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開放大學探索社會教育新道路盤活教育資源
近日,由江蘇開放大學承建的“江蘇學習在線”社會教育平臺升級改版工作全面啟動,改版后的平臺能夠容納10萬個注冊賬號同時在線,實現了江蘇社會教育的提檔升級。
在我國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四大教育體系板塊中,社區教育和老年教育同屬社會教育范疇。江蘇開放大學急社會所急,辦社會所需,在全省整合73所市縣級開放大學、103所社區學院、648個社區教育中心和5389所居民學校等多方教育資源,形成覆蓋全省的社會教育辦學體系,探索出一條發展社會教育的新路子。
盤活特色教育資源
在常州的社區學院,21歲的萬紅利在亂針繡專家孫燕云手把手指導下穿針引線。梳篦、亂針繡、留青竹刻被稱為“常州三寶”,為傳承常州的優秀文化,江蘇開放大學聘請10多位專家教授給學員提供專業技術指導。
像這樣的社區教育品牌還有很多,通過挖掘區域文化,江蘇開放大學盤活了大批具有江蘇特色的社會教育資源。
在江蘇開放大學的引領下,各市縣開放大學紛紛與政府、企業合作,為提升社會教育水平“輸血造血”。“我們提供場地與資金支持,聘請名師專家指導教學,‘強強聯手’更好地傳承江蘇地方特色。”江蘇開放大學校長崔新有說。
惠民培訓遍地開花
“原本我是個‘電腦盲’,現在工資明細之類的表格我都能用電腦操作。”南通如東縣岔河鎮周福梅說。2014年,由江蘇開放大學承辦的“農村婦女網上行”項目在全省各地推廣,對江蘇省的農村婦女開展免費計算機和網絡基礎應用技能培訓。項目開展至今,已有4.3萬人參與注冊,共發放“現代女性網絡技能初級證書”3.2萬余張,給上萬名農村女性帶去了實惠。
在江蘇開放大學的帶領下,各地積極開展惠民項目。在南京打造的“母親課堂”項目,為南京女性教育與學習提供支持;在張家港市楊舍鎮開展的“四點半課堂”項目,為適齡走讀兒童充實課后時光……
架終身教育“立交橋”
今年9月,88歲高齡的張煥國順利通過畢業答辯,成為全國年齡最大的本科畢業生。他也是江蘇開放大學老年學歷教育的代表。
近年來,江蘇開放大學承擔起領軍的重擔,面向全省架起了一座終身教育的“立交橋”。無錫推出“微信課堂”,從導學、授課、服務等方面提供學習服務;常州建立集信息查詢、導航、咨詢等功能為一體的“樂學龍城、學習地圖”移動學習平臺;南京打造覆蓋11個區的“南京學習在線”平臺,讓優質資源全民共享。
此外,學校建設“江蘇學習在線”網站,創新遠程在線學習和線下面授輔導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目前網站總訪問量已達1800萬人次,注冊學習總人數44萬余人,基本覆蓋全省的各個社區。
“助推學習型社會建設是開放大學的事業追求和必然選擇。”江蘇開放大學黨委書記彭坤明說,學校正將教育觸角伸向社會,讓社會教育浸潤百姓的日常生活。(光明日報記者鄭晉鳴光明日報通訊員朱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