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堅持點、線、面結合扎實推進精準扶貧
中山大學集聚全校優勢資源,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持點、線、面相結合,扎實推進對云南省鳳慶縣定點精準幫扶工作。
點:將“滴灌”幫扶措施下移到鄉村點。派出駐村“第一書記”,將幫扶措施逐步下移到鳳慶縣落星村和馬莊村。掛職干部成立幫扶小組,與駐村工作隊一起開展工作,定期與鄉黨委政府、村“兩委”共商扶貧方案和對策。幫助加強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增強其帶領群眾致富增收的能力。重點瞄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落實幫扶資源,提高定點扶貧工作的精準性和有效性,切實促進貧困人口脫貧。
線:扎實推進“干部扶志”和“健康扶貧”。深化骨干培訓工作,提高鳳慶縣黨政干部和技術人員的管理水平和業務能力,提升鳳慶縣自我發展能力。自幫扶工作開展以來共培訓人員3100余人次,其中各級干部390余人次、各類技術人員2400余人次、企業負責人30余人次。積極探索由“救濟式醫療幫扶”轉變為“發展式醫療幫扶”,將工作重點放在大力培訓基層醫生,建立各附屬醫院與鳳慶縣醫療衛生系統對口支援機制。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接收醫護人員進修學習共6期35人次,派出專家教授59名,開展醫護培訓57場次,培訓醫護人員2843人次,免費完成手術278臺次,義診3763人次。
面:堅持不懈做好全方位優勢幫扶。支持基礎設施建設,籌集300萬元修建小學教學樓,改善辦學條件。逐步擴大教育幫扶覆蓋面,除對普通中小學教育支援外,引進社會資源資助特殊教育學校貧困學生。堅持開展支教活動,提升邊遠山區中學教學質量。依托學校旅游學院學科優勢,對鳳慶縣旅游資源進行全面深入調查,形成“以茶文化為突破口,以恒春氣候為賣點,以滇紅茶旅游產品體系為支撐”的規劃方案,助推鳳慶縣優勢產業“造血”。發揮智庫功能,為縣委縣政府制定扶貧政策和計劃提供政策咨詢,指導培育特色產業。充分調動校友資源,促進招商引資幫扶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