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考火熱的原因是什么?“金飯碗”是否仍具吸引力
時間:
小采
熱點資訊
11月27日,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2017年度考試錄用公務員公共科目筆試(簡稱“國考”)將舉行。毫無疑問,這場被民間稱為“第一大考”的考試將迎來新一輪輿論關注熱潮。國考堪稱中國最大規模的招聘考試,從這個角度看,出現“國考熱”并不奇怪,因為龐大的公務員系統必然伴隨著年復一年的人才出入。然而,國家機關終究不同于一般用人機構,事關公權力與納稅人權益,公務員錄用工作勢必會被放在全社會關注的聚光燈下。公眾關注國考體現的是對權力的監督,國考亦是觀察政府創新和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窗口。
又到一年一度國考時,回憶我唯一參加的一次國考,日子過去了6年。6年前,國考競爭之激烈已經白熱化。當然,我參加國考抱有“打醬油”的心態,純粹是為了豐富經歷。當時我正在一家媒體的評論部實習,恰好當期版面的主題是國考,我順便把我參加考試的經歷寫成了一篇文章。
如今,國考依舊大熱。大學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自然是分析“國考熱”的基本背景。不少畢業生把國考當成一個選擇的機會,并沒有非公務員不干的強烈意愿。
就業形勢嚴峻還不足以解釋國考熱,它還跟中國社會的文化傳統——官本位思想密切相關。“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學而優則仕”,這些廣為流傳的俗語都證明了中國社會對于“入仕”的格外青睞;反過來,為官在現實中可以獲得的各種好處,也捍衛著這一文化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