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初中生作文
的春節,所有的大門緊閉。大道上寂靜無聲,沒有一點人的影子。原來新型冠狀病毒已經來到了所有人的身邊。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抗擊新冠疫情的作文,方便大家學習。
抗擊新冠疫情作文【篇1】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黨中央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對加強疫情防控作出全面部署,凝聚起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磅礴力量,為我們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證。疫情讓人們在空間上保持距離,卻讓人們在心靈上貼得更近。
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縣各級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迅速行動起來,眾志成城,上下一心,嚴防嚴控,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基層黨員干部全員上崗,進行源頭排查和重點摸排,摸清重點人群、重點人員底數,建立臺賬,確保縣不漏鎮、鎮不漏村、村不漏戶、戶不漏人。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也可以說,疫情防控,關鍵看老鄉。沒有農村地區疫情防控,特別是老鄉的積極參加,就不能全面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由于農村地區返鄉人員較多,醫療衛生條件相對薄弱,疫情防控任務艱巨。特別是呼吸道傳染病的擴散,通常是從大城市到中小城市,從中小城市再到農村。為了應對疫情,春節假期結束后,企業復工和學校開學的時間仍然延遲,大規模人員流動時間也相應延后,但農村傳播風險仍然存在,疫情防控情況仍然復雜。基層黨員主動沖在一線,帶領廣大村民守住守好農村“大戰場”,沒有絲毫僥幸,沒有絲毫放松,堅定信心打好疫情防控的殲滅戰、攻堅戰、阻擊戰。
疫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防控就是責任。在疫情防控期間,基層黨員干部走街串巷,展開拉網式排查,承擔著“宣傳員”、“調查員”和“行動員”多種角色。開展地毯式走訪,主要針對外來人員進行摸底排查,對其他群眾進行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對核查的情況匯總后登記,定期跟蹤檢測,每天按時記錄外來人員體溫數據。同時,廣大黨員干部積極做好疫情檢測管控工作,在街道、村落加強疫情防控宣傳工作,取消群體聚集性活動。廣大黨員干部堅守崗位,與廣大人民群眾奮戰在一線,有效控制人員流動。并且加強村民健康管理,教育引導村民養成勤洗手、戴口罩等健康生活方式,最大限度減少人員流動和聚集,降低疫情傳播風險。
疫情面前顯擔當,越是艱險越向前。在這場只能勝利不能失敗的斗爭中,廣大黨員干部經受住考驗,切實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最緊迫的工作來抓,真正在疫情防控中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成為群眾抗擊疫情的“主心骨”和“定心丸”。只要全國人民凝心聚力,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就一定能打贏。
抗擊新冠疫情作文【篇2】
10日下午,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和市長陳吉寧陪同下,深入社區、醫院、疾控中心,了解基層疫情防控工作情況,并視頻連線湖北武漢抗擊疫情前線,給全國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和廣大干部職工送去黨中央的關懷和慰問。(2月10日央視網)
當前,疫情防控正處于關鍵時期,要打好并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關乎國家的繁榮穩定、長久治安,更關乎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和健康安全。疫情防控是一場硬仗,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疫情防控的各項決策部署,必須要盡銳出戰更需要干部全力以赴,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干部需練好“三種本領”,用干部的辛苦指數換取群眾的幸福明天。
打贏疫情阻擊戰,干部需補足精神增信心。疫情防控是一場無硝煙的“戰爭”,斗爭的信心和勇氣對這場戰爭的勝負至關重要,干部職工堅定的信心、頑強的意志、積極的心態等精神狀態對廣大群眾可以傳遞積極信號,增強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同時更是對廣大群眾對打贏此次疫情防控吃了一顆“定心丸”,抗擊疫情,我們可以!我們能行!
打贏疫情阻擊戰,干部需多學知識強本領。當前疫情形勢十分嚴峻,要下狠力將疫情蔓延趨勢遏制住,除了干部職工堅定的信心之外,更需要的是科學防控、精準施策,如何精準,需要廣大干部職工積極學習防疫科學知識,并將防疫知識積極向廣大群眾宣傳,比如如何正確佩戴口罩、如何妥善處理廢舊口罩等有害垃圾、如何正確使用酒精消毒等等,這不僅給群眾穿上了一件“防護衣”,更是從源頭上大大減少了交叉傳染的風險。
打贏疫情阻擊戰,干部需攻堅克難逆風行。此次疫情防控時間緊,任務重,加之新冠病毒傳染性極強,更是增加了疫情防控的難度,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會遇到各種困難和難題,尤其是面臨極大的感染風險,廣大干部尤其是黨員干部更是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則,發揮好“我是黨員我先上”優良品質,用自己的行動踐行好為民服務的初心和使命。
疫情防控是一場突擊戰,更是一場人民戰爭,要全民抗疫,干部要同舟共濟,奮勇前進,用好自己的過硬本領來向疫情阻擊戰宣戰,待春暖花開時,一起相約共賞春的生機盎然。
抗擊新冠疫情作文【篇3】
有一座城市,叫眾志成城;有一批戰士,叫白衣天使;有一種精神,叫逆流而上;有一種信心,叫萬眾一心!
——題記
的春節,在所有中國人的心里,注定是一個永生難忘的記憶。新型冠狀病毒的肆虐,讓辭舊迎新的鐘聲更加沉重,人們臉上的那一個個口罩,讓這個春節倍感冷清。
這個冬天,梅花依然寧靜地開放;這個冬天,藍天依舊明凈如洗;這個冬天的武漢卻非常艱難,全國人民卻非常艱難。在這特殊的日子里,我們謹遵醫囑,靜靜地待在家中。我們為武漢憂心忡忡,我們為治愈病例的增多而感到高興,為武漢的人們牽腸掛肚。
與此同時,有一群人,他們正沖在前方,用自己的平凡之軀為身后的億萬中國人筑起防護的堡壘,他們舍小家為大家,不眠不休,戰斗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的最前沿。他們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最美逆行者,他們是新時代的最美先鋒人物,他們是可親可敬的白衣天使。
在這群人當中,有一位84歲的老院士,叫鐘南山,17年前,這位老院士奮斗在抗非的最前線上,為抗擊非典立下了汗馬功勞。17年后的今天他臨危受命,搭上前往武漢的高鐵,再次前往抗擊疫情的前線;86歲的董宗祁老教授,他坐在輪椅上,一上午看了30多個病人,他說:“我這輩子,就是為了救人”;73歲的李蘭娟教授,知道國家有難,她毫不猶豫前往武漢,堅定地說出她的誓言:“我打算長期待在武漢,與那邊的醫護人員一起奮斗!”
這世上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因為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罷了,這世上哪有什么天生的英雄,只有因為人們需要,才有人愿意犧牲自己成為英雄。
雖然我不知道他們是誰,但我明白他們是為了誰。他們也許并不富裕,甚至有些貧窮;他們也許并不高大,甚至有些瘦弱;他們也許并不光鮮,甚至有點卑微,他們的形象在我心中是那樣模糊,但他們的精神在我心中卻是那樣鮮明;不計生死,不求回報,默默堅守的他們,守護著健康,保衛著生命。
普通的我們無法到達正面戰場與病毒作戰,我們只能做好我們的后勤工作,不出門,少出門,勤洗手,戴口罩,這是為了不給他們添麻煩,祝愿他們平安早日凱旋。
彩虹為證,千古不變,我要高歌。為生命喜悅,萬物都歌頌你的慈愛,大地訴說你的恩情。
致敬白衣天使!
致敬最美逆行者!
致敬抗擊疫情的每一個人!
抗擊新冠疫情作文【篇4】
現在的我,不知該以什么樣的詞來描述此刻的心情,本以為巳經足夠糟糕,可,似乎更糟糕。
一次猝不及防的病毒來襲,讓今年春節的我過得很不安生。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新聞。在一條條新聞中,我慢慢懂得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綿延至今的原因,因為我們有中國的脊梁和中國精神。
鐘南山院士今年已經84歲的高齡了。本該頤養天年的年紀卻選擇了臨危受命。沒有絲毫猶豫,就像當年面對肆虐的非典。匆匆出發,奔赴戰場,那一張在地鐵的照片,感動了我,也感動了全國人民。今天,看到一個采訪,鐘南山院士眼含熱淚,激動地說:“大家全國幫忙,武漢是能夠度過難關的。”下方的評論更是讓我不禁淚目:“我不知道院士您為什么會眼含熱淚,我只知道這眼淚重若千金,它是老爺子一個人的,也是十四億人民的。”是的,您不是孤軍奮戰,您的背后站著的是十四億的中華兒女!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1月28日會見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時說:“我相信,只要我們堅定信心,同舟共濟,我們一定會戰勝這次的疫情。”這一句不僅傳達出政府高度自信重視,更傳遞出了中國精神——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眾志成城,共克時艱!
在昨日,有媒體報道,武漢多個小區居民在齊唱國歌。一人起頭,百人千人紛紛相應,歌聲響徹云霄。這是怎樣的一種凝聚力,怎樣的一種信念,怎樣的一種團結與彼此信任!
有人說,中國人民在面對災難的時候,總是會變得異常團結與不可匹敵。是的,中國人民在面對危機時,是真的會因為難以置信的凝聚與團結而獲得巨大的力量,從而戰勝一切艱難險阻。
我們的中國,我們的中華民族,真正做到了,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庚子年,很遺憾你以這樣的方式開始,但,我相信,你不會以這樣的方式結束。因為,所有的醫護人員團結一心,各級政府積極作為,工作人員各司其職,百姓聽從指揮。整個中國,已經是眾志成城,團結一心。
團結的力量是巨大的,所以,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我們,一定會在不遠的將來,取得勝利 。
再到春暖花開時,相信我們的祖國,一定會越來越好。
我希望著這一天 快點到來。
抗擊新冠疫情作文【篇5】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仍在被堅執銳,雖然艱辛,但是我們眾志成城,除了在“戰疫”一線的工作人員們,在社會各行各業各類人群也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對于大多數人而言,春節是在夜空如星光熠熠的煙火,是令人驚喜的封封紅包,又或是春晚這背景音下的齊家團聚、和樂融融。但對于一些人來說,春節與往日并沒有什么不同,甚至是更為艱巨的挑戰、不可松懈的關鍵。
有一個84歲高齡的老人,他呼吁人們:“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自己卻早已趕往最前線,實地了解疫情。“我的動力來自疾病對人的生命的威脅。”疫情爆發后,這位老人馬不停蹄、輾轉廣州湖北,為大眾解讀最新情況。他就是“春節最美逆行者”——鐘南山院士。
其實不只有鐘南山院士,好多醫生、護士、鐵路工作者,他們依然守在前線,他們將自己放下,撐起萬家團圓、燈火通明。
還有那些大公司、企業家紛紛向武漢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資,為這次“戰疫”做出了偉大貢獻。
澳大利亞華人、日本人、韓國人等全球各國紛紛向中國伸出援手,募捐口罩物資,共同研發疫苗。
除了這些人員,普通民眾也積極參與其中,他們也盡自己的力量,留下了一個個暖心的瞬間。
武漢市公安局攝像頭記錄了暖心的一幕:一位年約七旬的老爹爹杵著拐杖,佝僂著身子,步履蹣跚的將一個裝著防護口罩的手提袋放在九峰派出所值班室門口,隨后轉身離去。值班室內工作人員趕出去追問時,該老爹爹已上車離去……
這樣的溫情不止發生過一幕。千秋派出所先后收到兩名群眾送來的850只口罩;年輕姑娘送45副護目鏡到分診臺,留下紙條“平安,加油”;安徽一公安局派出所值班時,一小伙送來500個口罩,然后逃離,留了句:“你們辛苦了”。
他們這“一放一逃”,放下的是關心,留下的是感動。這些都是來自普通市民的善意,他們把自己能供給的東西直接獻給最需要的前方人員,不求回報,是對一線工作人員的信任,也是對這場攻堅戰的積極參與。
這是一場需要我們一起面對的“共同戰疫”!需要我們攜手同行才能攻克!他們的這些行為,都是這場“戰疫”最美的樣子。
只要我們同舟共濟,就一定會迎來勝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