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支中國隊角逐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總決賽
中新網普吉5月18日電有“計算機界奧林匹克”之稱的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ICPC)全球總決賽當地時間17日到19日在泰國普吉舉行,全球128支高校參賽隊晉級總決賽,角逐“最強大腦之戰”。
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ICPC)全球總決賽當地時間17日到19日在泰國普吉舉行。圖為在FantaSea舉行的開幕式。 肖欣攝
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ICPC)全球總決賽當地時間17日到19日在泰國普吉舉行。圖為大賽吉祥物在FantaSea開幕式現場。 肖欣攝
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ICPC)全球總決賽當地時間17日到19日在泰國普吉舉行。圖為開幕式現場。 肖欣攝
過去5年間,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在內的中國高校參賽隊曾在4屆比賽中捧得金牌。本屆總決賽有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天津大學等17支中國高校參賽隊晉級總決賽,再次向金牌發起沖擊。
中新網記者在現場還觀察到,晉級全球總決賽的不少歐美大學隊伍中都有華人學生的身影,比如來自美國的俄亥俄州立大學隊是首次晉級總決賽,3名參賽選手和教練全部由中國留學生組成。
對于越來越多華人學生不僅代表中國,而且還代表他們所在的歐美高校參賽的現象,賽事贊助商、IBM公司首席技術官AndrewHately認為,這反映出近年來學術和商業領域正在發生的變化,全球化和多元化的趨勢令人振奮。
根據賽事規則,晉級總決賽的團隊由3名學生和一名教練組成,3名參賽選手將圍繞一臺計算機,在5個小時限時內來解決8個或更多來自現實世界的復雜問題,隊友之間合作確定問題的難易程度、推斷出必要條件、設計出測試平臺,并構建出解決問題的軟件系統,之后接受專家評委的嚴格審查,在最短的累積時間內以最少的嘗試次數解決問題最多的團隊獲勝。
“比賽的難點在于有限時間內作答,這是一場考驗邏輯、策略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戰斗”,Andrew向記者點評賽事時說,“我們的時代面臨新的問題,不同于傳統計算技術的新一代計算技術令更為人性化的解決方案成為可能”,他強調,“賽事最為看重的并非學生對某一問題給出精確的解決方案,而是鼓勵年輕人探索新的方法看待和解決問題。”
作為久負盛名的編程競賽,ICPC大賽由美國計算機協會主辦,IBM公司贊助,總部設在貝勒大學,2016年度總決賽由泰國宋卡王子大學承辦。ICPC舉辦近40年來已經成長為在全球極富競爭力的教育和科技競賽,不斷吸引著全球“最聰明的學生”參賽。據會議主辦方介紹,過去一年中,來自102個國家2736所大學的超過4萬名選手在全球481個地點參加了地區競賽。總決賽開幕式17日下午舉行,18日舉行預賽,決賽將于19日舉行。(完)(記者肖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