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先進事跡材料
根據事跡的性質,可分為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相關的農民先進事跡材料怎么寫?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農民先進事跡材料(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農民先進事跡材料(篇1)
郁郁蔥蔥的田野,明媚的陽光肆意流泄。在百丈鄉大滿村沿線公路旁的一大片馬蹄田邊,我們見到了百丈鄉鼎鼎有名的“種植能人”——韋啟恒。
27歲的韋啟恒畢業于廣西農校,因為畢業后沒有工作分配,一直在杭州打工。2008年夏天,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工廠不得不放假,揣著不安和困惑,他回到了老家百丈鄉大滿屯鸞村?!按蚬るm然也有一些積蓄,但坐吃山空,又沒有其他收入來源,天天閑在家里,心里很不是滋味?!表f啟恒說。于是,他每天都琢磨著找點事做,心想不能讓自己這幾年農校白念了,他決定學以致用,開始尋求從種植這一方面尋求突破,百丈鄉盡管地處偏遠,但是卻交通便利,良田肥沃,水資源豐富,氣候宜人。多方考察斟酌后,他決定聯合周邊群眾一起種植甜玉米。由于畢業于農校,掌握著一定的農作物種值的知識;而且韋啟恒本人謙虛好學,他不厭其煩地向農校的種養專家請教,并向鄰縣的種植大戶學習種植技術和經驗,多次邀請讀農校時的老師和專家到自家的基地去指導。通過多方學習和自己在實踐中的不斷摸索,韋啟恒很快學到了一整套適合種植甜玉米的本領。韋啟恒種植的甜玉米由于個大粒飽滿,營養豐富,口感好,頗受市場青睞,一收獲便引來老板大批量收購,1.4元/公斤,很快便銷售一空,沒有了銷路的后顧之憂,韋啟恒第一次創業就賺了一個“滿堂紅”。
“與打工比起來,自己創業比較辛苦,而且也有風險,但是現在政策那么好,政府幫我辦理了返鄉農民工優惠證,創業有補貼,有了政府的支持,我相信,只要堅持,最終會獲得成功?!表f啟恒信心十足地告訴筆者?,F在,在鄉、村干部的支持下,他貸款又擴大了種植規模。在他的精心培育下,他種植的120畝芋頭前不久又獲得了豐收,韋啟恒主動走出去,聯系外地老板到百丈收購,2.4元/公斤,純收入達十多萬元。
往日打工仔變成了家鄉致富帶頭人,韋啟恒通過種植鼓了自己的腰包,同時也帶動周邊村民加入到種植行列中。今年夏天,韋啟恒決定租下大滿小學旁的一片農田種植馬蹄,由于看到他通過種植富裕起來了,周邊的群眾也被帶動起來了,群眾也自發種了三十多畝,對于鄉親們的求教,韋啟恒總是毫無保留地向他們傳授經驗,進行技術指導。眼下,是馬蹄進入分蘗生長的重要時期,我們經??梢砸姷剿谔镩g指導群眾。預計今年所種的馬蹄將達到6000斤/畝,產值將達到5000元/畝。
農民先進事跡材料(篇2)
農家娃當上“雞司令”
5月26日,沿漢江旁魚紫公路紫陽段行駛一個多小時,記者來到大巴山深處紫陽縣“養雞狀元”龍倫增的養雞場,見到了這個樸實的小伙子。在交談中,一連串的來電讓他的手機響個不停。一會兒是四川的老板打電話訂貨,一會兒是西安的客商咨詢價格,一會兒是某個酒店經理要到養殖基地考察,總之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沖他養殖的土雞來的。
龍倫增,這位1988年出生的農家娃大學畢業后,先后在西安、天津的商貿公司上班,月薪都在4000元以上。然而,故土難離,在外漂泊的日子更堅定了龍倫增回鄉做“新農人”的決心。2014年5月,帶著在外攬下的第一桶金回到家鄉,龍倫增申請了8萬元大學生創業貸款,通過鎮政府流轉林地1000畝,建起了雞舍,引進首批土雞苗5000只,開辦林下生態養雞場,當上了“雞司令”并注冊了公司。
為了提高養殖技術,他一邊通過書籍、網絡尋求解決辦法,一邊向養殖大戶、縣上及鎮上的農技專家請教。在苦心經營養殖場的日子里,龍倫增集老板、技術員、工人于一身,又要給雞喂食,又要尋找銷路,還要請工人師傅維護養殖場設施,整天圍著雞仔轉,忙得不亦樂乎。
隨著土雞的出欄,成品雞銷往西安、安康及四川等地。因為是生態養殖,龍倫增也與這些老板建立起長期合作關系。去年,四川一位客商看好放養的土雞肉質純正、味道好,將現存欄的5000只盤廂河土雞全部購買。于是,龍倫增決定擴大生產,追加投資50余萬元,建起了兩個2000平方米的新圈舍,完善了育雛室、飼料倉庫、消毒通道、圍欄、大門等設施,又補欄1萬只盤廂河土雞,依舊銷售火爆。
“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返鄉創業一直是我的夢想。我相信做農業是有前途的,我要給鄉親們做個表率”,龍倫增說,“下一步,我準備成立專業合作社,形成自己的品牌,延長產業鏈,走生態農業、公司加農戶、‘互聯網+’的生產經營模式,帶動廣大青年一起創業,帶領鄉親們和周邊農戶共同致富,讓盤廂河土雞走向各大超市、餐館酒店,走出陜西,走向全國?!?/p>
產業融合促進脫貧
在紫陽縣高橋鎮,李遠權算是遠近聞名的返鄉創業能人。他從初中畢業就開始涉足商海,幫父親在鎮上經營商店、開旅館。后來又帶領鄉親們外出打工,從采礦到包礦,一度將隊伍擴展到上千人。
紫陽有得天獨厚的富硒資源,李遠權時常琢磨,如果在這塊富硒寶地上建廠建園建社區,帶領鄉親們在家門口就業,盡快走上脫貧致富道路,豈不是一樁美事?用他的話說,就是想在家鄉干一番事業。
2012年,李遠權回到家鄉,注冊成立了公司。起初,他抓住國家扶持現代農業園區的機遇,在高橋鎮建成了融農業生產、文化、旅游于一體的“紫陽縣開源生態農業循環經濟園區”。公司成立以來,李遠權圍繞“硒”字做文章,逐漸發展成為以開發富硒特色農產品、富硒食品,帶動當地農戶發展生態種植養殖的龍頭企業。
園區以農戶種植玉米和本土黑豬養殖為載體,將原生態農業和循環經濟有機結合,走上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道路。其農業園區、產業聯合社、訂單農業,都成為了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依托。通過移民安置、土地流轉、玉米種植、黑豬養殖、工廠上班、園區務工6種方式,帶動高橋鎮10個村的群眾共奔小康。
這兩年,李遠權及團隊通過調研和考察,經過技術攻關,還自主研發了“紫陽味道——深磨坊玉米營養餐”系列產品,目前可年產“黃金米”5000噸、“黃金米線”200噸、沖調飲品5000萬杯,年產值達到兩億元。
目前,200余名農民成為公司員工,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同時,李遠權還與600多戶貧困戶簽訂了玉米訂單收購協議,為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談到今年的發展規劃,李遠權不緊不慢地說:“新增的兩條玉米加工生產線正在加緊建設中,投產后將與全縣5萬農戶簽訂玉米生產訂單協議,覆蓋貧困戶兩萬戶?!?/p>
農民先進事跡材料(篇3)
__X,男,漢族,1985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現任雙泉鎮黨委委員、組織委員。該同志自2008年9月份參加工作以來,先后在鄉鎮擔任過經管站干部、宣傳干事、政府辦主任、黨委辦主任等職務,基層工作經驗豐富,有較強的政治敏銳性和鑒別力。經過多個崗位,多種工作角色的實踐鍛煉,已煉就了一身敢打硬仗的本領。
一、政治敏銳性強,思想素質高。平時在深入學習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切實提高政策理論水平,同時還自費訂閱《秘書工作》、《應用寫作》等刊物進行充電學習,從專業刊物中汲取營養,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并能把所學理論和業務知識運用到實踐工作中,創造性的開展工作,有力起到武裝思想,指導實踐的效果。
二、事業責任心強,綜合能力好。該同志有較強的事業心和工作責任心,工作務實,處事利索,勤于調查研究,敢于面對問題,敢于解決難題。從事黨務工作以來,面對的工作千頭萬緒,紛繁復雜,時常加班加點,但他無怨無悔,高質量的全面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在本職工作中,他勤于調查研究,敢于面對問題,敢于解決難題,一是能夠按照要求積極完成好各類黨建任務,并按時對各黨(總)支部進行檢查指導,確保“三會一課”、黨員星級管理、遠程教育學習等常態化、規范化落實。二是在各種材料的撰寫和文件修改方面,他都能親自書寫、校正,有時材料多,任務急,他就加班加點、不分晝夜,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出色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傊?,該同志在工作的各個崗位上,尤其是擔任黨委辦主任以來,進入角色快,務實能力強,在工作中表現出較強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控制溝通能力,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心,有能力妥善處理棘手的問題。
三、作風扎實,人品良好。該同志作風扎實,工作勤懇,愛崗敬業,能夠主動地為領導,為機關、為基層搞好服務,其負責的黨委辦公室工作都比較繁瑣,但他能夠正確對待,甘守寂寞,不計個人得失,一心撲在工作中。對領導交辦和工作涉及的事項,不推不諉,加班加點,總能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任務。另外,該同志待人真誠,謙虛謹慎,與同事關系融洽,并能在工作中嚴于律已,廉潔奉公,辦事公道,有良好的親和力,表現出良好的人品和修養。
農民先進事跡材料(篇4)
__X,男,出生于1965年07月12日,家住__X鎮__X村9組,中共黨員。
1956年,17歲的他應征入伍,服務于空軍某部,在部隊他得到組織的培養,悉心好學的他苦讀了大量的詩書,也使得他在浩瀚的文學海洋里得到了豐韻的滋養。垂髫童子,古樹老屋,蒼然老者,一座不大的院落,老人一手執書,一手捋長須一捋,叫人好不愜意。遠觀老屋的宅門上有方有“時習堂”三個大字,歷歷在目,院子里也有80歲的__X正是這私塾“時習堂”的主人。
王老先生6歲開始上私塾,學國學,讀論語,也練就了一手好字,老人說,在那段日子里是他人生中最美妙的時刻。私塾里,學童不多,先生和藹可親,總能把做人的古訓,最富有哲理的學識教授給他們。
自打退休后,__X也就有回鄉創辦一家私塾,重拾那段歲月的想法。2006年退休后的__X便拾起行囊,從成都市區搬到了鄉下。來到他出生的地方——離邛崍市近30公里的__X鎮__X村。2007年他便在這里創辦了他的“時習堂”正式招收了第一期多達80人的學員。之后為了確保教學質量,王先生只是象征性的收取費用,每個學員收費50元,原本每期七八十個的學員驟減到5、6人,至此老先生堅持了十年。
每到”時習堂”開課的日子,老先生會起個大早,開門迎接他們“時習堂”的學童。9點“時習堂”的國學課開始了,老先生一口的邛崍當地口音教著這些學童,孩子們則以普通話跟著老先生一起朗讀。
而在課桌的前端一部手機連同了村子外的世界,老先生的國學講課放到網上直播,老先生說當初回村創辦“時習堂”時,得到了家人很大的鼓勵,為了更廣泛的推廣國學經典,在外孫女的幫助下老先生下載了網絡直播軟件,令老先生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么一直播竟讓他成了網絡紅人,一時間進直播間聽他講國學的網友不在少數。直播間的不少網友也成了老先生的鐵桿粉絲。
十年下來已經開辦了二十多期,共有200多個孩子在這里上課。國學經典里的故事也常常讓孩子們若有所思。先生為了表揚勤奮的孩子還制訂了不少的獎勵政策。就這樣每當女兒從國外回家探親時,帶回來的美分就成了父親的最愛。
在“時習堂”里王先生樂教,孩子們樂學,不知不覺中“時習堂”亦然成了孩子們周末最期待的去處。而每每看到孩子們渴望知識的眼神,王先生總會感到無比的欣慰。
時光荏苒,轉眼間“時習堂”在__X村開辦了十三年,先生__X也漸漸老去,對于“時習堂”的未來,老人在心里也有著自己的打算。
農民先進事跡材料(篇5)
作為村醫
守好村民健康的防護線
村醫是農村最基層的醫療衛生工作者,是廣大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守護人”。__X從事鄉村醫生工作已經26年,____疫情爆發以來,__X一直堅守在疫情防控的后方戰場,以護佑生命的大愛和舍己為人的奉獻精神,筑起了守護全村百姓安全的“防護墻”。大道五里鋪村有常住人口212戶、1026口人,2021年初疫情肆虐,__X始終沖在第一線,在彭家莊鄉12輪全員核酸檢測行動中突出作為,同時針對村中行動不便人員,逐戶上門測核酸,從未有怨言。今年3月以來,大道五里鋪村共排查出8名返鄉人員,涉及17人,__X負責定期對其進行核酸檢測。同時為保障村民尤其是居家隔離人員的身體心理健康,__X對疫情期間個人防護和自我心理疏導方式方法進行科普,一定程度上穩定了群眾情緒。期間,還為跑運輸司機測體溫及核酸,事后,大家都問__X:“你不害怕么?”__X說:“怕,怎么不怕,但我是醫生、是預備黨員,群眾需要我,我必須頂上!”
作為戶長
建好農村排查的封鎖線
“十戶一長”工作開展以來,__主動請纓擔當重任,現為大道五里鋪村戶長之一。3月以來疫情防控難度加大,為保障群眾生命安全,大道五里鋪村村干部不間斷進行返鄉人員排查工作,作為戶長,所包片百姓的安穩成為了__X當下的首要關注點,雖然包聯戶數較多,但他從不漏走一戶、漏登一人。面對村民的不理解,他說:“不去看看我不放心啊!我是醫生,會保護好自己,我得讓村民知道有人在照顧他們,密切關注他們”。面對個別村民的抵觸情緒和指責,他把委屈放在心里,把眼淚流在人后,依然耐心進行勸阻和勸說。問及堅守戶長責任的意義,他說:“身前是疫情,身后是鄉親,這個關鍵時刻我不能轉身!”
作為黨員
構筑疫情防控的主戰線
疫情防控期間,按照新樂市統一安排,白天,__X為居家隔離村民及運輸司機測體溫、測核酸;晚上,按照工作安排到高速路口執勤,為上下高速司機及乘坐人員測體溫、測核酸并及時送檢;每個星期還為36類重點人群進行核酸檢測。每天忙忙碌碌的他根本顧不上家中事情,有時,一家人吃頓飯都成了奢望。當被問到你這么做不覺得虧欠家人么?__X哽咽說:“我自己內心肯定是覺得虧欠了家人許多,但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作為一名預備黨員,我無論如何也不能虧欠信任我的群眾呀,他們的健康是我最大的責任和使命?!?/p>
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同舟者興。疫情當前,正是有像__一樣舍身忘我、甘于奉獻的最美逆行者,我們才更加相信勝利曙光終將照耀九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