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教育成本高私立校無法解決教育失衡
時間:
小采
熱點資訊
溫州市教育局日前發布的《2016年溫州市縣(市、區)教育發展水平督導公報》顯示,2016年全市民辦學校有1471所,占基礎教育學校總數的一半多;同時,在民辦學校就讀學生數已占到全市的三分之一。
5月8日,溫州市決咨委、市委政研室與本報聯合推出《打造鐵三角·問計于民》欄目,針對“教育均衡發展”問題,刊發《買學區房?還是上民辦學校?優質教育如何均衡發展才是重點》一文,向社會各界廣泛征求建議意見,得到了讀者的熱烈反饋。
在“溫州晚報”官方微信、“溫州問計于民”小程序等后臺的留言板可以看到,有市民認為“學區房不會貶值,就當投資買買也不虧”,有家長認為“上民辦私立學校必將成為潮流”,還有人建言“政府應加大教育投入,尤其是新建成區域”,大家結合自己的經歷和想法,有一說一,對溫州優質教育的均衡發展提出了很多看法和建議。
教育資源最應該公平配置
網友“錚子”:這是資源分配不均造成的問題。所有的不公平中,教育資源,最應該保持公平配置。如果家境普通的上不起私立學校,更加買不起學區房,僅憑借一己之力能夠突破這種教育資源壟斷的學子能有多少?
網友“綠林”:無論是買學區房還是上私立學校的熱炒現象,其根本原因是在于優質教育資源的缺乏和不均衡。義務教育階段國家應該實行優質教育的普惠政策,讓大多數孩子都能受到優質教育,這是實現教育公平的重要基礎。一是政府部門應該加強優質教育資源的的普及工作,培育和加強優質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壯大,讓優質教育資源向邊遠、薄弱學校傾斜。二是以市場化形式積聚民間更多的教育資金和優質教育資源進入義務教育領域,促進社會優質教育的均衡化、普及化。
網友“牧離”:現在城里的學校,教育水平與設備都差不多,不用太過計較學區房,在哪里都可以學好。但是農村一些學校的資源與設施是參差不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