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變課堂:高考培訓機構的精準個性化競爭
進入2010年以后,高考的地位和受重視程度進一步攀升??荚嚻陂g所有工程一律禁止在夜間進行產生噪聲污染的施工作業。2012年6月6日本報刊文稱,高考考場的室溫都控制在26℃左右”。
當然,高考也引發了新的產業鏈條,考場鐘點房、考場臨場房應運而生,甚至一些家長提前一周就已開始預訂。即使是1200元的高價賓館,考生和家長們也在所不惜。相旭陽
在應試教育高度發達的今天,作為教育產業中重要的一環——高考校外培訓服務也在不斷發展,且越來越有向“工業化”邁進的趨勢。
如今的校外培訓機構就像是一座大型工廠,每一個參加培訓的學員,都好比是教育生產線上即將“出廠”的一部產品。機構會為學員量身打造一套教學計劃作為“模具”,然后用高密度的課業知識向內填充,最后再用押題預測、心理輔導等內容加以打磨??梢哉f,現在的高考校外培訓,已不單單是比拼教課水平的舞臺,其背后的“精細化配套服務”,才是各家機構競爭的重中之重。
“混”了兩年半,最后半年只能到機構補課
周一早上八點半,季越(化名)來到了位于海淀黃莊的“優勝教育”培訓機構,準備開始一天的學習。今年讀高三的季越是延慶一所中學的學生,從高三下學期開始,他就向學校請了長假,僅僅在大考時才會回去一兩次。周一到周五,他的學習生活全部在培訓機構中展開。
季越所上的培訓班,名為“全日制班”或是“全托管班”,通過一對一教學的形式展開。與以往的培訓班相比,這種全日制培訓班已不僅僅是學校學習的一種補充,而是完全替代了學校的作用。
周一到周五,季越每天要在這里上三到四門課,每門兩小時。每周要上什么課,是根據上一周的周測情況來制定的。“比如上周數學考得不理想,這周就會多加一兩節數學課。”
在機構的上課時間并不比在學校更長,但季越明顯感覺要累得多。“在學校一個班有四五十人,你不聽也沒人管。這兒只有你一個學生,不學都不行。”一對一的課堂上,學習過程有老師在旁邊“督”著,季越學起來的效果比上大課要好一些。“還有一點,是這兒的老師更關注我。以前我不太愛跟老師說話,現在有問題也能問老師了。”
季越剛來機構時的總成績是380分,經過兩個月的學習,分數增長到了420分。季越的目標是“上一本線”,目前看來還有不小的差距。“以前覺得自己腦子不行,但其實是功夫沒下夠,前兩年半就這么混過去了。現在想想,如果一直能像現在這么學,也不至于最后來報課外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