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為唇腭裂孩子作“漫微笑”繪本
唇腭裂的微笑,最讓家長揪心,于是社會各界有了“微笑列車”“微笑行動”來幫助這群孩子。70位來自武漢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醫學部的學生,自發組建“武大口腔Smile(微笑)唇腭裂心理服務隊”,以愛之名,以畫為禮,用兩年的大學時光,在23個省市發放1000份調查問卷,七次推翻原稿,繪制國內首本大學生主導編制的唇腭裂科普漫畫。
12月3日,在第三屆中國青年志愿項目服務大賽上,“漫微笑”唇腭裂科普漫畫項目從4049個項目中脫穎而出,榮獲金獎。
8日上午在武漢大學口腔醫院,微笑服務隊隊長孫傲說,他們在問卷調查中發現,很多家長因為不懂得唇腭裂知識,使孩子錯過了一歲之內治療“黃金期”,開口說話困難重重。這樣的調查令他們感到痛惜,也成為他們堅持做唇腭裂科普繪本的強大動力。
家長“無知”
錯過孩子手術時機
萌生為唇腭裂孩子制作漫畫的想法,是源于一名3歲的“小啞巴”。
2013年前后,孫傲做志愿者時遇到一個來自湖北恩施的3歲男孩。見到志愿者時男孩一句話也不說,孫傲逗他笑,他也沒有回應,眼神里充滿抗拒。孫傲陪伴孩子家長就診時才知道,原來家長已經帶著孩子來了醫院5次,可是因為孩子長期處于營養不良的狀態,達不到手術要求,無法手術,孩子3歲了仍無法開口講話。
“你們難道不知道唇腭裂孩子吃飯的時候,食物會從嘴里漏到鼻子里嗎?”孫傲這一句提醒才讓來自山區的父母如夢初醒,原來孩子一直沒吃飽。可是孩子已經3歲,即使經過了手術,想要恢復語音也困難重重。
家長缺乏基本的醫學常識,導致唇腭裂孩子遺憾終身。孫傲覺得很痛心。他和其他同學一起,決定用淺顯易懂的漫畫,傳播唇腭裂醫學知識。
教唇腭裂孩子學說話
這群大學生開始并不了解唇腭裂是怎么回事,家長和孩子的現狀是什么?為了確保科普漫畫的科學性,70名隊員精心設計了問卷,2016年暑假,隊員們分散到全國23個省市,共發放問卷1000份,回收有效問卷830份,包括唇腭裂樣本138份。
與孩子有接觸才能畫出真情實感。讀大四的莊紫瑤的任務是教孩子說話,一個簡單的舌頭向上舔棒棒糖的動作,正常的孩子可能一分鐘就能學會,但是這個孩子要學10分鐘,回家之后還要反復練習。通過視頻連線,莊紫瑤不定期地指導孩子發音。今年她指導的一個8歲男孩,已經從最初的一句話都說不清,變成了能說清一些短句。
任務最艱巨的還是編劇、繪畫。大四學生羅若晨說,他們兩年來把大部分的課余時間都奉獻給了漫畫創作,修改作品到半夜是家常便飯。
這兩年里,從開始到最終的定稿,劇本經過了七次的推翻重來。漫畫組的隊友說,為了更多的唇腭裂孩子應該笑著畫下去。
從4049個項目中
脫穎而出獲金獎
70人的團隊三年的努力得到認同。12月3日,在第三屆中國青年志愿項目服務大賽上,“漫微笑”唇腭裂科普漫畫項目從4049個項目中脫穎而出,榮獲金獎,成為國內首本大學生主導編制的科普漫畫。這本漫畫書將在2017年出版,第一批將投放湖北省和貴州省。
隊長孫傲說,漫畫并不是服務隊工作的全部。除了畫漫畫,隊員們定期參與醫院的語音治療活動,和唇腭裂家庭一對一結對子,輔助他們的康復。莊紫瑤說,這個進步比金獎更實在。
武漢大學口腔醫學院唇腭裂中心主任、中華口腔醫學會唇腭裂學組組長傅豫川教授,負責為繪本的編寫質量把關,他評價說,這是一本專注于唇腭裂科普的漫畫書籍,既做到了專業性,也淺顯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