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霸凌”“民辦教育”等列入2016年教育熱詞
《光明日報》在12月28日的05版刊發《創造屬于中國的好教育——2016年教育事業發展報告》指出,中國教育改革向著民生關切的熱點、難點問題持續發力。從推進“兩個一流”建設到擴大實施高校招收貧困生專項計劃、鼓勵高校教師“離崗創業”,中國教育正走出一條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促進公平為基本要求、以優化結構為主攻方向、以深化改革為根本動力的走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之路。文章還列出“2016年度光明教育熱詞”,并請專家進行解讀。
數據說明:“2016年度光明教育熱詞”基于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語料庫,利用語言信息處理技術,結合人工后期處理提取、篩選獲得。語料來源包括國內17家報紙、26家電視臺以及兩個門戶網站,約20余億字語料,覆蓋報紙、電視、廣播、網絡等大眾傳媒,能夠代表主流媒體的語言特點和變化指征。語料抓取時間: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1月30日。
熱詞之高校思政
高校思政:迎來一個新的春天
彭慶紅(北京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2o16年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務大局、圍繞學生、穩中求進、創新發展。第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著眼于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進一步推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實踐;第二,廣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加貼近實際、貼近學生,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方法特別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現了一些突玻性發展;第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支撐與政策保障更加充實,特別是12月7日至8日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對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作出了重大安排部署,廣大師生備受鼓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將迎來一個新的春天。
熱詞之城鄉教育一體化
城鄉一體化:在人的現代化上發力
陳如平(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2o16年出臺的《關于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針對長期形成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問題“對癥下藥”。實現城鄉教育一體化,各地需根據自身經濟基礎和教育基礎,制定切實可行的推進政策和策略。
城鄉教育一體化最終應指向人的現代化,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適宜的基礎和平臺。偏遠、貧困地區應優先保證辦學條件、教育經費以及留守兒童等重點問題;沿海以及大中城市則需優先保障師資配置的統一,確保隨遷子女平等、有質地接受義務教育。
熱詞之科技成果轉化
離崗創業:鼓勵創造知識有價
李立國(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
今年1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見》。我認為,這一政策體現了高校教師知識高端與智力密集的職業特性和工作自主性創造性強的勞動特點,體現了國家“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尊重創造”的政策導向,也體現了“按勞分配,多勞多得”的價值取向??傮w來說,此舉有利于調動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有利于整合教師人力資源,切實解決教師人力資源不足與過剩的矛盾,發揮教師人力資源的最大效能;有利于提高教師收入,增強教師職業吸引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高校教師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