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家庭敬老事跡材料
事跡可以起到引導良好風氣、推動工作、激勵后進的作用;你是否在尋找“最美家庭敬老事跡材料”?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資料,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美家庭敬老事跡材料(精選篇1)
我的家庭是一個平凡的家庭,也是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丈夫和我以及可愛的寶貝兒子。我們家和大多數家庭一樣,沒有什么轟轟烈烈的事跡,但是我們全家人遵紀守法,互敬互愛,積極進取、愛崗敬業、樂于助人,家庭和睦、溫馨,深受鄰里和社會的好評。
一、互敬互愛,和諧維家
互敬互愛是家庭和睦的基礎,是家庭幸福的源泉。我和丈夫結婚多年來,孝敬父母。我們夫妻在生活中相互照顧、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在家里時常交流工作體會,相互取長補短,遇到困惑相互開導,相互幫助。許多人問我:“為什么我的家庭如此融洽?”我認為,只要互相站在對方的角度來看待事物,思考問題,那沒有什么事情是解決不了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和丈夫還十分注重言傳身教,以德育人。常言道:“成功人士背后一定有一個優秀的人支持”,我說應該是“有一個和諧的家庭”在支持。
二、愛崗敬業,互相促進
我們堅持“干一行,愛一行”,“多學有用的知識、多學習身邊朋友的長處,努力充實自己”的原則。這樣才能向家庭和社會奉獻自己的力量。我們兩人相敬相愛,熱愛本職工作,以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認真履行職責,雙方的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兒子也在我們的帶動下,熱愛學習,不懈努力,在學習上也取得了好成績。
三、鄰里和睦,熱心公益
真心待人是我們全家的處事態度,我們一家人與鄰居都能夠和睦相處,鄰居們有些事情做不了或需要幫忙,我們都熱心幫助。我們一家人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微薄之力為那些貧困的家庭解決一些燃眉之急,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和諧社會的創建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崇尚科學,勤儉持家
我們的家庭倡導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注重科學理財、合理消費、勤儉節約。我和丈夫常教導孩子:“雖然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但是勤儉持家的傳統不能丟,生活中點點滴滴要從每件小事做起”。家里面的每樣東西能修復利用的,從來不輕易地丟棄,盡量使其再發揮作用。如:水龍頭壞了,換個皮墊、加個螺帽就廢物利用起來;全家人的洗衣水總是用盆接起來拖地或沖刷廁所;家中進行垃圾分類,剩飯剩菜給雞當飼料,瓜皮果殼等可降解的拿來當種菜的肥料;平時做到人走燈滅,養成隨手關燈的良好習慣,注意節約每一度電和每一噸水。這一勤儉節約的意識已深入到每一個家庭成員之中,并成為全家人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我們還在在陽臺上養了花草,為家庭創造了一個舒適、優美的生活環境。
五、愛國守法,廉潔奉公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能積極維護社會公德,誠實守信,自覺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和公共秩序,維護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主動履行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嚴格遵守國家-__政策,做到晚婚、晚育、優生、優育。在工作中,堅持廉潔奉公的原則,嚴于律己,寬于待人。
一個幸福、快樂、和諧的家庭需要每個家庭成員共同的努力。只有每個人都奉獻一點愛,家才會更溫暖,只有每個家庭都幸福了,我們的社會也才會更和諧。
最美家庭敬老事跡材料(精選篇2)
我擁有這樣一個四世同堂的一家人。他是大千世界里平凡的一戶,但就是這樣一戶平凡普通的人家用自己的勤勞樸實寬容相敬和愛護演繹著最真實的幸福享受著最舒心的生活。這個家庭共六口人。我叫孫文詠今,年41歲了,在韓城市新城三小任教,家住新城區泰山名園小區膝下一兒在西安上大學,婆婆公公因年輕時為工作和家操持撈下一身病疾。這樣一來,年邁的爺爺就經常需要在我這個孫子媳婦的照顧下生活。家庭和睦、事業成功的我,經常受到大家及親戚朋友的一直稱贊和好評。
一、孝敬父母家庭和睦古訓有言百善孝為先。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親敬老是營造幸福家庭的基石。結婚后我和丈夫倆人白手起家開始了共同創業的步伐。衛東海因工作性質的原因一直遠在他鄉的高速路上執勤。家里服侍公婆照顧年幼的兒子里里外外的事都給我創設了一個生活戰斗大平臺。特別是由于家庭情況屬于世代單傳,婆婆又常年身體不好離不開人照顧她,爺爺雖然年邁但身體情況要好于婆婆,所以公公就常顧及不來照顧他年邁的父親,陪妻子在省城看病,那么照顧爺爺的事情就理所當然的由我來接任。記得那是20__年的10月爺爺在延安地區做了疝氣手術后不習慣外地的生活飲食習慣,就拖著沒恢復的身體回到韓城由我來照顧他,我作為爺爺的孫子媳婦當然義不容辭。迎著深秋的冷雨及冬天的寒風每天堅持凌晨5點起床給爺爺做早點,安頓他吃、喝、換、洗完畢后按時趕往學校給孩子們上課。一次漂泊秋雨的中午我忘記帶雨傘,放學了我送完學生們又匆忙趕回家,這個時候爺爺一準在客廳沙發上翹首以盼歸來的孫媳給他做可口的午飯。進門后爺爺看見我淋得濕透了,就隨手拿起放在門口的抹布給我擦頭發,望著老人家瘦弱的身體及自己狼狽的樣子,心酸、委屈、無奈、溫暖一下子從眼睛里涌了出來…這就是幸福,關愛的幸福!公公婆婆也逢人便夸兒媳賢惠勤勞、為人本分自從嫁到衛家來從來沒有和婆婆沒紅過一次臉吵過一次架關系如同母女家庭十分融洽。
二、同舟共濟事業有成家庭是船事業是帆帆兒推動船行船兒揚起風帆。
尊重、關心、支持夫妻倆遇到事情一起商量遇到困難一起解決。生活上互勉與共彼此體諒理解,我們的小日子也過得很幸福。已經習慣操持家務的我從來不愿因家的事情干擾他的工作。這么多年就從我們的過新年說吧,我們結婚20年了,每年的除夕他才能從千里之外趕回家,這個時候家里已經是張燈結彩,其樂融融團圓場面了。他也會內疚的說:“在家辛苦了。”我覺得這就是幸福。一個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我總結出一條經驗就是“真誠待人、和睦相處、互敬互愛”。
三、少生優生,善育重教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堅持貫徹執行國家的-__政策,從沒有違反過國家的法律法規和-__條例。在老人眼里,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并且老衛家曾幾輩子都是單傳,也曾私下里嘮叨著想讓有兩個孩子啊,可我和衛東海都堅持執行國家一孩化的政策,第一時間在單位辦理了獨生子女證。另外,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就是遵循一個1>10的教育原則:與其說教孩子十句,不如父母認認真真做一件。“而且任何事情只有當父母的做好了,孩子就會學到好的東西。尊老愛幼、肯于吃苦、勤儉持家、任勞任怨的一言一行,兒子都看在眼里。也善于和大人們溝通思想、交流意見辯解是非。受我們大人的影響,兒子衛良煜形成了待人禮貌、樂于助人、尊老愛幼的良好品德,學習上也十分上進,一直是學校及鄉鄰們夸贊的好孩子。
四、愛崗敬業樂于助人
我在學校搞教學十幾年來,工作中總是勇于吃苦,樂于奉獻,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不管是在校前多年一直擔任一年級班主任還是現在當語文備課組長,對待每一項工作都能嚴肅認真、精益求精。曾獲得國家級教學設計獎、省級論文獎、市級教學質量先進個人、校級優秀班主任、教學能手等等榮譽。有時學校的事情需要加班晚回家一會,也會得到爺爺的理解。在家照顧年邁的爺爺在校奮戰教學一線,做到了家事事業兩不誤這就是幸福。在學校和同事們友好相處,經常開導有心理困惑的同事走出低谷。鄰里鄰居有需要幫助的從不拒絕,每次都是一顆熱心腸的全力相助。
最美家庭敬老事跡材料(精選篇3)
小英是馮家坡社區的一名普通居民,丈夫亓傳國是一名社區干部,兒子亓鵬,兒媳段崇雙,還有一個可愛的孫女雨桐,婆婆79歲,公公87歲,他的家庭只是一個平凡的家庭,沒有什么轟轟烈烈的事跡,但是夫妻倆尊老敬老、樂于助人,相敬相愛,家庭和諧、溫馨,深受鄰里稱贊,是社區公認的“最美家庭”。
家庭和睦
鄰里團結
夫妻是家庭關系中的核心,夫妻和睦,志同道合,是維護整個家庭的關鍵,也是家庭中第一位的美德。結婚二十多年來,小英和亓傳國一直恩愛和睦,一起承載工作、生活的重壓。生活上共同承擔家務勞動,一方比較勞累時,另一個就主動做家務,減輕對方的壓力。生活中難免磕磕絆絆,兩人也有意見不一的時候,但兩人一直秉承著對家中的事要先商量、先溝通之后再作決定的原則,互相站在對方的角度來看待問題,思考問題,求同存異,解決問題。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同樓就是親人。真心待人是小英全家的處事態度,與鄰居都能夠和睦相處,經常串門走訪,做到互通信息,互相幫助,有困難互相關心,有病痛兇災,互相看望慰問。尤其是亓傳國作為一名村干部,一名共產黨員,更是時刻關心鄰里間的關系互動。他總是說:“舊村改造讓老百姓都住上樓房了,離得近,住的好,但不能讓人心變遠了。現在大家都不缺吃、不缺喝,在經營好個人家庭基礎上,也要維護好鄰里的關系。不能出門一把鎖,進家關起門,相互很少往來,這樣就使得鄰里之間的感情越來越淡,生活中也就少了一份樂趣。”小英和亓傳國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著周圍的鄰里,常見面、常走動,相互幫幫手,鄰里之間和諧融洽。
孝老愛親
弘揚美德
贍養父母是為人子女應有的義務和責任。小英一直都實踐著做人的本分,待公公、婆婆如自己的父母般孝敬。公公婆婆都在老年公寓居住,小英每天都要過去幫助老人做家務,邊做家務邊與婆婆聊天,溝通感情;凡事也多向他們請教,聽取意見,總是變著花樣的做公公婆婆喜歡吃的飯菜,讓老人吃好吃高興。走進老人的屋里,就會發現居室衛生整潔,各種物品擺放整齊有序。小英經常和婆婆一起出外活動,買可口的食物、合身稱心的衣服等。公公、婆婆年老多病,小英從不嫌棄、厭煩,一發現老人身體不舒服,就馬上送醫院看病,端茶送藥,精心照料。雖然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不足以掛齒,但它就象催化劑使婆媳感情融洽、家庭和睦、快樂。婆婆總是逢人就夸:“兒媳比我的親生女還要親啊!我現在生活的很快樂、很幸福!”。
他們夫妻多年來還一直在照顧兩位孤寡老人——亓效乾和亓效生。這兩位老人都未婚,無兒無女,小英和亓傳國將兩位老人當作自己的父親孝敬、贍養。做家務、買衣買面、送醫看病,無不周到細致。他們常說,老人老了,正是需要我們照顧的時候,作為子女,沒有比父母還健在更讓人高興的。尊重他們、孝敬他們是我們做子女應該做的,沒什么好炫耀的。“子女”、“應該”、“本分”這是小英常掛在嘴邊的話,樸實卻讓人感動著。
言傳身教
其樂融融
小英、亓傳國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導著自己的孩子。兒子、兒媳也在這樣的氛圍中秉承了優良的家風,小日子過得十分出色。父母的優良品德,讓他們深受啟發,并持之以恒地堅持。他們還總結了幾點體會:一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要以身作則,言談舉止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二是對孩子既要嚴格要求,又要交朋友,輕說教重引導,要學會傾聽,關注她的感受,鍛煉思考問題和獨立生活的能力;三是生活上不要養成溺愛,要養成勤儉和獨立的品格;四是教她做人要坦誠,做事要嚴謹,要樹立遠大理想做社會有用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小英、亓傳國夫妻倆都能積極維護社會公德,誠實守信,自覺遵守各項法律法規,維護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主動履行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在工作中,堅持嚴于律己,寬以待人。
這是一對平凡的夫妻,一個極其平凡的家庭。在這個家里每個人都努力實現著自身價值,為社會大家庭盡職盡責,他們都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文明和諧家庭,為和諧社會的創建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美家庭敬老事跡材料(精選篇4)
在舒莊鎮大顧村張寨自然村,有一個和睦、溫馨、幸福的家庭。這個家庭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偉大,但無數點滴卻匯聚成一個愛心之家。他們就是小靈、小張家庭。小靈,現年52歲,是舒莊鎮大顧村黨總支書記。妻子小張,現年50歲,他們與88歲的老母親、三個兒子,兩個兒媳,三個孫子女組成了美滿幸福、四世同堂的十一口之家。家庭成員互敬互愛、和睦相處、團結鄰里、攜手并肩共擔生活中的風雨。
一、互敬互愛,和諧持家
由于夫妻兩人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但在完成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小靈同志還努力做一個“好丈夫、好父親”,協調好家庭事務,使整個家庭和諧融洽,和睦相處。與別人喜歡熱鬧,將時間花費在喝酒打牌等娛樂活動上面相反,他把工作之余的時間都留給了家人,陪伴家人,就算只是一家人在一起聊天,那也是他心目中最幸福快樂的時光。身為一家之主,他以寬容和理解善待每一位家庭成員,做到“多一點理解多一點關懷”。作為丈夫,他愛護妻子,與妻子互相關心、互相扶持,夫妻感情融洽,從不為小事爭吵;作為父親,他以身作則,注重對子女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培養孩子節儉、謙遜、自強的良好品質,教育他們獨立自主,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妻子小張一直站在小靈的身后,扮演著賢內助的角色,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她不但獨自承擔起家中10余畝承包地的耕作,而且照顧著一家人的飲食起居,將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條,窗明幾凈,以此默默支持丈夫在外的事業。
和諧的家庭是和諧社會重要組成部分,夫妻和睦是家庭和諧的堅實基礎。小靈與愛人小張在生活中他們相互照顧,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結婚多年來,幾乎沒有因為什么事情紅過臉,當意見不統一時候總是能夠用理智的態度去溝通。這種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常常引來鄰里、親朋的羨慕和稱贊。
父母言談舉止,一點一滴對孩子產生很大影響,大兒子姜偉大學畢業后進入聯通公司工作,現在是界首市沙南片負責人,大兒媳在郵政儲蓄銀行上班。二兒子在外務工,二兒媳在家開了一個小型超市。三兒子尚未結婚,在外務工。兩個兒子一直沒有分開另過,而是和睦相處,婆媳間、妯娌間從未紅過臉。由于小靈、小張夫婦平時待人接物的一言一行,感染、教育了三個兒子養成獨立的品格,孝親敬老,尊重他人,做事嚴謹,謙虛謹慎,有遠大理想,做對社會有用的人。
二、搞好鄰里關系,熱心社會公益。
小靈一家人能做到在生活中熱心、善良,與鄰居都能夠和睦相處,經常幫助鄰居解決家庭中困難。村中的紅白喜事,大家都會找小靈張羅,節假日主動走訪鄰里,街坊鄰居關系融洽。樂于為鄰里辦實事,辦好事。哪家有個大事小情,都有他們夫婦忙前忙后的身影,用一腔熱情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該家庭能保持良好融洽的鄰里關系,尊重鄰居,能帶頭做好村里要求的有關事項。積極參與村里的各項活動,配合村里開展相關工作,熱心公益事業。在自己的位置上,盡職盡責,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文明和諧家庭,為和諧社會的創建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以身作則,愛崗敬業
小靈同志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責任感,愛崗敬業,勤奮務實。他參加工作后,先后擔任過村-__專干、村主任、村黨總支書記,無論在什么崗位上,他都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在基層崗位埋下頭、扎下根,幾十年如一日,認真細致兢兢業業。做為一名員,嚴格遵守國家的各項法令法規及本單位的各項規章制度,嚴格執行工作制度及流程,從未出現一次差錯,維護國家和集體利益。
最美家庭敬老事跡材料(精選篇5)
彭露瑾,女,漢族,1986年9月出生,丫普龍村委會丫普龍村小組村民,現系丫普龍村委會副主任。從小因父親病逝,母親改嫁,緊靠奶奶撫養并供其上學,這些磨難使她從小就形成了樂善好施,尊老愛幼,性情率真,熱情開朗的性格。在村民眼里,她是個好孩子,在奶奶眼里,她是個好孫女;在親朋好友之中,沒有人不豎起大拇指,沒有人不肅然起敬。她的的確確是一位值得我們學習的敬老孝親、和睦鄰里的好榜樣。
一、她是一位樂善好施的好青年
彭露瑾從小因為學習成績優秀,村里很多家長慕名而來,要求她為其孩子補習功課,她每次都將自己所學所悟知識不厭其煩的講給他們,將自己的學習經驗、學習技巧一一傳授給他們。很多孩子因此取得很大的進步。
大學畢業后,因為學的是英語專業,很多孩子都紛紛要求她輔導他們的英語,彭露瑾不管多忙,只要一有時間,她就到需要補課的孩子家里輔導他們,從不收一分錢。
村民苗大娘因為丈夫癱瘓,子女又不盡贍養義務,致使苗大娘悲痛欲絕,多次想輕生。她聽說此事,急忙跑去他們家了解情況,一邊做子女的思想工作,一邊開導苗大娘,并把自家的糧食錢物拿去給苗大娘應急,幫苗大娘洗衣、做飯、打掃衛生。直至她的子女主動提出照顧二老起居生活她才放下心來。
隔壁村村民孔德榮,家境困難,自身患有間接性精神病,父母年老體衰,女兒幼小,妻子為此曾多次想離家出走。她聽說此事,一邊做他妻子的思想工作,一邊連忙向村小組反映,響應村民捐資捐款幫助其治病,幫他們一家渡過難關。
二、她是一位恪盡孝道的好女兒
從小因為父親生病癱瘓在床,母親也患有間接性精神病離家出走,她除了好好學習之外,回到家里就給父親做飯,給父親按摩,天氣好了,就把父親弄到院子里曬曬太陽。每逢周末,只要條件允許,她除了把作業做完,衣服洗完,一有時間就給父親按摩,找好吃的野菜做給父親吃,聽到對父親病情有益的藥材,只要能找到的就立馬弄給父親吃,希望能夠減輕他的痛苦。尤其在父親病重期間,他幾乎把學習的時間都擠壓出來陪父親聊天,撿一些可以賣錢的的東西賣了買營養品給父親補身,特別是在父親最后的日子里,還好遇上假期,她就將所有時間和精力花在陪伴父親身上,寸步不離,喂飯、擦洗、按摩、洗腳、陪床,并在父親熟睡時去尋找中藥材來煨給父親喝。不幸的是父親最終還是被病魔奪走了生命,那時父親才37歲,她才9歲,弱小年幼的她最終成了孤兒。她也為此悲痛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最終還是選擇了堅強面對。幸運的是,奶奶毅然決然的挑起撫養她并繼續供他上學的重擔。從那以后,她就立志要好好學習,將來好好回報奶奶。
大學畢業后,她放棄了外地優越的工作待遇,毅然決然的選擇回家創業,以便照顧年邁的奶奶,因奶奶曾在她上大一的那年去地里干活不慎從山坡上摔下來,致使臉部、腰部、腿部均摔成了重傷,躺在床上近兩個月,還好遇上放假,她得知此事,放棄在城里打工的機會,急速趕回家里,帶奶奶輸液、喂藥、端水、喂飯,幫奶奶按摩,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奶奶漸漸恢復了健康,但由于年邁,腰部的傷已無法治愈,只要一變天,奶奶就感到疼痛難忍,為此,她特意買了按摩器幫奶奶按摩,遇到重活,臟活,她都不讓奶奶干,只要是她能做的,盡量不讓奶奶插手,她想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奶奶安享晚年。
三、她是一位貼心辦事的好干部
2013年,她有幸被選為村委會副主任,這對剛剛走向社會的她來說可是一件及有挑戰性的工作,面對各種各樣前來辦事的村民,她不得不一邊學習,一邊鉆研,并不時向長輩討教如何才能把事情處理得既讓村民滿意,又遵照了原則辦事。只要一有時間,她就查找資料,看相關書籍,不斷更新自己,以便適應更多百姓需求。
丫普龍村委會轄12個小組,有幾個村山高路遠,交通極為不便,自然條件惡劣。為了做好工作,她不畏路遠,一有時間就下到村里,訪村問民,了解村民的實際情況,遇有實際困難的村民,立馬向上級反映,以幫村民尋求到更多更好的幫助。同時將有關農民生計,有幫農富農的資料政策一一發放到農民手中,以帶動村民腳踏實地,幫助他們走向致富的道路。
由于村中外出務工人員多,流動幅員廣,外出時間長,信息變動頻繁,給工作帶來了諸多困難和不便。彭露瑾同志總是想千方設萬計獲取外出人員信息,經常保持聯系。以便關注更多留守兒童、老人,除了做好上級交給的任務和工作以外,彭露瑾同志還把作為一位基層村干部的溫暖、關愛送到困難群眾手中,為老百姓辦實在事,做老百姓的貼心人。她時常去走訪那些低保戶、五保戶,給他們送錢送物,送醫送藥成了家常便飯。低保戶陳永云、苗國良就是她幫助最多的對象。行動不便的老人苗國良,出于信任,連砍肉、購物之類的事兒,也常由她無償代辦并送至家中。
孝敬父母、尊敬長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國人倫道德的基石。我國有著十分悠久的孝傳統,在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中,孝文化是一種核心的理念與精神,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百善孝為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都是其中的精髓。彭露瑾同志是在中華孝文化熏陶下茁壯成長起來的,是孝老典型中的代表。彭露瑾同志敬老孝親,且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與村民笑容相待,樂善好施,與家人和睦相處,用真誠的心去關懷身邊的人,用熱心去幫助身邊的人,她用實際行動感動了許多人,也感染教育了許多人,成了十里八鄉敬老孝親的楷模,帶動了一方敬老孝親的社會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