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開學兩周后全面實施彈性離校教育局解讀18問
2017年春季學期即將開學,“彈性離校”政策的火熱出爐對于接孩子有困難的南京小學生家長們而言無疑是個好消息。根據南京市政府的要求,自2017年春季學期開始,全市所有公辦、民辦小學從每學期開學第二周起實行“彈性離校”。
解讀政策
是三年前“彈性離校”政策“升級版”
根據要求,自2017年春季學期開始,全市所有公辦、民辦小學從每學期開學第二周起實行“彈性離校”。冬季上學時間段(每年11月1日至下年度的3月31日)托管結束時間原則上為17點,非冬季上學時間段原則上為18點。具體實施按照義務教育“以區為主”的管理體制,各區政府是本行政區內“彈性離校”工作的實施主體,承擔主要職責。
“此次‘彈性離校’的全面實施是三年前‘彈性離校’的升級版。”南京市教育局負責人介紹,在過去三年試點中,“彈性離校”每年均為1萬多名學生提供了延時托管服務。2017年,市委市政府決定將“彈性離校”作為加強民生幸福建設、增強市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的教育民生重點工程全面實施。據了解,新學期小學“彈性離校”工作將從主城區試點向城鄉所有小學全面推開,并且實現公辦小學、民辦小學全覆蓋。
堅持托管為主,不收費不補課
“各校校長是‘第一責任人’,彈性離校期間,各校不得進行各種形式的補課。”市教育局負責人強調指出。根據市政府要求,“彈性離校”期間,各小學主要為學生提供延時照顧服務,安排專人照管學生自行復習、作業、預習和課外閱讀等。全市各小學必須嚴格遵守義務教育學校辦學行為規范,嚴禁借機組織開展學科性集中教學,嚴禁以補差提優等名義組織或變相組織集體補課。他也強調,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向學生家庭直接或變相收取任何費用,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擅自“搭車”進行其他有償服務;嚴禁以任何方式強制或變相強制學生參加,嚴禁以任何方式拒絕或推諉學生參與。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明確外聘人員聘任程序和法律責任,確保學生在校人身安全。
據介紹,“彈性離校”操作模式可以由學校自管自辦,具體工作主要由校內教師承擔;可以實行自管他辦,由學校進行統一管理,具體工作主要由志愿人員和外聘人員等承擔;也可實行社區管理、學校參與等組織模式。
經費短缺,人力不足等將重點解決
據悉,此次“彈性離校”指導意見出臺前,市教育部門進行了反復調研,召開多次座談會,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和建議。
針對“彈性離校”三年試點過程中經費短缺、人力不足等困難,南京教育部門在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大力支持下,制定逐條解決方案。據了解,今年市級財政將投入不少于1500萬元專項用于獎補各區開展“彈性離校”。市區兩級專項資金將按每生每年不低于400元標準落實。“各區教育部門要和財政、人社部門一道嚴格落實市委市政府要求,這項教育民生工程必須好事辦好,實事辦實。”據南京市教育局負責人介紹,市教育局對此項工作高度重視,市政府文件出臺后,在第一時間召開專題會議向各區進行部署。
“彈性離校”今年起將常態化運行
針對有家長關于“彈性離校”能否長期堅持實施的擔心,市教育局負責人表示,從2017年開始,每年9月底前,市教育、財政、人社部門還將共同組織督察組,對各區實施“彈性離校”工作進行年度督察,督察結果將與市級獎補掛鉤。各區小學“彈性離校”工作還將納入全市民生幸福建設滿意度評價指標體系;通過委托第三方評估機構,開展群眾滿意度調查,對各區政府進行考核,保證此項惠及千家萬戶的教育民生工作持續穩定實施。“市委市政府對學校工作出色的要獎勵,完成‘打折扣、不到位’的將追責。”市教育局負責人表示,開學前,市教育局和各區教育局還將公布電話,方便市民咨詢和監督“彈性離校”工作。
2013年的試點為什么“流產”
其實,“彈性離校”對于南京學生和家長來說并不是一個新鮮詞匯。因為早在2013年,南京市教育局就曾經出臺《關于小學實行“彈性離校”辦法的通知》,并于當年11月1日起,對按時離校確有困難學生全面實行“彈性離校”管理。但2013年的“彈性離校”政策,最終卻以不了了之收場。
“當年的彈性離校,主要缺少的是具體政策的規定。孩子放學后留在學校該如何看管,孩子的安全問題誰來負責,都沒有明確的規定。”一位校長告訴記者,“當時沒能堅持下去的原因之一是缺乏相關的經費支持,老師要為孩子的安全負責,但老師的薪酬待遇卻沒有相應的增長,很難調動老師的積極性,老師響應的意愿也不會高啊。而且,政策里相應的解釋也不夠清楚,‘確有困難’的學生到底應該怎么認定?文件里說得含糊,學校執行起來就更困難了。”
“彈性離校”有待在實踐中“磨合”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彈性離校”政策的出爐,老師、家長和網友們對于“彈性離校”的態度呈現多元,真正執行時勢必會有一段“磨合期”。
支持的家長表示,孩子在學校有老師的看管,總比原本放學后送去“小飯桌”要強。但也有家長認為有隱憂,“托管的質量到底有多高呢?孩子還小,不知道能不能在學校里合理利用這段時間吶。”
“總的來說是一件好事。”一位小學校長表示,2017年的“彈性離校”政策和2013年相比多了經費支持,學校執行起來會相對方便些,但“彈性離校”并不等于完全將孩子交給學校,學校的責任不能無限放大。“有條件的家長,還是應該利用這段時間給孩子安排更加豐富的課外生活,參加體育鍛煉,培養興趣特長都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