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流傳10條“表白條例”校方回應稱純屬惡搞
10月27日,一則“關于對雙十一校內表白活動的要求及處分”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不斷刷屏,有的落款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務處”,有的是“西北政法大學教務處”,也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教務處”。這10條“表白條例”有的嚴肅鄭重,有的調皮戲謔。
昨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等高校教務處表示,該條信息并非學校官方發布,純屬惡搞。
微信上冒出多個高校“表白條例”
“表白活動持續時間不宜過長,務必在當日24點結束,以免影響其他同學正常學習休息。嚴禁表白過程中因爭風吃醋演變為聚眾斗毆,如經查實,以開除學籍處理……”這則在朋友圈內被廣泛轉載的《××大學關于對雙十一校內表白活動的要求及處分》帖子,除了前面的學校名稱和落款不一樣外,其他內容相同。
昨日上午,針對微信上流傳的“表白條例”,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務處發布了關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關于網上出現假冒學校文件的聲明》,聲明學校教務處未發過此文。華商報記者向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教務處求證,該信息并非學校發布,純屬惡搞。
無獨有偶,北京的中國傳媒大學教務處也否認發布過這份通知。華商記者查詢發現,發布這些內容的各高校“生活圈”微信,和高校并沒有關系,都屬于北京一家科技公司,據稱該公司均為來自高校的自媒體人組織。
2011年就有學生編改“表白條例”
華商報記者在網上搜索“表白要求及處分”,發現這并已不是“表白條例”第一次出現。
早在2011年,南京大學的學生就曾在人人網上發布過這篇文章。還有媒體報道稱,該條例的擬定者是南京大學商學院的一名學生。該學生表示,“那天正好是光棍節的前一天,我心想晚上可能又要出現‘表白門’了,聽著學校的廣播,想著高考時廣播里會放的‘考試條例’,回到宿舍很快就寫了這十條。”文章在網上發出后,引起上萬的閱讀和上千的轉發。
華商報記者發現,在2011年后,先后有云南民族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等高校的學生在網上發布該“表白條例”,只不過最后的落款改成自己學校的名稱。西安城南一所高校的李老師分析,由此不難發現,這次“表白條例”重新掛上高校的名字,只不過是為博眼球的“炒冷飯”。
昨日下午6時,“西電人生活圈”又發出一條致歉聲明,稱“表白條例”內容來源于網絡,該內容在網絡流傳已久,原作者不詳,同時稱文末寫了來源教務處,給許多用戶造成了困擾,特此致歉。
網傳的十條“表白條例”
在微信朋友圈瘋傳的10條表白條例:
近期我校學生因追求愛情表白方式天馬行空,不知不覺中就觸犯了我校校紀校規,為減少此類事件發生,經校方討論制定以下10條表白條例:
1。嚴禁使用煙花爆竹等易燃易爆物品進行表白,以免造成消防隱患,危害人身安全。
2。表白活動持續時間不宜過長,務必在當日24點結束,以免影響其他同學正常學習休息。
3。嚴禁表白過程中因爭風吃醋演變為聚眾斗毆,如經查實,以開除學籍處理。
4。表白過程注意自身儀表舉止,不宜過于投入忘乎所以,有傷學校風化。
5。表白形式鼓勵創新,體現我校大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6。要求表白感情真摯,杜絕玩弄感情的現象,培養責任意識。
7。不主張表白活動鋪張浪費,發揚“嚼的菜根,做的大事”優良傳統。
8。如進行大型活動,需提前一周上交策劃書,經教務處審批合格后,方可實施。
9。如表白失敗,不得采取極端行為,希望同學珍惜自己和他人生命,對此校方將免費提供心理咨詢。
10。表白不成仁義在,不許霸王硬上弓。
“××大學教務處”
關于表白方式
70后、80后、90后觀點各異
“不應該將表白娛樂化!”70后的高老師說,他所在的學校沒有關于學生表白方面的規定。他認為表白是愛的表達,應該是神圣和神秘的,那種在大庭廣眾之下、表演成分過多的表白方式,往往因缺乏感情基礎而大多以失敗告終。
隨后,華商報記者隨機采訪了10位在校學生,其中90后7人,80后3人。90后中的6人對于大膽創新的表白方式表示贊賞,“愛就要大聲說出來,還要說得精彩,一次創意而大膽的表白,或許能讓人記一輩子。”讀大二的小侯說。
一名90后同學和3名80后研究生意見一致,不贊賞大庭廣眾下的大膽表白但也不反對,“別人想怎么表白,那是別人情感表達的自由,只要不影響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