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海軍時代楷模英雄事跡具體
作為扎根基層一線的電力工人,錢海軍用23年的執著付出,在平凡崗位上書寫不平凡;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錢海軍時代楷模英雄事跡具體5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錢海軍時代楷模英雄事跡具體(篇1)
錢海軍常說:“服務百姓,就要做到百姓的心窩里去。”實施“千戶萬燈”項目時,他和他的團隊走遍了項目實施地,為受助對象安上了安全、環保的電燈。
“體貼受助者”,是寧波市錢海軍志愿服務中心主任傅立韻對錢海軍的最直觀感受。傅立韻說,公開電話號碼后,有一次錢海軍收到了一個住在寧波市的老人打來的電話,但那個時候寧波服務中心還沒成立。“我當時勸他不要去,因為不在我們的服務范圍內,而且從慈溪開車到寧波要2個多小時。”
可是,第二天一大早,錢海軍就出發了。半路上他給老人打電話,老人說自己走親戚去了,請他第二天再來,錢海軍只好中途折回。第二天,錢海軍再次趕赴寧波,幫老人解決了問題。
“他把受助者真正放在了心上。”傅立韻告訴記者,獲評“時代楷模”后,錢海軍從北京一回來就去看望長期結對幫扶的幾位老人,“他自己的身體也不太好,身邊常帶著藥。”
“每當長期幫扶的老人去世時,錢師傅都會去送一程——他把老人當親人一樣看待。”唐潔說。
“老百姓給我們的一個個笑臉,就是對我們最好的回報。”做公益最重要的是讓老百姓有獲得感和幸福感,這是錢海軍始終堅持的。
“‘時代楷模’這個榮譽不是終點,而是激勵我和我的團隊繼續不忘初心、腳踏實地的新起點。”錢海軍告訴記者,“我特別感謝黨,為我們創造了這么好的一個時代。我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做了一些平平常常的事。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公益事業中來。”
錢海軍時代楷模英雄事跡具體(篇2)
談起這些,錢海軍不以為意:“一年365天,可能這個老人就只給你打這一次電話。他們著急地有求于你,你不當急事辦,我做不到。”說著,他笑了起來:“我最好天天有人叫我去服務,他們肯來叫我,就說明他們相信我!”
這份相信,來自日積月累,也來自真心換真心。陳文品老人急病發作,錢海軍駕車送他去寧波就醫,不僅為住院手續忙前忙后,還先后探訪看望了6次;陳亦如老人家的馬桶堵塞,污物倒灌,錢海軍毫無怨言地收拾得干干凈凈;王愛春老人總能收到錢海軍送來的柴米油鹽,就連蔬菜也是擇洗得干干凈凈。
“我想替已故的戰友到天安門看一次升旗儀式,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敬個禮。”當得知部分孤寡老人有去首都看看的愿望但一直未能實現后,錢海軍牽頭發起了“情牽夕陽·圓夢首都”公益活動,帶著7名孤寡老人到北京圓了夢。“這個做了一甲子的夢圓了,這輩子再也沒有遺憾了!”曾參加過___和遼沈戰役的退伍老兵傅萬久淚眼婆娑地說。
一樁樁,一件件,老人們都記得清清楚楚,說起來的時候甚至多次落淚。“錢師傅這樣的好人真是太難得了!”“我的親兒子也沒有海軍好,也沒有海軍親啊!”“海軍和我是‘血肉關系’,他是血,我是肉;我是血,他是肉。”
錢海軍做好事的消息被單位知道后,他被調到客戶服務中心擔任社區經理,負責近6萬戶居民的用電服務工作,包括用電咨詢、故障報修、業務代辦、安全巡視等12種便民服務,更加貼近了百姓的用電需求。他創新總結了“有疑必解釋、有問必解答、有難必解決、為群眾解困、為政府解憂”“五解”服務法,服務的社區無客戶投訴,無用電糾紛,滿意率始終為100%。
錢海軍時代楷模英雄事跡具體(篇3)
萬里長征總有第一步,錢海軍“走千戶、修萬燈、暖人心”的初心之旅,始于一次再普通不過的承諾。
1999年的一天,錢海軍在下班回家的路上,遇到了所住社區的社區文書陳亞麗。“海軍師傅,你是電力方面的專家,以后小區居民有什么電力故障,你能不能幫忙給大家修一修?”“好的,沒問題,有什么事情你盡管叫我好了。”不等她說完,錢海軍就爽快地答應了。
在農村出來的錢海軍看來,鄰里間互幫互助,不過是一句話的事情,更何況自己有這門技術,幫忙不過是舉手之勞。早在慈溪市周巷職業高級中學鉗工班就讀的時候,以義務掛箱服務的方式溫暖群眾的徐虎就走進了他的視線。“為人民服務從點滴做起,貴在堅持。”這是徐虎的信念,也成了錢海軍學習的目標。
在為社區服務的過程中,錢海軍發現了一個之前不曾被注意的群體:獨居老人。慈溪的城區有不少老小區,住在里面的大多是老年人,他們或是子女在外定居不能陪在身邊,或是失去了老伴獨自生活,不僅生活起居上存在諸多不便,精神上也十分孤獨無助。“誰都有老的一天,誰都有渴望關心和幫助的一天,趁年輕,我一定要多服務這些老年人。”
錢海軍制作了500張名片,用放大的字體寫了簡簡單單三行內容:“137___4267”“電力義工”“錢海軍”。走到哪里,他就把這張簡單的名片分到哪里——“騙人的吧?”有人懷疑他是騙子,把名片扔到垃圾桶里;“真的不要錢?”有人將信將疑,反反復復打量他;也有人愿意試一試,擰個燈泡,換個開關,修個電路,不管大大小小的難題,只要接到求助電話,錢海軍馬上到、馬上修,絕不拖延到第二天,而且從不喝老人一口水、抽老人一支煙,更不拿老人一分錢。
漸漸地,錢海軍的助老服務不再僅限于電燈、線路,而是擴展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錢師傅,我的電視機壞了一個禮拜了,你能不能幫我修一修?”電視機、洗衣機、電磁爐,這些老人生活中離不開的電器,總有故障的時候。這可難倒了錢海軍,電路和電器雖是一字之差,卻隔行如隔山。為了不讓老人失望,錢海軍自費購買了30多本家電維修書籍,潛心鉆研,自學常用家電維修技術,慢慢地,竟成了一把好手,博得了一個“萬能電工”的外號。這一點,錢海軍的汽車后備箱也能說明一二:后備箱里放滿了維修工具和備用材料,仿佛一個隨取隨用的“百寶箱”。不過,錢海軍說,“萬能”其實是不可能的,他只是不忍心叫那些信任他的人失望罷了。
用戶的嘴巴是最好的宣傳喇叭,有個“萬能電工”“小錢師傅”免費給老年人服務的消息就這樣傳開了,錢海軍的電話號碼成了家喻戶曉的“電力110”。朱奶奶貼身的褲兜里藏著一個小錢包,里面是現金、超市卡、身份證和錢海軍的名片,“這些是最重要的東西,我隨身攜帶。”錢海軍的電話號碼,老人們抄在紙上,帶在身邊,寫在墻上,記在心里,成了他們生活中最可靠安心的存在。
錢海軍時代楷模英雄事跡具體(篇4)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錢海軍把為民服務作為奮斗坐標,把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當作自己最重要的事,用不忘初心的“心燈”,點亮了萬千群眾的心窩。
“用心”——細致入微、關懷備至,24小時不關機。1999年,在慈溪市供電公司工作的錢海軍正式成為社區義工,幫居民排除電力故障,一干就是20多年。“老了,沒有用了……連個燈泡都換不了嘍!”志愿服務之初,錢海軍上門為一位70多歲的老大爺修理電燈時,老人無奈的言語、落寞的神情像針一樣扎進了他的心里。原來,這位老人曾是一名八級電工,是行當里的“大師傅”,水平遠超當時資歷尚淺的錢海軍。這樣一位前輩,卻因上年紀后無力登高、眼睛又嚴重老花,連更換啟輝器這樣簡單的操作也難以完成,這讓同為電工的錢海軍受到很大觸動。
從那以后,錢海軍在工作時就特別留意轄區內的老年人,他發現很多老人生活起居有困難,就在做好本職工作之余主動為他們送去更多關懷。李奶奶有糖尿病要定期監測血糖、王老伯是空巢老人要常去探望、張阿姨家洗衣機電機噪音大影響睡眠要盡快維修……老人們的所急所需,錢海軍如數家珍。為了更好地幫助老人,他自費印了500張名片,每次服務后都留下一張。老人們把錢海軍的名片墊在枕頭下、揣在衣兜里、貼在冰箱上,生活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都來找他,錢海軍的電話成了名副其實的“服務熱線”。怕老人們有事聯系不上他,錢海軍將手機24小時開機,忙的時候,一天有20多個電話,有的甚至是在凌晨兩三點鐘打來,他都會耐心接聽,一一解決。
“用情”——真誠奉獻、持之以恒,365天不休息。不知不覺間,錢海軍樂于幫助老人的美名隨著他“電力義工”的名片走出了慈溪。2013年3月,錢海軍獲評“最美寧波人”稱號。頒獎典禮剛結束,他就收到一條來自寧波市江北區空巢老人余芝蘭的求助短信。余奶奶家距慈溪60多公里,不在錢海軍服務的轄區,可他仍驅車兩個多小時趕來幫老人修好了電燈,此后還常常噓寒問暖,有時間就上門探望。余奶奶曾流著淚感慨地說:“老伴去世后,我以為我的生活早就沒盼頭了,沒想到啊,老天又賜給我一個這么好的‘兒子’。”轄區內的王愛春老人患過先天性小兒麻痹癥,沒有孩子,錢海軍有空就扛著米、提著油等生活用品來看她,而且非常細心,每次都把菜洗好了再帶過來。老人多次提出“抗議”——不要買東西,來看看她聊聊天就好。錢海軍卻說:“‘兒子’看娘,捎點柴米油鹽,天經地義。”
只有“心中常常牽掛”,才有“時時放心不下”。錢海軍帶著對待親人般的感情投入到電力服務工作中,用自己的“放心不下”換來群眾的安心順心。有一年除夕,錢海軍打算帶妻女回老家過年,可當晚求助電話響個不停,他接連跑了4戶人家,半夜才回到家中,只好簡單泡兩包方便面當作自己的“年夜飯”。這已經不是錢海軍第一次缺席家里的團圓飯了,但他對此毫無怨言:“看到老人們臉上露出的笑容,我最開心了。”
“用力”——腳踏實地、精益求精,30年實干不停步。群眾的需求在哪里,錢海軍的服務就延伸到哪里。工作過程中他發現很多老人家里的“老古董”舊電器找不到人維修,就買來《家用電器維修實用手冊》之類的工具書,利用業余時間學習,遇到實在搞不懂的還拜師學藝。慢慢地,家用電器的一些常見故障錢海軍都能“手到擒來”,大家都叫他“萬能電工”,說只要是帶“電”的,錢師傅都會修。對此,錢海軍總是笑笑說:“萬能是不可能的,只是不忍叫求助的人失望罷了!”他走出職責范圍內的9個社區,不斷擴大服務群體、服務內容,還常常自費為困難群眾購買維修材料。這些年來,錢海軍結對空巢、孤寡老人100余位,捐助貧困學子27名,提供服務惠及1.3萬余人,真正從“電工”變成了“義工”。
錢海軍常年隨身攜帶一個小本子,上面詳細記錄著需要特別關注的用戶信息:19號樓403室月初添了孫子,符合居民階梯電價一戶多人口優惠政策,須盡快協助辦理;16號樓201室是獨居老人,不會用智能手機,供電信息要及時送上門、解釋清楚,定期檢查用電安全……這本密密麻麻的筆記,是錢海軍扎根基層、沉下心去傾聽群眾訴求的記錄。從事電力服務工作30年來,錢海軍總結提煉出“有疑必解釋、有問必解答、有難必解決、為群眾解困、為政府解憂”的“五解服務法”,負責近6萬居民的用電,做到了“無客戶投訴、無違約用電、無客戶欠費”,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書寫了不平凡的故事。
錢海軍時代楷模英雄事跡具體(篇5)
作為一名基層黨員,錢海軍飽含家國情懷,始終關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積極投身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一線,在抗臺搶險、抗冰救災、疫情防控中,他總是迎難而上、沖鋒在前,貢獻自己的光和熱。
2013年10月,寧波余慈地區遭遇五十年一遇的臺風“菲特”,錢海軍帶領黨員服務隊轉戰10多個鄉鎮街道,蹚著污水,扛著重重的檢修工具,馬不停蹄地走訪、排查、搶修,為受災群眾運送物資。他不顧危險,向水最深、房最破的方向進發,在災情最嚴重的地方奮戰,因為他知道那里有最需要幫助的群眾。由于忙著排查險情,一日三餐有一頓沒一頓,錢海軍的胃病發作得很厲害。隊員們都勸他注意身體,他卻吞下幾顆胃藥說“我沒問題的”,實在走得累了,就貼著墻壁靠一會兒,然后繼續前進。
2015年,錢海軍在工作中發現不少殘疾人家庭用電線路老化,存在安全隱患。在他的發起下,當時剛剛成立的“慈溪市錢海軍志愿服務中心”聯合多家單位,啟動了“千戶萬燈”殘疾人困難戶室內照明線路改造項目,長期為困難殘疾人家庭開展住房照明線路改造和維護、安全用電教育等活動,為他們提供安全穩定的用電環境,僅慈溪一地就有1800多戶殘疾人家庭獲益。
2017年,浙江援藏干部帶來了西藏日喀則仁布縣的消息:盡管當地早已實現村村通電,但不少家庭依然存在用電困難和安全隱患。錢海軍聽說這一消息后覺得自己責無旁貸,決定把“千戶萬燈”計劃帶往雪域高原。他主動聯系相關部門,并帶著團隊來到仁布縣。看到當地不少線路老化、亂接亂搭,孩子們就在裸露的電線附近玩耍,錢海軍驚出一身冷汗,“這就像是定時炸彈,不知道什么時候就爆了”。要消除這些用電隱患,改造電路勢在必行。錢海軍和團隊成員們頂著強烈的高原反應,制圖、布線、施工,逐個攻破安全隱患,5年來已經為仁布縣165戶家庭完成了電路改造。
錢海軍團隊不只入戶服務,更想方設法把電通到藏族同胞最需要的地方去。當地藏族同胞每年要外出放牧三四個月,因為沒有電,放牧的這幾個月晚上都要摸黑,隔三四天才敢打開一次手機。因為放牧點非常分散,鋪就大規模電力設施并不現實,錢海軍因地制宜給牧民帶去了太陽能移動電源和多功能自發電燈,讓廣袤草場的漫漫長夜第一次亮起了燈。牧民索朗多吉專門給錢海軍發來自拍視頻,他開心地說,自從有了太陽能充電器,放牧的日子里隨時隨地都能跟家人打電話報平安。
7年間,錢海軍帶領的志愿服務隊足跡遍及浙江、西藏、吉林、貴州、四川五個省區,行程20多萬公里,為6000多戶百姓改造線路、送去光亮,惠及6萬多人。“千戶萬燈”的光明照亮雪域高原、偏遠山區、扶貧結對和東西部協作地區。
從風華正茂的“電工小錢”,到兩鬢斑白的“老錢師傅”,歲月須臾而過,錢海軍始終不忘初心,那就是用自己的一技之長為群眾服務,為最普通的老百姓、最需要的困難群體,接通一根電線、修好一只電表、擰亮一盞電燈。他的辛勞,群眾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他們感慨道:“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錢海軍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