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學3項成果榮獲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于2017年1月9日在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大會并為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代表頒獎。西南交通大學主持和參與完成的3個項目榮獲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獲獎總數位居全國高校并列第八名。西南交通大學王平教授和張衛華教授作為獲獎代表出席了獎勵大會。
土木工程學院王平教授主持完成的“高速鐵路軌道平順性保持技術”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張衛華教授主持完成的“基于耦合動力學的高速鐵路接觸網/受電弓系統技術創新及應用”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土木工程學院王明年教授參與完成的“跨江越海大斷面暗挖隧道修建關鍵技術與應用”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高速鐵路軌道平順性保持技術”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是繼學校2015年在國家技術發明獎項上實現突破后再次獲得該獎項,充分展示了西南交大土木工程學科的技術創新能力和水平。研發團隊成員地球科學與環境工程學院劉成龍教授、土木工程學院蘇謙教授、陳嶸副教授作為主要完成人也一并獲獎。該成果所屬學科領域為交通運輸工程,發明了高速鐵路軌道幾何精密測量與快速精調技術、特殊區段軌道基礎變形的監測與調控技術和軌道動態平順檢測與低動力保持技術,形成了形態測控由線及點、變形調控自下而上、平順診控靜動結合的高速鐵路軌道平順性保持技術體系。獲授權發明專利11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軟件著作權4項,出版專著3部、發表論文97篇。成果在10余條高鐵線路上成功應用,取得逾5億元的重大經濟效益,保障了高速鐵路的安全舒適運營。
“基于耦合動力學的高速鐵路接觸網/受電弓系統技術創新及應用”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研發團隊成員周寧講師、梅桂明副教授作為主要完成人也一并獲獎。該成果在系統理論、試驗評估和工程應用等方面進行了自主創新研究,形成了完整理論體系,打破國外在該領域的技術壟斷。創建涵蓋車線、弓網和流固耦合的高速弓網系統動力學模型;創建基于混合模擬技術的受電弓動態運行模擬平臺,相關論文被評為英國機械工程師學會最佳原創論文,這是中國學者首次榮獲ThomasHawksley金獎;研發出耐高電壓、大電流和強氣流干擾的載流檢測平臺;研制出低噪音、低阻力的時速500公里高速受電弓,實現世界最高試驗速度600km/h的受電弓氣動特性試驗。該成果應用于武廣客專,已安全運營滿6年,近三年創銷售總額248億元,節約投資3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