小學全部建成樓房。學生不再輟學,近四年全縣有700多名中小學生回鄉就讀。尤其讓通榆縣家長們揚眉吐氣的是,全縣每年考入“211”以上重點大學的有130多人。“不進省城也能上名校”成了當地人的驕傲。
“現在國家有了扶貧政策,我家孩子免去了250元校車費、750元食宿費,這1000元相當于我們人均年收入的三分之一。”明德小學貧困學生家長陳凱說。現在,他脫貧之后的心愿是把孩子送入大學,讓貧困在這一代“阻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