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英雄拉齊尼巴依卡先進個人事跡
英雄已去,但拉齊尼巴依卡的精神長存,他的事跡深深感動了大家;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時代英雄拉齊尼巴依卡先進個人事跡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時代英雄拉齊尼巴依卡先進個人事跡(篇1)
1月4日以來,“帕米爾雄鷹”拉齊尼·巴依卡勇救落水兒童不幸犧牲的消息傳遍新疆,轟動全國。網友痛惜,人民懷念:“這樣優秀的戰士離開了我們!英雄一路走好!”“沉痛悼念拉齊尼·巴依卡同志!”“懷念英雄!”
自治區黨委追認他為“自治區優秀共產黨員”,自治區人民政府評定他為烈士。拉齊尼·巴依卡一家三代接力守邊71年的動人故事早已在帕米爾高原家喻戶曉、廣為流傳。他的英雄事跡動人心魄,他的精神令人敬仰!
他是堅決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的先鋒模范。拉齊尼·巴依卡擔任全國人大代表不足3年,圍繞邊境地區民生領域建言獻策,提交建議、議案12件。他的提案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有力改善了護邊員隊伍結構和工作條件,為維護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付出了畢生努力。
他是堅定守衛邊疆的忠誠衛士。“這輩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軍裝的邊防戰士,永遠守好祖國的邊境線”,這是拉齊尼·巴依卡生前常說的一句話。他16年如一日地堅守在素有“死亡山谷”之稱的紅其拉甫邊防線上,無數次冒著生命危險翻越雪山達坂,蹚過急流冰河;在巡邊路上多次豁出性命沖在前面,為救起掉進雪洞的戰士曾被凍得昏迷過去;為探出一條安全的山路被滑落的石頭砸暈在懸崖邊……拉齊尼·巴依卡堅守初心,踐行了自己的誓言,他時刻秉懷作為黨員、作為軍人的使命和責任感,心中飽含著家國情懷。
他是堅持人民至上的時代楷模。“他心里裝的都是別人,唯獨沒有自己”,拉齊尼·巴依卡的戰友說。巡邏期間遇到暴雨,拉齊尼讓護邊員們都進帳篷休息,自己堅持留在外面看管牦牛,即使被淋成“落湯雞”,第二天依然精神抖擻地繼續巡邏;每場大雪過后,他總是第一個幫助牧民清理積雪;巡邏路上遇到病情危急的群眾,頂風冒雪將病人送到醫院,默默守候直至病情好轉……拉齊尼·巴依卡時刻把群眾的事記在心上,關心群眾、體貼群眾,撲下身子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成為群眾最認可、最信任、最親近的人。
時代英雄拉齊尼巴依卡先進個人事跡(篇2)
拉齊尼·巴依克,男,塔吉克族,1979年4月生,中共黨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牧民護邊員。
拉齊尼·巴依克一家祖孫三代都是優秀護邊員,他的父親是紅其拉甫邊防連義務巡邏向導,拉齊尼·巴依克退伍后從父親手中接過使命也成為紅其拉甫邊防連的一名巡邏向導。幾十年來,慕士塔格峰和艱險崎嶇的千里邊防線見證了巴依克一家三代人守邊護邊的感人事跡。
駐守在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的紅其拉甫邊防連,有一條全軍最長的陸地巡邏線。由于地勢險要,只能借助牦牛巡邏,不能乘車。拉齊尼·巴依克十幾歲便開始跟著父親學習探路、查看地形、熟悉地理位置。他牢記父親的囑托,立志成為一名優秀護邊員。2004年,當了38年義務巡邏向導的父親身體狀況大不如從前。為將父輩愛國守邊精神傳承下去,父親拉著拉齊尼的手說:“邊防官兵日夜巡邏邊境線,使祖國的邊關得以安寧,牧民得以安居樂業。我給他們帶路只是做了塔吉克族邊民應該做的事。現在我走不動了,你要把我走的路延續下去。”剛從部隊退伍的拉齊尼·巴依克繼承父輩使命,成為一名不穿軍裝的邊防軍人。
2011年11月,拉齊尼·巴依克帶著巡邏的官兵們奔波在山高路險的吾甫浪溝。天氣驟變,積雪厚度幾乎可以將牦牛埋沒。走在最前面的戰士皮濤突然從牦牛背上摔下來掉進了雪洞。周圍冰雪還在垮塌,拉齊尼·巴依克高喊著“大家都不要動”,自己爬到雪洞旁邊脫下衣服、打成結、做成繩子,花了兩個小時將皮濤從死亡線上救了出來。皮濤得救了,他卻被凍得不省人事,急救3個小時才挽回性命。痊愈后不久,他又騎著牦牛給巡邏的官兵們帶路去了。2012年9月1日,在海拔4639米高的一處懸崖邊,1名戰士騎的牦牛突然四處亂竄,拉齊尼幫助戰士們將牦牛穩住,他自己因為牦牛鞍子肚帶斷裂,摔倒在冰河里,被河水沖出十幾米遠。
60多年來,誠信和責任一直激勵著拉齊尼一家默默無聞巡邏在祖國的千里邊防線上。他們家先后有10頭牦牛累死在巡邏路上,9頭牦牛摔傷失去勞動能力,但他們家卻堅持不要一分錢的補償。
拉齊尼·巴依克榮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勞動模范、愛國擁軍模范等稱號。
時代英雄拉齊尼巴依卡先進個人事跡(篇3)
頭戴一頂塔吉克族特色氈帽,被高原紫外線曬黑的臉上總是露著憨厚的笑容。話很少,兩只明亮的眼睛透出的是堅毅與執著。這是拉齊尼·巴依卡生前留給人們的印象。這位塔吉克族第三代護邊員,全國人大代表,去年剛剛獲得全國勞動模范稱號,卻在1月5日因為救助落水兒童永遠閉上了他那明亮的雙眼。
拉齊尼·巴依卡的家在新疆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提孜那甫村。這里位于帕米爾高原東南部,與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國接壤,邊境線長達800多公里,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自然條件十分惡劣。作為世世代代在這里生活放牧的牧民,拉齊尼·巴依卡的爺爺、爸爸都是守護祖國邊防的護邊員。
“來人啊!救救孩子!”1月4日13時56分許,正在喀什大學進行培訓的拉齊尼·巴依卡與舍友木沙江·努爾墩正準備去餐廳吃飯,突然聽見一陣帶有哭腔的叫喊。循著聲音,他急奔過去,發現一個孩子跌入人工湖的冰窟,無助的母親正在湖邊哭喊求助。
來不及細想,拉齊尼·巴依卡踏上冰面,直奔孩童。在伸手去拉孩子的時候,冰面突然坍塌,拉齊尼·巴依卡落入水中。拉齊尼·巴依卡奮力舉起雙手,拼盡全身力氣把孩子托出水面。
此時,一同趕往湖邊救人的木沙江·努爾墩也跳進冰冷的湖水中,聞訊趕來的人們也紛紛參與救援。
10多分鐘后,當孩童被成功救起時,托舉生命和希望的拉齊尼·巴依卡卻再也沒有從水中露身,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41歲。
消息傳出,拉齊尼·巴依卡的家人、朋友,曾經得到他幫助的鄉親們,以及他所在培訓班的老師同學,無論如何也不敢相信,他們熟悉的那個忠誠正直、謙遜善良的拉齊尼·巴依卡就這樣離開了他熱愛的守邊護邊事業和摯愛的親人。
拉齊尼·巴依卡曾多次榮獲國家和新疆道德模范、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優秀護邊員等榮譽稱號,2020年10月獲得全國愛國擁軍模范榮譽稱號,同年11月獲得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
2004年8月,剛剛從部隊退役的拉齊尼·巴依卡開始義務為紅其拉甫邊防連官兵當巡邏向導,成為第三代護邊員,被邊防官兵和當地牧民稱贊為云端上守邊護邊的“帕米爾雄鷹”。
1957年,拉齊尼·巴依卡的爺爺毛遂自薦成為邊防連第一位“牦牛向導”,隨后,他的父親也加入其中,在紅其拉甫邊防連擔任義務巡邏向導38年。拉齊尼·巴依卡還是十幾歲的青少年時,便跟著父親學習探路,查看地形、熟悉地理位置。
60多年來,拉齊尼·巴依卡祖孫三代的足跡踏遍了帕米爾高原邊防線上的每一塊界碑、每一條河流、每一道山溝。在拉齊尼·巴依卡的心里,巡邏是國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他多次說:“沒有國家安全,哪有我們的幸福生活。”
高原巡邏路上,不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險情。有一次,拉齊尼·巴依卡單獨帶著巡邏分隊來到有著“死亡之谷”之稱的吾甫浪溝巡邏。巡邏第一天,隊伍遭遇暴風雪,無法趕到預定的地點,待第二天來到鐵干里克村時,由于山體滑坡,前一年父親做的標記已經沒有了。
“這里都是七八十度的陡坡,我們怎么過呀?”上等兵普合毛擔心地問。拉齊尼·巴依卡毫不猶豫地說:“再難再艱險我都會帶你們渡過難關,放心吧。”
說完,拉齊尼·巴依卡立即起身探路。剛走出不多遠,一塊石片突然從山上滑落,砸中了他的額頭,鮮血直流。大家大聲勸他返回,但他只簡單地處理了傷口,堅持繼續探路。兩個多小時后,拉齊尼·巴依卡終于找到了一條比較安全的石壁路,官兵們順利通過。
說起這件事,他說:“這是任務,我必須完成。”
16年的巡邏路,拉齊尼·巴依卡和邊防官兵結下了深厚情誼。每當說起邊防官兵對他們的幫助,拉齊尼·巴依卡總是掰著手指說,大雪壓塌了房子和羊圈,他們來修;孩子上不起學,他們主動捐款,還給孩子補課;吐爾迪罕大媽家里困難,他們就買來羊羔幫她致富;紅其拉甫沒有醫院,牧民生病了都到連隊找軍醫,到連隊就像到自己家一樣。
“這輩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軍裝的邊防戰士,永遠守好祖國的邊境線……”這是拉齊尼·巴依卡生前常常說的一句話。
時代英雄拉齊尼巴依卡先進個人事跡(篇4)
數九寒天,帕米爾高原白雪皚皚,大地一片肅穆,雄鷹在天空低旋,也似是送別高原的英雄拉齊尼·巴依卡。
1月5日,在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提孜那甫村,勇救落水兒童獻出寶貴生命的拉齊尼·巴依卡遺體告別儀式在這里舉行。
“爸爸請放心,我一定不會讓您失望,我會照顧好這個家,以后也要做您那樣的人。”13歲的女兒都爾汗·拉齊尼捧著拉齊尼·巴依卡的照片哽咽地說,她腦海里都是父親生前的身影。
時間倒回到前1月4日的13時55分,“來人啊!救救孩子!”在喀什大學進行培訓的拉齊尼·巴依卡與舍友木沙江·努爾墩剛做完常態化核酸檢測,正準備去餐廳吃飯,突然聽見一陣帶有哭腔的叫喊。循著聲音,他急奔過去,發現一個小孩在人工湖冰面玩耍時,冰面突然斷裂,孩子陷入冰窟,無助的母親正在湖邊哭喊求助。
情況危急,拉齊尼·巴依卡來不及細想,一腳踏上冰面,直奔孩童,他不顧危險俯下身體,趴在破碎的冰面上,就在他快要拉住孩子的瞬間,冰面破碎。拉齊尼·巴依卡掉入了刺骨的湖水,他堅持了漫長的十分鐘,用生命托起孩子,但他卻永遠的離開了,生命定格在了41歲。
時代英雄拉齊尼巴依卡先進個人事跡(篇5)
拉齊尼·巴依卡勇救落水兒童不幸遇難,他生前忠誠守邊事業、奉獻于人民的先進事跡感動并激勵著許多人,從街坊鄰里到山區牧民,從老師同學再到邊防官兵,從親人到戰友,提起拉齊尼,都有說不完的心里話,對這位逝去的“帕米爾雄鷹”,大家數不盡謝意,道不盡哀思,贊不完敬佩。
做出這一英雄壯舉的拉齊尼·巴依卡是一名護邊員。他們一家三代守邊近70年的動人故事在帕米爾高原家喻戶曉。
作為第三代護邊員,拉齊尼·巴依卡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帕米爾高原守邊護邊,義務帶領邊防官兵巡邏。17年間,他與官兵在環境惡劣的雪域高原,遭遇過太多生死攸關的危險時刻,但他不畏艱險,把為國守邊當做自己的終生事業,讓自己的足跡遍布邊防線上的每一塊界碑、每一條河流、每一道山溝,他被邊防官兵和當地牧民親切地稱為在云端上守邊護邊的“帕米爾雄鷹”。
生前,拉齊尼·巴依卡三代守邊的動人故事在帕米爾高原早已家喻戶曉、廣為流傳。自從2004年接過父親手中的“接力棒”,拉齊尼·巴依卡便把為國守邊當作自己的終生事業。十六年來,帕米爾高原邊防線上的每一塊界碑旁、每一條河流邊、每一道山溝里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跡。
這位被邊防官兵和當地牧民親切地稱贊為在云端上守邊護邊的“帕米爾雄鷹”就這樣離開了我們。翻開拉齊尼·巴依卡的微信朋友圈,封面圖是他兒子拉丁·拉齊尼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