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絲綢之路教育的福建樣本:開辦海外分校特色領域合作
時間:
小采
熱點資訊
說起福建,人們的第一印象都是“華僑大省”,據了解,海外閩籍的華僑華人達1580萬人,分布在世界188個國家和地區。如今,福建還有一個新身份,那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在這樣的雙重身份下,福建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實現了多樣化的教育探索。近日,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走訪了福建多所學校,試圖揭開福建“一帶一路”教育實踐的面紗。
福建師范大學“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留學生表演太極拳,一招一式頗有專業風范。張勁松/攝
邁出中國高校海外分校的第一步
在“一帶一路”的教育探索中,福建邁出的第一步十分搶眼。繼多家中國高校與外國高校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以后,廈門大學邁出了在海外創辦分校的第一步。
據了解,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是中國第一所高校全資設立、具有獨立校園的海外分校。該校于2014年10月17日正式開工建設,2016年2月22日迎來首批新生。
廈門大學校長朱崇實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學校教育層次包括本科、碩士、博士,生源將主要來自馬來西亞、中國和其他國家(尤其是東盟各國),分校將努力成為一所教學與科研一流、融合多元文化的國際性大學。
在海外建分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朱崇實表示:“馬來西亞是一個多種族、多元文化的穆斯林國家。兩國政治制度不同,法律法規不同,這讓他們必須時刻保持高度警惕,既要尊重中國法律,也要尊重馬來西亞法律。”
朱崇實說,文化和風俗習慣的不同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調整策略,在課程設置上也要考慮宗教因素。另外,作為我國第一所海外分校,學校還會遇到建校工程量大、資金流動風險大等困難。
另外,福建還組建了“新海上絲綢之路”大學聯盟,試圖整合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高校教育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