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認同主流價值觀近9成反對有錢什么都能買到
是否同意“任何時候都不應該因為自己的利益而不顧公共利益”的反饋圖表
【數讀】
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畢業后的這一段時間是我國少年兒童價值觀發展過程中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從年齡上來說,少男少女們即將進入青春晚期,第二性征已發育成熟,生理上正經歷著從兒童到成年人的這個劇烈轉換。而從社會角度來說,義務教育的完成意味著最基本的知識儲備的建立,無論是進入普通高中、職業學校,還是直接進入勞動力市場,這一批少年的關注點都更多從家庭和學校轉向外部社會,開始對于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初步形成較為協調的看法和規范體系,個人的價值觀第一次形成相對較為穩定的體系。因此,全面了解九年義務教育結束后這段時間內少年兒童價值觀的現狀對于把握我國社會主流價值觀的發展變遷趨勢具有重要的意義。
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N SRC)設計與實施的中國教育追蹤調查(CEPS)從2014年起,在全國范圍內抽取了28個區縣112所城鄉學校的10279名學生從初中一年級開始進行年度追蹤調查,到2016年7月,共進行了三次調查,所有的被調查學生都已完成初中三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從而全面地收集了我國少年兒童在初中階段發展狀況的數據。這10279名學生初中畢業后,有66.9%進入普通高中,有30.3%進入中專、職高、技校等各類職業學校,而有2.8%學生則是離開了學校進入社會。從2016年8月到12月的這段時間里,中國教育追蹤調查(CEPS)項目組抓住關鍵時點,對這批不同去向的初中畢業生進行了第四次追蹤調查,通過《中學生價值觀量表》測量了他們價值觀的基本情況。
對國家、道德和環境的基本態度
被調查的初中畢業生中,有87.6%的被調查者傾向于同意“國家發展是個人發展的前提”。有86.0%傾向于同意“為了國家的利益而付出個人的代價是值得的”。有78.2%的被調查者傾向于認同“不熱愛祖國的人不會有真正的自信”這種說法。被調查的初中畢業生中同時也有著非常高的民族自信心,有71.4%傾向于同意“其他民族能辦到的事中華民族都能辦到”。此外,有91.1%的調查對象表示同意“世界上各個民族都是平等的”。
在價值觀量表的84個項目中,以道德與良心作為行為規范的各題項的得分都位居前列,其中“做事情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這一題在各題中是得分最高的,有94.3%的初中畢業生對這一點表示“非常同意”“同意”或“比較同意”,而傾向于不同意的只有5.7%。對于“與能力相比,良好品德更能贏得人們的尊敬”這一問題,傾向同意的占91.3%。而又有89.7%的初中畢業生傾向于同意“沒有良好品德的人最終將導致人生根本的失敗”。
在被調查的初中畢業生中,有89.5%傾向于同意“應該禁食野生動物”,其中選擇“非常同意”的更是高達44.5%,而只有10.5%傾向于不同意。在保護環境這個議題上,有90.6%的被調查者傾向于同意“在保護環境與改善生活的沖突中應優先保護環境”,不同意的只有9.4%。這批完成了國民義務教育的初中畢業生也對人類與地球上其他生物的關系做出了自己的價值判斷,有84.7%傾向于認同“不尊重其他生命會導致人類消亡”的說法,傾向反對的只有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