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城鄉促均衡多措并舉惠民生寧夏“全面改薄”
“全面改薄”是打贏脫貧攻堅的重大舉措,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緊迫任務,“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寧夏“全面改薄”工作,精準定位扶持貧困地區教育發展,精準聚焦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辦學條件,精準發力提高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質量。自治區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加強組織領導,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加強宣傳,嚴格管理,做到了領導認識到位、政府行為到位、宣傳發動到位、工作措施到位,確保了“全面改薄”項目順利實施,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一、精心組織,全面編制項目規劃
根據《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的意見》(教基一〔2014〕10號)和《關于編制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項目規劃(2014-2018)的通知》(全國改薄辦函[2014]5號),結合我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教育事業發展實際,制定我區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以下簡稱“全面改薄”)項目規劃。一是補短板,兜網底。“全面改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補足短板,兜住底線”,遵循“節儉、安全、實用、夠用”的原則,緊緊圍繞目標任務,從困難地方做起,從薄弱環節入手,校舍建設符合抗震設防標準和綜合防災要求,設施設備購置充分考慮學校基本需求和實際利用率。二是一校一策,缺什么補什么。以校為單位,對照基本辦學標準和實際需要,在分析確定每所薄弱學校現有辦學條件缺口的基礎上,制定符合每所學校實際的改造政策和方案,優先滿足教學、生活需要,設備采購滿足功能使用要求。對確需保留的教學點,因地制宜地核實其辦學需求,防止遺漏和“盲區”。三是區級統籌,分級負責。自治區統籌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農村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初中校舍改造工程、進城務工農民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特殊教育等各類相關義務教育資金和項目,形成合力,同時鼓勵各地結合實際加大地方財政投入,確保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任務的完成,到2018年底,凡列入規劃的項目必須全部完成。四是既突出完整性,又體現差異性。緊緊圍繞學校標準化建設和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要求,將全區所有縣、市(區)全部納入項目實施范圍,針對山川、城鄉之間的不同情況,體現差異性,分類分層推進。第一層次為11個縣,包括7個集中連片特困縣、1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3個含中部干旱帶鄉鎮的縣。第二層次為8個有生態移民安置任務且2014年前未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驗收的縣。第三層次為3個2014年前已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驗收的縣。
“全面改薄”的規劃目標任務。2014年-2018年,我區“全面改薄”規劃資金總需求67.04億元,其中:統籌安排中央資金41億元,自治區本級財政安排17億元,市、縣(區)財政安排資金9.04億元。新建、改擴建校舍143萬平方米,改造室外運動場地351.6萬平方米,以及校園及其他配套設施建設,購置生活設施40.5萬臺件套,購置圖書887.7萬冊,購置課桌凳35.6萬單人套,購置信息化設備17.8萬臺件套、教學儀器設備1065.4萬臺件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