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婦女先進事跡材料
根據范圍的不同,事跡可分為集體事跡和個人事跡;巾幗婦女先進事跡材料如何擬定?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巾幗婦女先進事跡材料(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巾幗婦女先進事跡材料篇1
甘公榮,1958年出生,江西蓮花縣人,1974年7月參加工作,199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工商銀行系統“十佳儲蓄員”、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江西省三八紅旗手、萍鄉市十大杰出青年等一系列稱號。現擔任江西省婦聯兼職副主席、萍鄉市蓮花縣龔全珍志愿者協會顧問等。
甘公榮是“將軍農民”甘祖昌和全國道德模范龔全珍老人的三女兒。作為名門之后,甘公榮繼承家門的紅色基因,秉持著父輩“老老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家訓,在紅色精神傳承的道路上從未停歇。
1974年,16歲的甘公榮初中畢業,因父親甘祖昌堅持要把上學的機會讓給更貧苦的孩子,于是滿腹委屈的甘公榮回家當起了農民。
在甘祖昌的言傳身教下,她很快成了干農活的一把好手。1978年,國家落實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政策,甘公榮被分配到縣電影隊做電影放映員。此后3年,她跟隨放映隊跋山涉水、走村入戶,放映電影上千場。
1981年,甘公榮調入工商銀行蓮花縣支行,在當儲蓄員的16年間,她經手的錢多達幾億元,沒有出過絲毫差錯,而且還攬儲了上千萬元,是其他儲蓄員平均水平的3倍。
甘公榮說,她的工作是屬于國家分配,所以她很珍惜國家給予的這次工作機會。工作崗位上的甘公榮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她始終把父親的箴言當作自己的工作準則:“七十二行,行行都需要人做,只要認真地去做,無論干哪一行都能出人才。”直到退休,甘公榮也沒有忘記父親的話,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她用實際行動回應了父親的期待。
工作幾十年,甘公榮以自己的初心和父輩留下來的精神財富踐行著承諾,以自己飽滿的熱情、扎實的作風、認真的`態度,不但贏得了同事和周圍群眾的好評,更無愧于所獲的榮譽。她把平凡的崗位作為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不斷地為之奮斗。
退休后的甘公榮受到井岡山干部學院的邀請,定期為學員宣講甘祖昌將軍和龔老的先進事跡,弘揚他們一心為公、無私奉獻的精神。在課后,甘公榮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志愿服務工作上。
1999年,甘公榮得知湖上中學學生李建平因家境困難面臨輟學,便主動和他結成幫扶對子,每月資助李建平,一直到他考上大學。2011年11月,蓮花縣琴亭鎮建立了龔全珍工作室管理服務網絡,下設6支便民服務隊伍,甘公榮___志愿者服務隊并擔當隊長一職。
2013年,龔全珍發起建立了“愛心救助基金會”,甘公榮負責基金的管理。她聯通整合了多方社會資源,推動有關組織和社會人士通過不同渠道、不同方式奉獻愛心。現在,該基金會已為眾多困難家庭解了燃眉之急。
雖已是花甲之年,甘公榮依然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做著幫助別人的事情。她說:“爸爸媽媽說‘幫助別人快樂自己’,這是我家的家風家教,也是傳家寶,我這樣做,還要把它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傳給我的兒子、孫子,現在他們一有空我就要帶他們到鄉下去走訪,讓他們看一看別人的生活,了解別人的困難。這樣,當我老得動不了的時候,志愿服務的事業還有人能繼續做下去。”
巾幗婦女先進事跡材料篇2
某某,女,1971年出生,中共黨員,某某某某網新媒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兼總編輯。
某某年某某網籌建之初,某某同志即參與網站的創建工作。創業初期,她與團隊一起做了大量基礎性工作,包括參與組織架構搭建,人員招聘及培訓,建立各項規章制度,創建企業文化等。擔任營銷總監期間,帶領團隊通過開發新產品,創建新模式,拓展新渠道等多種手段,使某某網營銷業績實現連續三年翻一番的增長。擔任總編輯期間,她提出“新聞立網,資訊強網,互動興網”的辦網理念,主持策劃的《政民零距離》欄
目,輔助市委、市政府聽民意、匯民智、解民情,在政府與百姓之間搭建真誠溝通的橋梁,開辦幾年來,共解決百姓問題36萬件,網民滿意度高達96%,在某某年評選中,該欄目榮獲中國互聯網品牌欄目稱號。某某年10月,開通“我對書記說心里話”、“我有問題問區縣委書記”兩個欄目,從而開通了市委和區縣委領導與基層群眾直接對話交流的網上“直通車”,架起了利用網絡察民情、解民憂的連心橋。
在她的領導下,某某年,某某網被中宣部等國家四部委授予“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先進企業”的稱號;某某年,《政民零距離》欄目榮獲某某年度中國互聯網站品牌欄目(頻道)稱號;某某年,《身邊好人》欄目榮獲某某年度中國互聯網站品牌欄目(頻道)稱號;某某年,《第一現場》欄目榮獲某某年度中國互聯網站品牌欄目(頻道)稱號;某某年,某某網網絡訪談作品“共建美麗中國,讓候鳥飛”榮獲第二十三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網頁設計作品“我們的節日”榮獲中國新聞三等獎;某某年,某某網專題《讓大山深處的夢想起航——網絡助學十年歷程》榮獲第二十四屆中國新聞獎三等獎;某某年,某某網舉辦的“小巨人走進達沃斯”、“大學生模擬招聘挑戰賽”分別榮獲某某年中國城市新聞網站聯盟優秀創意精品獎;《追夢人生》欄目榮獲某某年中國城市新聞網站聯盟品牌欄目精品獎。
巾幗婦女先進事跡材料篇3
某某,女,某某年出生,中國銀行某某市分行工會工作委員會干事。
在日常工作中,某某放棄了節假日休息,制定了科學的訓練方法,打造出一批政治堅定、思想素質過硬、業務技能水平一流的隊伍,使本行成為某某市“金創杯”設立以來唯一一家獲得全部獎項第一名的單位。她善于開動腦筋,積極圍繞分行中心工作,大力開展技術創新。在她負責的一線柜員滿意度評價工作中,積極與信息科技部合作,聯合開發了柜面客戶定向營銷系統,工作成效顯著。自某某年某某市總工會開展的工會工作創新工作中,由該同志主導的某某中行工會創新工作評選,連續三年被評為某某市二等獎。她在工作中以身作則,團結帶領全體員工搭建活動平臺,豐富職工群眾文化生活。同時他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風和無私奉獻精神。多年來,她把全部精力撲在工作上,沒有休過一個完整的公休日,
節假日更是工會工作慰問員工最忙的時間。作為工作骨干,她深知,個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集體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為增強職工凝聚力,組織員工拓展活動并為職工過生日,溝通感情,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況、生活情況等,成為員工的貼心人。“五一”勞動節召開勞模座談會,勞模慰問和體檢等,大力弘揚勞模精神、用“愛我中行、崗位建功”的精神,提振員工士氣,筑牢思想基礎,凝聚強大合力,提供不竭動力。她帶隊備戰某某市金融系統柜面崗位技能比賽包攬比賽全部冠軍,某某年組織本行代表隊參加某某市第三屆“金創杯”現金業務技能競賽,獲得三大單項和團體第一名;同年受總行委托組隊代表總行參加了全國金融系統女職工法律法規知識競賽獲得第一名。
她本人先后獲中國銀行總行女職工先進工作者,中國銀行巾幗建功標兵稱號,績效考核連續四年被評為A+。
巾幗婦女先進事跡材料篇4
吳蓉瑾常年推動情感教育,致力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張呈君 圖9月16日,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吳蓉瑾“時代楷模”稱號,她的事跡打動了社會各界。“‘鐵人校長’‘云朵媽媽’,這些溫情代號的背后是用真心換真心的教育付出!”上海市商貿旅游學校語文教師楊璐說,她要學習吳蓉瑾的大愛之心,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上海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2019級師范生陸晢文認為,當一名教師走上講臺,便成為了一道光,不大也不亮,卻足以照亮這方寸之地,“我想,吳蓉瑾校長便是那道光!”
華東師范大學歷史專業2020級師范生孟婷麗感慨:“吳老師的事跡如黎明時的第一縷陽光,讓初入師范卻迷茫的我看到了榜樣的力量。”師心相承,師魂相繼,孟婷麗相信,“那道光將一直照亮我的未來教師之路!”
虹口區第二中心小學校長鄭琰說,吳蓉瑾被評為時代楷模是名至實歸,教育是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的事業。
曾受盧灣一中心小學委托管理的奉賢區江海第一小學校長褚紅輝說,從2009年開始,盧灣一中心小學與奉賢區江海第一小學開始結對,當時結對了兩輪,一共四年。在這期間吳蓉瑾將她的辦學理念、教學資源注入了江海第一小學。在她的引領下,該校不斷提升辦學質效,成為一所家門口的好學校。
時任貴州省赤水市元厚小學校長、現任中國工農紅軍貴州赤水耿飚將軍紅軍小學校長何中遠說,吳蓉瑾是一位立說立行的好校長,自和上海市盧灣一中心小學建立幫扶關系后,她親自調度,共同建立“一校一課表”的方式推進幫扶工作。她帶領團隊到赤水對學校教學管理、上學科示范課、教學研究、藝術教學等進行指導。通過培訓,該校教育理念得到更新,管理能力得到提升,班級管理更科學、更高效,班集體更加團結,積極向上。
奧運冠軍鄒市明介紹,認識吳蓉瑾是一次很偶然的機會,她始終把學生的事作為頭等大事,“希望我能夠將奧運精神帶到學校,看著她誠懇的表情,我被打動了。”
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主任、華東師范大學教授代蕊華表示,吳蓉瑾是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長三角中小學名校長高級研究班的學員,她工作在小學、視野在中國、格局在新時代,是他們所期待的新時代的大先生。
巾幗婦女先進事跡材料篇5
吳蓉瑾為青少年學子播種紅色初心。中共一大紀念館館長薛峰表示,吳蓉瑾16年如一日地打造“紅喇叭”小講解員社團,讓盧灣一中心小學一級又一級的學生在紅色文化中成長。她是生長在黨的誕生地、中國共產黨精神家園旁邊的“屋里廂”楷模。這樣的榜樣十分真實親切,看得見,摸得著,找得到。用生命承載教育,用平凡演繹偉大。黃浦區教育黨工委副書記、區教育局局長姚曉紅認為,吳蓉瑾是踐行“用愛潤心”的筑夢人,當前,黃浦正全力建設教育改革引領區、創新教育先行區和教育發展精品區,黃浦教育系統將深入開展“學習時代楷模,爭做‘四有’教師”的主題學習活動,弘揚高尚師德。
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書記沈煒表示,中宣傳部授予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一中心校長吳蓉瑾“時代楷模”光榮稱號,這是對她扎根基礎教育、潛心教書育人、真情呵護孩子們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的巨大褒揚,也是對全市32萬余名教職員工的有力鞭策。上海教育系統一定要大力宣傳吳蓉瑾視學生如親子的大愛情懷,教育引導全市教師向“時代楷模”學習,把理想踐行在學校教育崗位上,把信仰落實到課堂教學中,把桃李滿天下作為人生最大榮耀,把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作為人生最大幸福,回答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時代交給學校和教師的根本命題,培養好全面發展、身心健康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副書記、市教委主任王平認為,吳蓉瑾獲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殊榮,這不僅是吳蓉瑾個人榮耀,也是上海教育系統的榮光。上海一定要以全面落實教育“十四五”規劃和啟動實施教育綜合改革國家示范區建設為契機,堅持把打造一支“四有”好教師隊伍作為教育事業改革發展關鍵環節,把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名學生、成就每一名教師作為辦學的價值追求,把師德師風建設擺在首要位置,把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作為核心任務,把為教師創造人文化的教學工作環境、人情味的校園生活氛圍作為重中之重,不斷提高教師地位待遇,持續健全教師榮譽體系,讓教師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集聚優秀人才培養更優秀的未來人才,夯實教育發展基礎和城市長遠發展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