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是腦洞大開科學家別讓你的漠視限制孩子思維
地鐵中一對母子對話,略有調皮的小男孩問媽媽:
“媽媽,我們為什么要吃飯?”
小男孩的媽媽面無表情的回答:
“當然要吃飯了,不然就會被餓死!”
媽媽毫不在意的一句話,將孩子“噎死”在了沉默里,小男孩聽后低著頭自己摳著手指,有些不知所措。
同樣的問題,另一位可愛的媽媽就給出了女兒不同的答案。
“媽媽,我們為什么要吃飯?”
“因為,我們需要給身體輸入能量呀!”
“身體為什么需要輸入能量呢?”
“因為你跑步、跳舞、看書、玩耍都需要能量,能量用完了,就需要補充呢。”
“能量為什么會用完呢?”
“因為……”
每個孩子都是腦洞大開的小小科學家,上述小女孩比小男孩要幸福很多,因為大人給了她更多“刨根為底”的機會,讓她盡情釋放了自己的想象空間,她有一位不會用理所應當的漠視來應付自己思考力的媽媽。
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媽媽的回答都沒有這兩種極端,既不會太冷漠,但回復的又不會太詳細、太深刻,而這些都對孩子的思維成長,造成了潛移默化的深刻影響。
我們想強調的是,不要讓你的理所應當限制了孩子的思維想象空間!我們要給孩子的“為什么”多一點科學的空氣!
為什么會有理所當然的冷漠回答
大人眼里的“理所當然”都是日常生活中最本質、最基礎的答案,但是在充滿想象力和好奇心的孩子眼里,這些都是充滿問號的疑惑,以及日常生活中最大的好奇之處。
許多爸爸媽媽說,之所以運用理所應當來“冷漠”的回復孩子,是因為自己也無法解釋這些問題。還有很多成人會強調,因為我的父母也是這樣回答我們的,所以對于孩子的問題,我也很無奈。
但其實,父母的回復方式,無關其自身的知識學歷,無關其收入環境,最重要的是父母自身的思維意識。如果爸爸媽媽本身認為什么樣的回答無關緊要,認為孩子懂事后會明白這些“理所應當”,那再好的教育都無法挽回孩子在幼年失去的思維能力。
不再漠視,
正確面對孩子們的“刨根問底”
面對孩子們腦洞大開的問題時,不再理所當然的隨意回答,不再漠視看似“可笑”的發問,及早改變自己,正確引導孩子的思維成長。嘗試給孩子的“為什么”更開放、更有想象空間的答案,不讓父母的思維局限耽誤了孩子寶貴的想象力!
那么,何不如打開思維,與孩子一起加入科學隊長,聽科學家講科學!
《科學隊長》是全部由在一線從事科學研究的科學家擔任主講人,傾情為孩子們講科學的高品質音頻節目!
只有最頂尖的科學家,最權威的知識,才能最正確地填滿孩子的好奇心,正確引導孩子的思維成長。
在12月,面對孩子的“地球到底怎么形成的?”、“地球上哪個地方下雨最多啊?”、“地球為什么要發脾氣?”等問題,《科學隊長》特此推出地球專題,四檔年度性節目帶領寶貝和爸爸媽媽們,了解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的“前世今生”!
讓我們聽聽科學家們是如何解析“為什么”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