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華僑外成為國內非營利性民辦學校“改革樣板”
時間:
小采
熱點資訊
11年前,她做出了將學校財產“全部留給社會”的法律公證;7年前,她主動請求把學校確定為非營利性民辦高校辦學模式改革的試點;4年前,她聯合26所民辦高校發起成立了“非營利性民辦高校聯盟”。
作為吉林華僑外國語學院的掌門人,秦和帶領著她的團隊,從制度保障和治理結構入手,在吉林省教育部門的支持和幫助下,把這所全省唯一的省屬重點民辦高校打造成了省內乃至國內非營利性民辦學校的“改革樣板”。
據介紹,2010年,華僑外院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單位,承擔了“探索非營利性民辦學校辦學模式”的改革試點任務,經過7年實踐探索,為非營利性民辦學校辦學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健全公益性非營利性辦學的產權制度保障是吉林華僑外院的一大“亮點”。據吉林省教育廳發展規劃處相關人員介紹,該校首先以財產處置公正為核心,落實了非營利辦學的思想。區分營利還是非營利性辦學,其中的關鍵是學校資產歸誰所有。為了表明非營利辦學的意愿,華僑外院在11年前就已經進行了學校財產處置公證。作為試點院校,華僑外院的這一舉措是區分營利性民辦高等學校和非營利性民辦高等學校的基本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