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楷模”張黎明建設事跡
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張黎明;他身邊很多年輕人都感慨;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時代楷模”張黎明建設事跡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時代楷模”張黎明建設事跡(精選篇1)
“我參加工作34年了,我從事的工作是配電搶修工作。我的工作性質就像一名電力的‘120’,也可以說我們每一名搶修工人都像第一個到達現場的‘全科醫生’。”在6月21日的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外記者見面會上,國網天津濱海供電公司配電搶修班的班長,濱海黎明共產黨員服務隊隊長張黎明頗具幽默地介紹著自己。
張黎明30多年如一日堅守搶修一線,秉持“黎明出發 點亮萬家”的服務承諾,對黨忠誠、勤學善思,篤行創新,以實際行動踐行“人民電業為人民”的企業宗旨,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和高度評價,先后獲得時代楷模、改革先鋒、最美奮斗者、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
埋頭扎根電力搶修一線34年,張黎明身上有股不服輸的韌勁。從一名普通工人成長為電力行業響當當的“藍領創客”,他被譽為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新時代產業工人的典型代表。
2007年,公司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黎明共產黨員服務隊”。快速搶修、完成任務是張黎明和同事的主要工作目標。如何能夠快速安全地完成搶修任務,他們一直在努力創新。
在見面會上,張黎明帶來了一個具有工人創新特色的小發明。原來,在工作中,他發現鐵塔的后續安裝需要停電,費時費力。怎么能夠不停電就能滿足工作需求呢?受單車的啟發,張黎明發明了非常具有一線工人特色的小座架。
“像這樣的小創新我有很多,取得國家專利200多項。”張黎明告訴記者,在國網公司“新跨越行動計劃”的激勵之下,他帶領職工創新團隊研發了配網帶電作業機器人,已經經過了四次迭代,還得到了國家領導的鼓勵。
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是工人階級的一個優良傳統。正是秉承著這一觀點,張黎明在基層一線做到了對工作的堅持、堅守、堅韌、堅強。參加工作以來,他處理事故、操作倒閘2萬余件,用“簡單的事情重復做、重復的事情用心做”的理念練就了搶修的絕活,還把搶修的經驗和技巧做成《搶修百寶書》小冊子分享給同事。
“新時代為工匠精神應該是以創新為導向、以質量為追求的一個新的工匠精神的體現。”張黎明告訴記者,國網公司為他們搭建了勞模創新工作室、成果孵化器等一系列創新平臺。通過勞模創新工作室,創新團隊小發明、小創造特別多,比如可摘取式低壓刀閘、占位型驅鳥器等創新。僅他所在濱海公司依托黎明創新工作室,小發明、小創造就達500多件,取得專利200多項。
“時代楷模”張黎明建設事跡(精選篇2)
張黎明從事的是配電搶修工作,跟天氣有很大的關系。
他告訴記者,每年的7月15日到8月15日是京津兩地的雨季,大暴雨、雷電都會在這段時間發生,雷暴、大風天氣對線路影響非常大。因為線路都是在野外,所以這個時候就要做特別的準備。
在見面會上,張黎明向記者講述了他們的工作場景:2011年的7月20日下午四五點,天開始下雨,一直下到凌晨一兩點鐘。受天氣影響,11條電力線路出現問題,其中一條線路特別難查找問題。眼看天就要亮起來了,張黎明非常緊張,因為他深知,如果天亮之前不處理完,還有個更大的考驗——暴雨過后,太陽出來,蒸汽、濕度均變大,對低壓設備影響特別大。
那天,他們處理了一百多件的工單,整整三十多個小時沒有合眼,一直在處理故障。處理完之后,張黎明都會在現場再等一會兒,看看送電是不是正常。“送完電之后,居民的燈一盞一盞地亮起來,那時候自豪感、幸福感油然而生,這是我們全體國網工作人員共同的感受。”他這樣說。
“黎明出發、點亮萬家”,這是張黎明一直以來的服務承諾。有個數字就是對這一承諾最好的佐證——從2005年開始,天津市連續16年沒有拉路限電了。曾有人開玩笑地對張黎明說,你們電力公司好像很少停電了,讓我們感覺到,電就像空氣、陽光和水一樣就在身邊。張黎明坦言,確實他們說的也是我們的追求,讓老百姓感受不到停電,這就是我們電力人的追求。
“時代楷模”張黎明建設事跡(精選篇3)
時代在發展,工人要進步。2017年,我出席了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聆聽到國家領導講“技術創新體系”,我心潮澎湃,心里一直回蕩著“咱們產業工人趕上了好時代”。生產一線發現問題提需求,產學研深度融合,這樣的優勢互補,必將帶來實用創新的大提速。
我在黨的____精神鼓舞下,帶領團隊與科研機構聯合攻關,加快推進“基于人工智能的帶電作業機器人”項目研究,這是我開展過技術含量最高、研發難度最大、應用前景最廣闊的創新項目。
更值得期待的是,今年國家電網公司與天津市簽署了加快美麗天津建設戰略合作協議,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落實協議內容,全面實施“1001工程”,到建黨____周年時,把天津電網初步建成世界一流能源互聯網。這不僅是加快美麗天津建設、實現天津電網跨越式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更將帶來天津電網前所未有的生產管理全面進步。展望未來,我和我的同事們迎來了更大的施展身手的廣闊空間。
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奮斗者是最幸福的。對待工作要講究,不能將就,踐行工匠精神就要有一種傳承和擔當精神,既要在專業上精益求精,更要在心中有家國情懷。____報告中提出要“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我覺得,作為一名新時代產業工人,就是要敢想、敢干、不怕失敗,創新、創造、不斷突破,為這個時代貢獻出“工人智慧”“工人方案”“工人擔當”。
“時代楷模”張黎明建設事跡(精選篇4)
張黎明,是國網天津濱海供電公司運維檢修部配電搶修班班長兼濱海黎明共產黨員服務隊隊長。參加工作30多年來,他始終堅守電力搶修一線,愛崗敬業、默默奉獻;他勇于創新,傳承工匠精神;他服務社會,堅持真心為民,搭起與百姓、客戶的“連心橋”,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政治品格,扎根基層、埋頭苦干的敬業意識,勇于探索、矢志創新的進取精神,甘愿奉獻、為民服務的高尚情操,詮釋了新時代產業工人的價值追求,成為電力行業一面鮮明旗幟。
張黎明曾獲評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系黨的____代表,是天津市電力系統唯一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一線工人。2018年5月,張黎明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稱號,被譽為“點亮萬家的藍領工匠”。2018年12月18日,這位“藍領專家”作為創新型一線勞動者優秀代表,被授予“改革先鋒”稱號。2019年1月17日,國家領導在津考察期間,張黎明匯報講解了帶電作業機器人、智慧電網、車聯網平臺等創新工作,國家領導高度評價了張黎明一線創新貢獻,對他的創新精神給予了充分肯定。
作為一名一線的產業工人,張黎明始終堅守“黎明出發、點亮萬家”服務承諾,在天津濱海這塊改革開放的前沿熱土上抒寫著一名共產黨員對黨的無限忠誠、對事業的堅定執著、對百姓的綿厚深情。伴隨改革開放和新時代的步伐,他從一名普通工人成長為響當當的電力“藍領創客”。
“時代楷模”張黎明建設事跡(精選篇5)
“黎明,這把鉗子給你,電工可是個技術活兒,一定把技術學好了,讓同事們信任你,這才是咱工人的本分。”1987年,年僅18歲的張黎明正式成為一名電力工人。上班第一天,身為中建六局一名老黨員、老班長的父親找出了自己曾用過的一把老虎鉗子,連同質樸的囑托,一起遞給了他。從此,張黎明奮戰在電力搶修一線,一待就是31年。
張黎明是國家電網天津濱海供電公司運維檢修部配電搶修一班班長、濱海黎明共產黨員服務隊隊長。他不僅被譽為電力搶修“活地圖”,還實現技術革新400余項,曾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多項榮譽,是黨的____代表。
2018年8月7日,“時代楷模”張黎明先進事跡巡回報告會在上海展覽中心友誼會堂舉行。會上,報告團成員用鮮活的語言講述了張黎明工作、生活中一個個生動事例。
張黎明最后一個走上講臺,用樸實無華的話語講述了個人成長中難忘的經歷和感受,博得了臺下一次次熱烈掌聲。他說:“身處新時代,站在新起點,我將和我的隊友們一起,牢記國家領導重要指示精神,不辜負公司的殷切期望,干好服務隊,黎明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