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才36條”出臺外籍人士來蓉創新創業享“國民待遇”
15日,記者在成都市委外宣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成都正式出臺《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推進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簡稱“成都人才36條”),在引才機制、人才培養機制、人才評價制度、人才服務體系等多方面提出系列改革措施,積極為外籍人才來蓉創新創業爭取“國民待遇”。
據悉,“成都人才36條”是今年成都市委市政府一號文件,也是繼2016年成都市委市政府一號文件——“成都人才新政十條”之后,該市出臺的又一重大人才綱領性文件,旨在為成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提供人力基礎和智力保障。
會上,中共成都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人才辦主任彭崇實介紹,“成都人才36條”鼓勵用人主體以“一人一策”的方式,吸引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內的領軍人才,在蓉建立聯合實驗室、新型產業技術研究院開展科研項目攻關,有效分享全球智力資源。
此外,從統籌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出發,“成都人才36條”提出依托自貿區平臺優勢,建立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園,集創新創業服務中心、綜合保稅區、國際化社區等功能平臺為一體,營造“類海外”的人才宜業宜商宜居環境。
在人才培養機制方面,“成都人才36條”一方面突出“引進來”,大力引進海外高端培訓資源,支持在蓉高校與海外一流高校院所開展學位、師資聯合培訓。另一方面注重“走出去”,支持高層次人才所在企業選派技術骨干和高級管理人才赴海外開展短期研修,對國有企事業單位科研人才出國開展培訓、合作等事宜,實行“分類管理”,開通“綠色通道”,允許“容缺辦理”。
為激勵高層次人才自主研發具有國際水平的終端產品(服務),“成都人才36條”專門建立了《高層次人才名優產品目錄》,對進入《目錄》的終端產品(服務),在政府采購、宣傳推廣等方面將給予一定支持,幫助拓展市場,這在全國屬于首創。
“今后,外籍人才在申報市級科技項目和科技獎勵時,將享受與國人同等政策待遇。”成都市科技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李良鈺說,“成都人才36條”支持在蓉企業和高校院所到海外建設研發機構,建立國際化眾創空間和海外創新創業基地,撬動境外資源孵化人才,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來蓉轉化科技成果。
為進一步增進外籍人士對成都的融入感和歸屬感,“成都人才36條”重點從教育、醫療、住房、出入境等方面著手,提出深入實施外籍人士“家在成都”工程,完善外籍人才子女入學辦法,支持國際學校發展,鼓勵社會力量建設國際醫院,推動有條件的醫療機構為外籍人才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