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時代楷模黃文秀同志事跡
黃文秀用她30歲的生命詮釋了一名黨員的初心,用她美好的年華譜寫了一名村干部的承諾;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2022時代楷模黃文秀同志事跡(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2時代楷模黃文秀同志事跡【篇1】
黃文秀同志生前擔任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第一書記。20_年6月17日凌晨,黃文秀同志心系集體財產安危和村里工作,在看望得癌癥父親后,暴雨之夜連夜趕回掛職村,不料在突發山洪中不幸遇難,獻出了年僅30歲的寶貴生命。她用短暫的一生以扎根基層用實際行動,踐行共產黨員初心和使命。
黃文秀宣誓一種決心,深學她為民服務的初心。她忍痛告別重病臥床的父親,深夜冒雨奔向受災群眾,面對危險堅定前行。是什么讓一位年輕的共產黨員無怨無悔選擇農村,面對生命危險毅然篤定前行?毫無疑問,是黃文秀為民服務的初心,她駐村當第一書記期間,一心為民,把扶貧路當作長征路,短短一年,她就從“扶貧新手”轉變成群眾最信賴的人,用一腔熱血、一片赤誠踐行著共產黨人共同的誓言。黃文秀做到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管一行、像一行,努力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業績,讓年僅30的黃文秀變得崇高而偉大!
黃文秀展示一種姿態,深學她為民之責的擔當。肩扛千斤,謂之責;背負萬石,謂之任。面對脫貧這塊“難啃的硬骨頭”,她沒有退縮,一次一次向貧困戶家里跑,幫他們干農活,帶領群眾摸索并發展了適合本村的產業,僅僅一年時間,白坭村的貧困發生率就從22.88%降至2.71%。當前,我國的脫貧工作正處于沖刺階段,志不堅不足以攻城拔寨,意不定不足以爬坡邁坎,唯有能擔當、敢擔當、勇擔當,才能真正不辱使命。因此,要多學習理論知識,補短板、強弱項,在大是大非前能擔當;要多注重實踐鍛煉,多去基層一線等工作中增長才干,磨練意志,煉就金剛不壞之身,在危難險阻前敢擔當;要多培養斗爭精神,始終保持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斗爭意識,在復雜問題前勇擔當,用實際行動贏得人民信任。
黃文秀彰顯一份理念,深學她利為民謀的意識。“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石山林立的百坭村是深度貧困村,任務十分艱巨,為此,她常常心急如焚,一心撲在工作上,常常放棄節假日休息,忙得顧不上病床上的父親,也沒有時間考慮自己的婚姻大事。為疏通貧困戶黃邦旋低保未評上工作的消極情緒,從“閉門羹”到以兄妹相稱;為幫助分析病因,找準對策,她一連往貧困戶韋乃情家跑了12次......一枝一葉總關情,一點一滴見初心。對于老百姓來說,身邊的每一件瑣碎的小事,都是實實在在的大事。黃文秀忠實履行了扶貧干部的職責使命,始終以牢固的公仆意識踐行初心和使命,為廣大黨員干部樹立了為民擔當、甘于奉獻的榜樣。她放棄了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奉獻自我,為民服務,用生命詮釋了初心和使命。
“最美的青春在一線,最美的青春是奉獻”。讓我們在黃文秀精神引領下,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譜寫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2022時代楷模黃文秀同志事跡【篇2】
__年6月17日凌晨噩耗傳來,年僅30歲的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樂業縣白坭村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同志在工作途中不幸遇難。近日,___對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為新時代年輕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擔當奉獻做出了榜樣,我們一定要向她學習,立足崗位,不負韶華,用青春為國服務,為民造福。
青春就是甘于奉獻。黃文秀同志畢業于北京高校,本可選擇更為安逸和舒服的工作環境和行業,__年研究生畢業,毅然選擇回到家鄉百色,用所學服務建設家鄉。__年作為駐村第一書記投身到脫貧攻堅偉大事業中,敬業愛崗,心系群眾,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在她身上,青春代表著奉獻,青春意味著付出,青春彰顯著使命,青春書寫著擔當。
生命寬度更有價值。一個人的一生也許很漫長,但就人類歷史長河的發展而言,卻是極為短暫的。有的人渾渾噩噩過了一輩子,有的人勤勤懇懇干了一輩子,有的人雖生命短暫,人生卻無比絢爛。黃文秀同志在短暫的人生路上,用奉獻延展了生命的寬度,讓生命的價值光芒四射,精彩紛呈。
奮斗才是精彩人生。“無青春不奮斗”這句話用在黃文秀同志身上最為貼切不過了,她的人生定格在奮斗的30歲,脫貧攻堅忘我工作的30歲,人生最美好的30歲。她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年輕一代的人生追求和奮斗征程,為我們這些正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廣大年輕干部樹立了楷模,我們也將繼續她的事業,用奮斗譜寫精彩人生華章。
2022時代楷模黃文秀同志事跡【篇3】
從6月16日黃文秀同志因公犧牲以來到現在的近半個月時間里,黃文秀同志的先進事跡在全國各地廣為傳誦、經久不息。可謂,“文”灑扶貧路、“秀”亮新時代。
天之驕子,“文秀”于時。27歲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獲法學碩士學位。說她是天之驕子真是毫不為過。“她本可以有很多選擇,以她的能力,留京或出國都沒問題!”她的導師北京師范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郝海燕滿懷遺憾地說。但她卻義無反顧地考取了選調生,返鄉工作。憑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和業績,不到兩年,她就當上了百色這個歷史文化名城的市委宣傳部副科長,又令多少人艷羨!但她卻又一次義無反顧地響應號召、主動請纓到百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如果說《扶貧 從“新手”到“熟路”》以及兩本駐村日記展示了她的文采,那么在百坭村一年的時間里她交出的答卷則見證了她的才華:帶領88戶418名貧困群眾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3%降至2.7%,村集體經濟收入達6.4萬元,百坭村被評為20_年度“鄉風文明”紅旗村……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她的感召下,會有越來越多的黃文秀們正走出象牙塔,勇敢堅定地把才華獻給這個偉大的時代。
黨之英才,“文秀”于心。為什么要選擇返鄉?為什么要申請派駐?追尋她的人生足跡,我們發現,一切早已注定。20_年,黃文秀考入山西省長治學院,在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習。在這里,她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背后有紅色老區的基因傳承,也有“求真、求實、求善、求美”的精神感召,還有徐本禹等榜樣的力量感化,更有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的真理引力,以及她自己的親身體驗。“沒有政府的扶貧資助,家里不可能供我上大學。我選擇讀思政專業,選擇加入黨組織,都是發自內心的。”從赤子之心勃發出來的是怎樣一種力量?從后進生到班級前十名,從勤工儉學到發憤讀書,她用“打不死的小強”精神,一步一步踐行著報效鄉梓、黨、祖國和人民的理想信念,義無反顧地行進在自己“心中的長征”路上。現在,她用自己年輕而短暫的一生,詮釋了一名共產黨人的忠誠和擔當。
國之棟梁,“文秀”于民。為什么要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作為來自百色市田陽縣農村貧困家庭的姑娘,貧困是她心里揮之不去的痛。直到20_年,她畢業參加工作后,她的家庭才因卸下了她這個包袱而剛剛脫貧。正是疾“貧”如仇,她才發誓說“不獲全勝、決不收兵”。一年2.5萬公里兌現了她的諾言。她在總結中這樣寫道:一年來,我堅持帶領群眾學習貫徹_____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吃住在村,摸透村情民意,團結黨員群眾,以昂揚的斗志、飽滿的熱情、旺盛的干勁,帶領村“兩委”干部如期完成百坭村20_年的各項脫貧攻堅任務,從一名扶貧“新手”變得“輕車熟路”。面對重重困難,她以“讓扶過貧的人像戰爭年代打過仗的人那樣自豪”的氣概,打贏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從堅持運用土辦法入戶調查、建檔立卡到認真聽取社情民意、查擺問題,從被懷疑排斥到死纏爛打,從“我還不夠勇敢”到“我發現我的方言進步了、可以和貧困戶完整用桂柳話交流了”……她筆下這些斗智斗勇的扶貧故事,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她“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樂”。我想,這一定是她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了。這是何等的情懷啊!
黃文秀同志,以優秀的文才展秀于偉大時代,以堅定的政治信仰忠誠于偉大的黨,以堅實的前進步伐奉獻于偉大人民,值得我們學習!
2022時代楷模黃文秀同志事跡【篇4】
心中有黨,不忘初心。最近,這個黃文秀――原本只是一個普通的名字,現在卻讓我們熟知。她是從入黨宣言開始的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就是這短短十二句,句句千鈞情,區區八十字,卻字字萬般意。她用一身去詮釋,堅守初心,永擔使命,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她永不忘自己是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不忘立黨入黨的初心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
初心是什么,使命是什么? “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優秀共產黨員黃文秀同志,她放棄了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奉獻自我,為民服務,用她的生命,踐行了黨的誓詞,為我們很好地詮釋了,什么是初心,什么是使命。
其實,在中國,像黃文秀這樣熱血付出而又默默無聞的共產黨人還有很多很多。他們本可以在城市中扎根,卻始終不忘家鄉人,選擇了扎根基層,因為都懷揣著扎根基層、服務奉獻的夢想。一花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就因有無數像黃文秀一樣甘于奉獻、艱苦奮斗的青年黨員奮戰在扶貧一線,脫貧攻堅之路必將碩果累累、春色滿園。
2022時代楷模黃文秀同志事跡【篇5】
黃文秀同志是一名第一書記,我曾經也是一名第一書記,我和她有著同樣的工作經歷,第一書記的苦、難、甜我身同感受。但和她比較起來,我和她有很大的差距,我應該向她學習。
一是學習她堅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高尚品格。黃文秀同志為北師大定向選調生,她放棄了在大城市生活的舒服圈,將知識帶回家鄉,以行動用于家鄉建設,她擔起帶領群眾脫貧攻堅的重任,扎根基層,腳踏實地,用勤奮和汗水帶領家鄉人民致富,實現了自己的諾言。
二是學習她扎根基層,忘我工作的工作作風。黃文秀同志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時刻不懈怠,在盡履職的過程中,永遠風雨兼程,工作的過程中出現難題,沒關系,那就加班加點干,想法設法干,不解決問題永不罷休。
三是學習她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及的為民情懷。她卷起褲管,擼起袖子幫貧困戶收拾房間,掃院子;在田地里去,邊幫村民干農活邊聊天;她實地勘測村道,跑項目,做方案,全程跟蹤實施;她帶領村民學習別村的種植經驗,結合山里實際發展杉木、砂糖橘、八角、枇杷等特色產業;她計劃在村里辦個幼兒園,聯系母校的師生來調研,這都是切切實實的為民辦實事、辦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