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胡衛關于國家教育體系中心理健康崗位設置的相關建議
教育是國家的未來,孩子身心健康是現代教育的目標之一,亦是以家庭為基本單元的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基石。但目前中國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卻存在較多問題,主要表現為:
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況值得關注,心理干預和服務需求巨大。數據顯示,目前1.5億青少年人群中受情緒和壓力困擾的就有3000萬,青少年不良情緒較多,63.3%青少年有過持續心情低落、29.1%常緊張不安、31.7%有較多的憤怒感;17.5%的青少年存在心理問題,3.1%的青少年有嚴重心理問題;畢業年級學生群體心理狀況堪虞,如初三學生24.2%存在輕度到中度抑郁,18.1%存在嚴重抑郁,高三學生27.5%存在輕度到中度抑郁,18.8%存在嚴重抑郁;此外,超過六成的非在校青少年存在抑郁問題,近半數考慮過自殺;農村青少年的心理問題比城市青少年嚴重;自殺已成為青少年的頭號死因,中學生每5個人中就有1人曾有過自殺的念頭,而為自殺做過計劃的占6.5%,中小學的自殺率最高,自殺呈低齡化趨勢。
二、教師群體的心理健康狀況同樣值得關注,心理干預和服務需求亦巨大。據調查,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的總體檢出率為44.93%,其中36.59%的教師表現為輕度癥狀,7.06%的為中度癥狀,1.72%的為重度癥狀,需要進行心理治療。由于這些心理問題被長期的忽視,甚至教師本身對此也沒有清楚認識,心理健康狀況不佳的老師與學生的情緒負向互動,易形成惡性循環,引起諸多隱患,有時甚至引發嚴重的社會后果。
三、包括教育系統在內,我國心理健康領域供需嚴重失衡,服務持續不足,但同時心理健康專業工作人員卻流失驚人。我國達到精神障礙(Mentaldisorders)診斷的人約1億,其中重性精神障礙患者約1600萬人,此外還有約8400萬非重性精神障礙者,而很多惡性社會突發事件肇事者出于后一群體,且共計有1.9億人一生中需要時長不等的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服務。與巨大需求相比較的是,我國僅有2萬多名精神科醫師、6000多名在衛生系統工作的心理治療師、90萬多名獲得心理咨詢職業證書的咨詢師,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流失極其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