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外一女生被哈佛錄取同時收到7所名校Offer
“南外女生李瑞怡被哈佛錄取”的消息傳遍了學生、家長、老師的微信群。記者昨天從學校了解到,除了哈佛,李瑞怡還收到康奈爾、達特茅斯這兩所藤校,以及阿默斯特(文理學院排名第二)、圣母(StampsScholarship全獎)、加州洛杉磯分校、加州伯克利分校、弗吉尼亞大學的Offer。別人眼中的李瑞怡似乎是一個“大神”,高高在上,其實不然,她就是大家身邊的一個令人親近的普通姑娘。
李瑞怡圖片由學校提供
交流時成男校唯一女生,辦古箏演奏會
據學校介紹,高一時,李瑞怡曾被選為公派交流生在圣路易斯大學高中學習了半年。那所學校原本是一所男校,她成了其中唯一的女生。雖然有時會遇到和身材高大的同學揮手打招呼卻不被看見的尷尬,但是她很快就習慣了男校的日常。
為了更好融入校園生活,她參加了好幾個社團:給學校校報拍照片,為此跑遍學校各項體育賽事、學生會競選、慈善活動、大型演出;半途插班進入舞蹈課,最后還參與了學校年終匯演。
學期快結束的時候,在住家和學校老師的幫助下,李瑞怡辦了一場古箏演奏會宣傳中國藝術,來了很多聽眾,她很高興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他們喜歡中國的音樂,開始了解中國的文化。
為了節約時間,刷牙都會用定時器
李瑞怡說,在南外,尤其在理科實驗班,因為“大神”很多,每個人都有明確的目標,這促使她不斷學習,不斷思考自己的定位。李瑞怡介紹說,高二以來,她似乎就從來沒有“告一段落”這樣的說法。一個任務的結束往往就意味著新階段緊鑼密鼓地開始。
期末考試時,班級活動和社團表演沖突的時候,她為了節約時間,刷牙她都會用計時器定好時間。“百分百和百分之九十九的差別雖然別人不一定能看出來,但是自己知道。”李瑞怡說。
在學校:她受益于“求同存異”的環境
她感到,在一個優秀的環境里,重要的不是求同,恰恰是存異,每個人都成為最具獨立性的個體,才能最大限度地在其中獲益。和朋友聊天時常常受益于她們理性的思考;在芭蕾舞社,因為社員的多才多藝,可以嘗試古典芭蕾與西班牙舞的混搭編排;同學幫忙做視頻修照片,效果往往遠超預期,使她也有了審美的長進。正因為南外這樣多元的氛圍,使得她在理科實驗班里選擇放棄理科競賽,去發展自己更多喜歡的愛好。
在家庭:父母引導她對世界“充滿好奇”
李瑞怡說,父親因為工作原因,經常天南海北地跑,她從小就是聽著各個國家的故事長大的,對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有著天然的好奇和包容;母親是化學老師,平常工作非常投入,有時候晚上說夢話都是給學生講實驗,李瑞怡從小耳濡目染,對知識充滿探究的渴望。從小鎮到小城市再到南京,父母的決心和堅持,讓李瑞怡始終心懷敬佩,她覺得自己沒有理由不去努力走得更遠。
南外一女生被哈佛錄取同時還收到其它7所名校Offer
記者:胡林
馬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