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注意孩子學習效率低下可能是陷入了這6個誤區
數姐有話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然而,在這里,小編想說的是,學習方法很關鍵。
學習方法對了,事半功倍,輕輕松松拿高分;學習方法錯了,事倍功半,累死累活不如意。數姐總結了學習方法上的六個誤區,家長和學生來看看吧~
一口氣做完作業
這個行為很容易在假期的時候形成。老師留的假期作業,是一個假期的,一方面是為了幫助孩子定時溫習功課,加深已學知識的記憶;另一方面,是為了讓孩子自己學會制定和執行計劃,獨立完成作業。
很多孩子都抱著長痛不如短痛,早寫完作業早玩耍的心理。一次性寫完作業,記憶效率不高不說,接下來一段日子,長時間不學習,學習進度出現斷層,孩子脫離良好的學習狀態。
開學的時候,就會產生厭學情緒,學習狀態難進入的困擾,跟不上學習節奏,成績下滑。
建議: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將作業分量到每周每天,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家長一旁監督和提醒,讓孩子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保證成績的穩定。
將不喜歡的科目打入冷宮
這種情況,很在孩子對某科目失去興趣之后產生的。孩子可以說是“愛憎分明”的,情緒波動極大,對于自己感興趣的科目,就會認真地投入學習中。
相反,如果不喜歡一個科目,就會上課走神,不認真聽講,或者直接忽略,因此造成了某科成績的下滑。這種學習方法的結果,就是偏科現象。
造成一個孩子不喜歡某科目的原因有很多,大多是興趣問題。孩子興趣愛好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消極性和不穩定性。
建議:喜歡的科目,可以提高訓練;不喜歡的科目,更要重視補習。加強和孩子溝通,去發現孩子缺失興趣的背后原因;讓孩子重視“大局”,意識到偏科的危害。
另外,給孩子提供一個相對安靜的學習環境,避免電視、網絡等等分散孩子注意力的因素。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鼓勵孩子以積極的心態去學習弱勢科目。
只是為了看書而看書
有些孩子,只是喜歡讀書而讀書,而懶得去思考和理解。就像小雞吃豆豆一樣,囫圇吞棗。但是,書看完了就意味真正消化吸收了嗎?看過,不等于懂了。小雞吃完豆豆后,還要吃小石子,然后在胃里磨碎“消化”后,才真正步入吸收食物的營養。
學習也是如此,很多孩子對課本上的內容只是混了個眼熟,卻沒有融會貫通。有一句話叫“學而不思則罔”,就是告訴我們,一味讀書不思考就不能的理解書本的意義。
建議:讀書一定要思考。思考可以輔助理解,并能加深記憶。孩子在看書的時候,一定不要跟看陌生人一樣,笑笑而過,要“死纏爛打”,好好掌握書本內容的意義所在,多思考,多總結,建立自己的知識框架。
作為家長,一定要在一旁引導孩子去思考,通過一些提問的方式,檢測孩子對書上內容的掌握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