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聲音:“入園難”成關注熱點委員代表獻計獻策
上周,2017年北京市兩會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不少教育話題被代表、委員們所關注。因“單獨二孩”和“全面二孩”政策的疊加效應,預計未來3年北京將新增出生人口15萬,由此也帶來了一個無法回避的話題——“入園難”。201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大力發展學前教育,新建、改擴建一批公辦幼兒園,扶持發展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如何增加學前教育學位?今年的兩會上,不少委員、代表紛紛提出建議。
■申玉榮委員:幼兒園大班“入駐”小學
市政協委員、東城區光明幼兒園園長申玉榮表示,可以將園內的多余活動場所改成教室,以增加教室數量來擴充學位。同時,在合理范圍內增加班容量。根據要求,幼兒園的班容量為25人,可在25人的基礎上增加5人。
申玉榮同時表示,可以利用小學的空閑教室改建成幼兒園的大班,這樣也能夠讓孩子提前感受小學的氛圍。“目前,東城區已經有大班孩子‘入駐’小學空余教室的先例,效果很不錯。我認為這樣的嘗試值得推廣。”申玉榮說。
另外,申玉榮還建議各幼兒園視情況進行資源調整,“有些大班的孩子提前退園,這就造成學前教育資源的利用不充分,要靈活地拆班、合班。”
■朱敏委員:按生均成本核定收費標準
針對民辦幼兒園收費標準問題,市政協委員、二十一世紀實驗幼兒園園長朱敏建議,政府應加大扶持力度,按照幼兒園生均成本進行各類幼兒園收費標準核定。若規定的普惠園收費標準低于生均成本,應該由政府財政全額補足二者之差。
此外,朱敏認為應加大對于“普惠制”學前教育投入,按照入園兒童數量及教師數量等因素進行補貼。給予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經費補貼、建設項目支持、減免租金等,這些扶持措施的具體落實將對鼓勵民辦園向普惠園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調整幼兒園建設標準,以增加學前學位數量。
朱敏指出,在核定民辦園收費標準問題上,一些區縣沒有按照生均成本來確定,而是不分公辦、民辦,把民辦普惠園學費標準統一為公辦園標準,造成民辦幼兒園嚴重虧損,不能生存。“這將帶來民間資本不愿投資學前教育、‘亂收費’等問題,最終這些成本仍然會由家長承擔。”
■李建麗委員:少年宮可作一址兩用
針對辦學場地緊缺的問題,市政協委員、西城區棉花胡同幼兒園園長李建麗認為,應該將所能利用的場地最大化利用,最大限度“挖潛”。“比如,大部分少年宮僅在孩子們‘學余’時間,為他們提供看節目、做游戲、做手工、學科學等相應服務。換句話說,少年宮的大部分活動在周末和晚上開展,周一至周五的大部分時間是它們的‘閑時’。”李建麗建議,可以將有條件的少年宮拿出來,進行條件改造,“只要在硬件設施上稍作調整,就可以達到‘一址兩用’的目的。”
除了硬件上的調整、改善,李建麗認為,在辦學形式上也可有所創新。如將有需求、符合條件的幼兒,由上“整日班”調整為上“半日班”,“這樣,就能使‘收托’數量翻倍。”這樣的形式今年已經在棉花胡同幼兒園開始嘗試,“‘半日班’更適合小班的孩子,這個年齡段需要更多的親子活動。此外,幼兒園會利用網上指導的方式,教家長如何在生活中教育幼兒,毫不影響教學質量。”
隨著幼兒園改擴建,幼兒教師出現短缺。同時院校課程設置上與幼兒園發展需求也不吻合,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入職后不能勝任幼教崗位工作。對此李建麗建議,改革幼兒教師招聘方案,拓寬思路向社會公開招聘樂于從事幼兒教育工作,愛孩子、愛事業,德才兼備的非幼兒教育專業的本科以上學歷畢業生,經過選拔、考核與培訓后進入幼教行列從事幼兒教育工作。
■柳茹代表:為戶籍適齡兒童發放“教育券”
針對幼兒園受經費和編制的雙重影響,市人大代表、北海幼兒園園長柳茹認為,政府應該進行宏觀調控,進行統一的教育經費調配。同時,政府部門還可以通過對適齡戶籍兒童發放“教育券”的方式補貼幼兒園,讓經費隨著孩子走,而不受幼兒園屬性的限制,家長可自行選擇不同檔次的幼兒園,差額費用自己補齊。
此外,柳茹還建議,教育主管部門對無證幼兒園應進行分類治理。具體來說,對于整改后合格的幼兒園,應及時補發辦園許可證;對于整改后達到安全、衛生及基本保教質量要求的,可適當降低房屋面積、教育設施方面的要求,頒發辦園許可證;對于在衛生、安全等方面不能完全符合要求,但在園幼兒難以妥善分流的,可以辦理臨時許可證,限制招生并加大監管;整改后仍難以達到要求的,應該依法取締。
■林安杰委員:盡快規范“小飯桌”
針對三無“小飯桌”問題,市政協委員、北京市求實職業學校校長林安杰建議相關部門應盡快制定針對“小飯桌”的管理辦法,使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林安杰注意到,本市遍布城鄉的數千家“小飯桌”集中分布在學校附近的小區里,飯菜加工制作就在居民樓里,由個人負責,“無資質”、“無監管”、“無保障”。目前全市“三無小飯桌”接收的中小學生至少在1萬人以上。林安杰表示,這些“小飯桌”確實解決了城鄉部分家庭適齡孩子上學就餐問題,也解決了城鄉不少下崗居民的就業問題,但這樣的“小飯桌”既無資質,也無監管,更無保障,存在著衛生、消防安全等諸多隱患。針對這些弊端,林安杰認為應從市級層面,擴大義務教育學生營養餐覆蓋范圍,并切實提高營養餐質量。無法納入營養餐覆蓋范圍的中小學校,有條件的應鼓勵自辦校內食堂,政府財政給予適當補助。一些有條件自辦食堂的學校,因怕承擔額外的責任和風險,而不愿自辦食堂。對于這樣的學校,教育行政部門應采取積極的鼓勵、引導政策,使這些學校切實轉變觀念,盡可能地自辦校內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