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學門檻兒不再一刀切北京“幼升小”當年政策5月前定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2017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明確提到,就讀小學一年級的截止出生年月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法律規定和實際情況統籌確定。這也意味著,生于“8月31日之前”不再是小學入學“統一”的入學條件了。對此,北京市教委回應稱,北京是否會有調整,會在5月前發布的入學政策中見分曉,目前沒有相關消息。針對此項政策,昨日北京晨報記者采訪了多方意見。
■各方觀點
過來人為早上學改戶口的80后覺得值
張先生出生于1983年9月20日,不過,在他所有的有效證件上,出生日期為7月20日。他坦言,為了早上一年學,改生日這事已不是秘密。“在父母工作的家屬院有4個同齡小伙伴,大家一起上幼兒園,一起長大,到了上小學我卻因為生在9月得晚一年,爸媽為了不讓我覺得和別人有差距,就托關系把生日改早了倆月。”
“小時候覺得沒什么,不過后來想想爸媽這招兒挺有必要,不然同齡小伙伴上大學了我還在高中,心里多少會不平衡。”而上大學直到工作以后,他更慶幸父母當時的決定,“結婚工作,哪一項不是晚一年壓力更大呀?”
對于教育部這個新通知,張先生雙手贊成,“雖然我不太清楚為什么把8月31日當成一個坎兒,但覺得用自然年來計算更科學,省得大家為了不落后同齡人想方設法改戶口。”就因為擔心自己孩子今后也面臨這樣的問題,張先生特意把孩子的出生“安排”在2014年上半年。
家長多數人認為無所謂影響不大
不過,記者昨天隨機采訪了14位孩子在2歲到5歲之間的家長。其中只有一位孩子生于2012年10月1日的家長為這事兒拍手叫好,“現在的孩子接受能力都好,我兒子還沒上學就英語、繪畫、鋼琴一起學,不擔心他上小學跟不上。所以要因為生日晚就晚讀一年,還真覺得有點‘虧’。”
但過半的受訪家長表示還沒聽說這個消息,也表示這事兒對孩子上學影響并不大,“順其自然,本身孩子小卻非要讓上學,精力沒法集中,進入不了上學狀態有啥用?”也有家長稱,“按照自然年計算只是會方便一些,同班孩子都是一年生的,他們大概會覺得平衡些。”
孩子今年3歲的劉女士說,“巧了,我孩子就是9月初生的,和我一起懷孕的同事還真有因為這個提前剖腹的,但我覺得無所謂。早一年晚一年都差不多,我們小時候班上同學前后差一歲的不是很常見嗎,跟學習好壞根本沒關系。”
“我上了大學以后才發現南方來的同學普遍上學早,同班同學差兩三歲很普遍,如果從小學入學就各省自己定門檻,那今后大學里豈不是年齡差別會更大?”一名家長說出了自己的看法,“所以說,想讓孩子早上學的那些家長,始終會想辦法的,不論是改戶口還是提前生都能想法子,時間定在什么時候無所謂。”
老師取消硬性規定注重教育觀念
“我堅決反對。”北京晨報記者第一時間連線學校,采訪某學校負責人對一年級新生入學年齡有可能變小談及自己的看法。并且他以自己的小孩為例解釋:“我的孩子入學年齡是在7歲零一個月,特意延遲一年,就是為了孩子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在‘玩’中輕松快樂地學習。”相對于每節課40分鐘、每天6節、每周30節課的學習強度,入學年齡的低齡化無異于“拔苗助長”。他還強調,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必須從整個社會層面去改變家長對教育的理解和看法,形成正確的教育觀。才能從根本上形成有利于孩子成長的社會氛圍,從而正確引導政策走向。
但是,也有人表示,該項新規未必不是一件好事,關鍵在于是如何理解。北京市某小學負責人說道,不管是對于學校還是家長,這項新規定給人帶來很多思考,孩子入學不再是“一刀切”那么硬性,可以給出更多空間去思考孩子的教育問題。此外,如果教育部感覺現在的孩子普遍成熟得早,應該讓孩子早入學,那就有必要調整政策。但是如果僅僅因為那些出生在8月31日以后入不了學的少數孩子而改變政策完全沒必要。改到12月底,那么1月1日出生的孩子面臨同樣的問題。無論截止日期定在哪天,問題都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