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教育話題受關注:學區制改革將繼續深化
2017北京市兩會日前召開。今年的北京兩會,有哪些教育話題最受關注,教育將在哪些方面發力。北京代市長蔡奇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明了方向:2017年,北京市要繼續擴大優質資源,發展更高質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加快城鄉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深化學區制改革,支持集團化發展和九年一貫制辦學,扶持惠民幼兒園……本報記者梳理發現,這些領域將是今年教育的發力點。
舞動童年。攝/本報記者云凱杰
話題1:
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
拓展優質教育資源是北京市自2014年實施教育深綜改以來的重要內容,“家門口的好學校越來越多了”,這是北京市的家長們最深的感受之一。讓不同片區的教育質量趨于整齊,徹底破解“擇校”難題,根本之策是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面。近幾年,北京市從增加優質教育資源數量和就讀優質學校機會入手,打了一套漂亮的改革組合拳。各區紛紛采取教育集團、學區制、優質資源帶、城鄉一體化學校建設等有效舉措做大優質教育資源“蛋糕”。
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把一所所好學校辦到了百姓身邊。在校際聯合、優化供給方面,各區因地制宜,探索“外引”“本土整合”“跨區合作”等不同的符合本區教育發展現狀的模式:東城區通過九年一貫制、深度聯盟校、建優質資源帶等五大路徑,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西城區通過試行學區制、成立教育集團、薄弱校并入優質校、試點優質中學設立附屬小學等措施,形成了每個學區都有優質校、教育集團校、特色學校的教育新布局;延慶區全面推進教育開放政策,和城區優質教育資源加強手拉手、一體化、合作辦學……盡管具體實施方式不同,但通過教育資源的重新組合與優化配置,通過優質校的輻射與引領,最終指向學生的實際獲得。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將持續推進教育改革,繼續通過一系列的舉措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
話題2:
學區制改革將繼續深化
2015年11月19日,海淀區在先期試點的基礎上,正式公布將轄區內的122所小學和77所中學依據鄉鎮街道劃分為17個學區。經過一年多的運營,海淀區學區制改革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包括凝聚起各方力量支持教育發展,貫通義務教育學段的有機銜接,打破資源壁壘推動資源共享等多個方面。
據海淀區教委主任陸云泉介紹,2017年,海淀區仍需進一步深化學區制改革,繼續做好硬件資源統籌工作,建立場館資源共享機制;探索軟件資源統籌方式,搭建資源共享平臺;建立學區質量監測、督導評價體系,幫助學校提升辦學質量。
幾乎與海淀區同步,2015年12月25日,朝陽區正式對外發布新調整的15個義務教育學區,形成以強帶弱的新格局。朝陽區教委主任肖汶表示,各學區內,不同的學校可共享設施設備、骨干師資、優質課程、信息網絡等,以打破資源使用壁壘。
當下,平谷區正借力集團和學區,轉變區域教育的發展理念。先后成立了四大教育集團和九個以鄉鎮為管理單元的學區。平谷區教委主任李學東認為,這樣的教育資源布局模式,不但實現了人力資源、設施設備資源、教育教學資源在集團、學區的初步統籌,也讓集團、學區內的學校擰成一股繩,發揮優質校的領頭作用,大膽推進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