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戰國簡《算表》獲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最早十進制乘法表
時間:
小采
熱點資訊
清華簡《算表》吉尼斯世界紀錄授牌儀式近日在清華大學舉行。清華大學于2008年收藏的戰國竹簡《算表》為公元前305年的算具文獻,經核實認證為最早的十進制乘法表。
“清華簡”是清華大學所藏戰國竹簡的略稱,2008年7月由清華大學校友捐贈給母校,被鑒定為戰國中期偏晚的重要文物。2500枚清華簡中有21支形制非常特殊,竹簡上端鑿有圓孔,孔內有絲帶殘留。2010年7月,數學史專家對該竹簡進行了鑒定,認為這21支竹簡不僅具有數學特質,還具有運算功能,是一份實用的運算表,《算表》由此得名。《算表》為中國留存最早的數學文獻實物,填補了先秦數學文獻實物的空白,是研究中國古代數學的珍貴史料。
《算表》呈表格形態,核心部分是由“九”至“一”及其乘積“八十一”至“一”構成的九九乘法表,擴展部分一端為“半”與“半”的乘積“錙”(四分之一);另一端為被乘數及乘數分別擴大至十倍,也就是最大為“九十”與“九十”的乘積“八千一百”。這樣便可以通過絲線交叉,運用交換律將兩位數乘法轉換為四個交叉點數字相加,實現快捷運算。
《算表》的發現曾引起數學界的極大重視。吉尼斯世界紀錄大中華區負責人表示,清華簡《算表》代表了古代中國數學的極高成就,是一項了不起的發現。對《算表》的形制特征與運算方法的研究和復原展現了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團隊豐富的經驗和專業才能,這本身也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