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七大教育熱點看代表委員如何“支招”
時間:
小采
熱點資訊
導語:隨著2017年全國兩會落幕,小編也送出一份教育“兩會速遞”。在這12天里,代表委員從“教育均衡”談到“教育扶貧”,從“二孩開放”聊到“學前教育資源配置”,民意在這里匯聚,民聲在這里放大,就連教育部長陳寶生都說,“聽了各位委員的建議,特別過癮!感覺是三伏天吃了冰鎮大西瓜”!七個關鍵詞帶你快速get這份兩會速遞!
教育均衡
推動教育均衡發展,要有不同類型的教育。公辦教育應推進公共教育資源均衡化標準化配置,民辦教育應更多向社會提供個性化服務。建議興辦民辦教育,把“蛋糕”做大,還做出各種“口味”。還要提醒家長,“家庭教育”遠比“進入名校”重要,與其跟風“學區房熱”,不如花更多精力當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全國政協委員劉長銘
辦好公平優質教育,就是要辦好家門口的學校,需要國家加大投入,尤其是對鄉村和城市薄弱學校的建設力度,有計劃縮小城鄉、區域、校際之間的辦學差距。同時,要有一支“教得好”的教師隊伍,針對鄉村教師流失現象,要通過增加工資待遇等,穩定教師工作,確保更多孩子成就夢想。
——全國人大代表何峰
改善薄弱學校辦學條件,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最重要就是通過集團化辦學,將原有優質教育資源存量激活。優化投入結構,既要加大基礎教育投入,又要調整投入比例,將重心轉移到課程研發、教師科研、課外活動等方面。
——全國人大代表劉希婭
加大山區基礎教育投入力度,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地區的發展問題,還要從教育著手,重點對貧困地區的中小學進行投入和建設,多為當地培養高素質的后備人才。
——全國政協委員朱鴻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