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故事:擠過獨木橋成公務員再“下海”
經歷過高考的家庭,對于高考,都有一種特殊的情懷。高考,深深地嵌入無數個家庭的命運紋理中,終生難以抹去。
30年前的7月7日至9日,長沙,火熱的太陽炙烤著整個城市。那一年,1969年出生的侯智軍參加了高考;那一年,他成功地擠過了千軍萬馬爭奪的獨木橋,成為了當時無數人羨慕的天之驕子。
當年高考還要預考
侯智軍現在是湖南廣興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他對高考記憶猶新:1987年,中國恢復高考的第十個年頭,在長沙市第七中學讀高中的侯智軍在長沙市一中參加高考。“一清早,爸媽陪我吃完早餐,爸爸就陪我來到了考場。和現在一樣,當時考場外也擠滿了陪考的家長。中國高考,幾十年來都是全民大考。”
“那時候的高考比現在還難。”侯智軍說,那時高考是全國統一試卷,而且要考兩次:考前一個月有一次預考,預考通過后才有資格參加7月份的高考,層層選拔,競爭十分殘酷。
上世紀80年代的高考真正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侯智軍高中就讀的學校還算不錯的,但能通過全國預考,有資格參加高考的僅有30%左右的學生,高考能考上的又只有30%左右。
侯智軍是他們班上唯一一個考上本科的學生。那一年,他考上了湖南師范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中文系。那時大學錄取率應該不到10%。
“那時高考是決定整個人生的一次大考。”侯智軍說,因為那時大學生和中專生都是包分配的,考上了大學,你就不再是工人或農民身份了,而是干部身份了,今后所有事情都有國家管了。因此那時候大人們都會說:你一輩子就看這次考試了。
無法抹去的高三記憶
侯智軍出身于軍人家庭,從小在部隊大院長大。高中時他的夢想是考上軍校穿上軍裝,扛槍保衛國家。“那個年代,從軍是大多數男孩的夢想。”
“凡是參加過高考的,對于高三那一年是最難忘記的。”侯智軍說,當時家長老師都反復強調高考的重要性,每個人都希望自己通過高考進入命運的上升通道。
當時不像現在這么多元化,讀書是最好的出路。那時候高三晚自習不上課,更沒有培訓班的概念。但高三期間學習依然十分緊張。侯智軍說,高考結束,突然感覺到前所未有的如釋重負,身體上的砝碼瞬間消失。大學畢業后,他進入省直單位做了一名公務員,1997年辭去公務員身份下海經商,逐漸有今天的事業。
■記者李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