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莎車:師資隊伍“雄起”咱不“等靠要”
時間:
小采
熱點資訊
缺教師、缺編制、師資弱,這是西部地區,特別是邊遠貧困地區教師隊伍建設面臨的三只“攔路虎”。記者日前在新疆喀什地區莎車縣采訪時,看到這里的教師隊伍建設搞得轟轟烈烈,而且招招都是“大手筆”。作為國家級貧困縣,莎車縣是如何做到的呢?
沒編制:“砸鍋賣鐵”補充教師
沒編制,又缺教師,這是教師隊伍建設中的一個突出矛盾。地處邊遠,又相對落后貧困,很多人不愿意來,編制便成了吸引人才的一張牌。然而,在這些地方,政府手里偏偏又沒有這張牌。
沒有編制,是不是就不能補充教師隊伍了呢?莎車縣給出了否定的回答。當一些地方翹首盼望編制的時候,莎車縣提出不等、不靠、不要,自力更生、主動作為,解決教師補充難題。
“短短兩年,縣里給我們學校補充了14名從內地引進的教師,大大緩解了教師短缺難題。”莎車縣佰什坎特鎮雙語學校校長張勇激動地說。由于沒有編制,這些引進教師的工資待遇,全部由縣財政承擔。
雖然年財政收入不到6億元,但莎車縣在招聘教師投入上可謂十分“舍得”,用“砸鍋賣鐵”來形容一點兒都不為過。2015、2016兩年,莎車縣招聘引進了530名教師,縣財政每年投入3500多萬元。今年,莎車縣將招聘3000名幼兒教師和3000名幼兒園保育員,投入資金3.5億元。
“這需要很大的魄力和勇氣,我們是國家級貧困縣,縣財力十分有限。”莎車縣教育工委書記、教育局副局長蔡秀梅說,“由縣里自己掏錢招聘教師,是要承擔巨大壓力的。”
佰什坎特鎮雙語學校漢語教師王玉璽來自山西運城。“雖然我沒有編制,但我和其他有編制的教師工資和福利是一樣的。”王玉璽告訴記者,“縣上還為我們分配了一套50平方米的住房,工作8年后,就免費贈送給我們。”
如今,王玉璽和他的妻子,每人每月工資超過6000元,他們已把家安在了莎車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