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學習疫情防控先進事跡心得 體會_疫情防控心得
一個題為“疫情結束后最想做的一件事”的話題引起網友熱議,很多網友紛紛表示想在疫情結束后去一趟武漢,去看一看這個英雄的城市,擁抱一下奮戰在一線的英雄人民。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疫情先進事跡學習心得,供大家參考。
抗擊疫情先進事跡學習心得【篇1】
風雨壓不垮,苦難中開花。歷經一個多月同時間賽跑、與疫魔較量,從2月初武漢緊急改造方艙醫院,對確診輕癥病人應收盡收,到16家方艙醫院全部休艙。方艙醫院用自身的逝去,換來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美好終將來到。
逆風而行,只因“救患若一,所憂同也”。2月3日起,在中央赴湖北指導組的推動下,武漢及全國各方救援力量連夜行動,緊急抽調20支醫學救援隊,將武漢市的會展中心、體育場館等改造成方艙醫院,集中收治確診輕癥病人,確保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廣大醫務工作者“請自隗始”,在疫情肆虐的第一時間,英勇逆行,留給我們“最美逆行”的天使身影。“疫情上報第一人”張繼先,為全國疫情防控工作拉響警報,為防止疫情蔓延爭取到極為寶貴的時間;84歲的鐘南山院士、73歲的李蘭娟院士臨危受命、大愛無雙,奔赴一線晝夜不停研究診療;身患“漸凍”絕癥的院長張定宇,妻子被感染隔離,瞞著所有人,率領600多名白衣衛士沖鋒在前,與病魔爭搶時間;還有那些年輕的90后、00后醫護人員,在面對未知的疫情時,學著前輩的樣子,換上白衣治病救人,勇敢從死神手里搶人,帶來了生的希望。
守望相助,堅信“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千人同心,則得千人之力。萬眾一心,則無往而不勝。”當疫情暴發,14億中華兒女堅決響應黨和國家號召,自覺放棄春節闔家團圓的傳統,用最“硬核”的防控、最自覺的“宅家”、最無私的奉獻,筑牢全民防疫安全網。分類施策、精準防控,14億人“云監工”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19個省份對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漢市16個市州及縣級市,廣大黨員、志愿者關鍵時刻主動出列,“無情”堅守防控卡點,在每一個寒風刺骨的夜里,守衛防疫“最后一公里”。與此同時,眾多海外華僑華人踴躍捐款,積極協調購買當地醫護物資,第一時間運往國內。日本是最早提供援助的國家之一,在援助物資外包裝上,寫著“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明月何曾是兩鄉”等深情詩句,書寫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戰“疫”新答卷。
同心抗“疫”,共許“霧盡風暖,櫻花將燦”。“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3月10日下午,武漢市洪山體育館武昌方艙醫院最后一批49名治愈患者出院,至此,武漢方艙醫院全部休艙。在這個“生命之艙”,曾有“清流讀書哥”從書中獲得力量,讓人們從一個人身上看見一座城的希望;醫護人員帶著患者練八段錦、打太極拳、做呼吸操;高三女孩全力備戰高考,“夢開始的教室”點亮希望……溫暖感動的力量不斷從方艙醫院傳遞出來,撫慰人心,驅散恐慌。“歷經艱辛,不辱使命。”連日來,全國多個省區市確診病例實現多日零新增,湖北除武漢外連續5天新增確診病例為0、武漢超半數小區已無疫情,距離全面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更近了一步。休艙之際,終于看清了你的臉,陽光下白衣天使的笑容,比鮮花更美。
冬已盡,春可期。戰“疫”曙光漸初現,不信東風喚不回。五湖四海眾志成城、微塵力量播撒希望,這場戰役,必將迎來全面勝利!
暖風知花近,再次相逢,愿花枝春滿、人間皆安,互相道一句“別來無恙”!
抗擊疫情先進事跡學習心得【篇2】
回顧歷史,正是在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我們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中國的命運真正掌握在中國人民自己的手里,這為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提供了基本條件;正是在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我們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的社會生產力、中國人民的積極性得到空前解放,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有了強大的內在動能和活力,從而創造出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正是在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中國實現了高度統一,各族人民空前團結,保證了全國一盤棋,從而使中國在經濟文化十分落后的情況下能夠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正是在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中國在發展經濟的基礎上不斷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社會長期穩定奇跡。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性的一個突出特點是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形象地說是‘眾星捧月’,這個‘月’就是中國共產黨。在國家治理體系的大棋局中,黨中央是坐鎮中軍帳的‘帥’,車馬炮各展其長,一盤棋大局分明。如果中國出現了各自為政、一盤散沙的局面,不僅我們確定的目標不能實現,而且必定會產生災難性后果。”這一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黨的領導在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中的統領性地位,深刻闡明了堅持黨的領導的極端重要性,深刻闡明了為什么在第一個顯著優勢中特別強調“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
當前,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正在中國大地上肆虐,奮進的中國人民遭遇猝不及防的災難阻遏。這次疫情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國制度、治理能力以及中國人民的素質在這場罕見的疫情考驗面前,必將得到錘煉和升華。
抗擊疫情先進事跡學習心得【篇3】
親愛的舅舅:
您好!
今天是大年初一,我從廣播電視中知道您們已經安全抵達武漢了,您走的時候正是家家戶戶,鞭炮齊鳴,闔家歡聚的時候,外公等待了一年,精心烹制香噴噴的新年糯米飯您還沒來得及吃上一口,您望著糯米飯說了一句“算了,等我回來再吃吧”然后就匆忙奔赴前線。
我知道糯米飯是舅舅最喜歡的食品了,也是我們的年夜飯,是親情鏈接的一縷紐帶,是浙南新春佳節的重要食物之一。外公能把烹煮技術達到了爐火純青,十里八鄉很多鄉親都來向外公來請教。據說當年舅舅考上醫學博士的時候外公開心極了,煮上三大鍋分給鄉親們品嘗。外公煮的糯米晶瑩剔透,不黏牙,這個傳承的技術想留給我們,教會我們。外公每次在煮之前把米先浸泡一個晚上,有用牛奶浸泡,有用雞蛋水浸泡……然后放在柴鍋里加適量的水,這個加水據說很有講究,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灶臺里添加的柴也要十分注意,什么時候用高火,什么時候用余溫燜煮。每當快熟的時候5米就能聞到糯米飯散發出的香味,糯米盛出來擺在桌子上,小輩們睜大了眼睛忍住口水,屏住呼吸,等到外公往上澆上精心燒制的肉末汁說上幾句新年祝福后,我們才大快朵頤地吃起來,吃的時候不能說話,這樣會耽誤吃的速度。哈哈,每次都被舅舅稱為“精明的小吃貨”。吃完后大家一起談論交流工作學習的狀況,溫馨又甜蜜。每當舅舅談論他們醫院重癥監護室的一些小插曲,我們瞪著眼睛認真地聽著,生怕錯過某個細節,您對生命的敬仰,職業的尊重, 都讓我很佩服,更敬佩舅舅淵博的知識,精湛的醫術,也讓我有了當醫生的向往。
每年春節您都留在醫院重癥監護室里值班,您說病人需要你。今年是您連續6年第一次在家過春節,外公讓我們也趕過來一起過吃頓他糯米飯的手藝。
當時您接到電話,面色凝重,不知道如何跟大家說的時候,是外公覺察到了您的變化,他老人家說“如果醫院有事情,盡管去吧,工作要緊,病人要緊。”說完外公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轉過身,不讓我們看見他難過的樣子,當您說道要奔赴武漢的時候,外婆緊緊拉住您的手,眼里噙著淚,她在新聞中得知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厲害,每天死亡數據都不斷攀升,有些一線醫務工作者也沒能幸免。表妹更是緊緊抱住您不讓您去,舅媽呆呆坐在那里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我記得舅舅您理清情緒跟大家說了聲“對不起!”然后從舅媽手中拿起行李包就出發了。外公、外婆、舅媽、表妹他們跑到廚房的窗口努力往下看,希望看到您的身影……
我知道他們內心和我一樣,希望您能平安歸來。我們在電視看到武漢的一線醫生每天高負荷的加班加點地工作著,困了就直接臥在地上休息,吃的是方便面,我們內心酸溜溜的。只能在后方默默向最美的逆行者致敬。
舅舅無論在哪里,如果想起濃郁的糯米香來,就會想起家鄉,那也就是快要歸來的日子。
我們全家等待著您歸來,還有那碗沒有吃的糯米飯。
抗擊疫情先進事跡學習心得【篇4】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蔓延期間,是醫院的白衣天使們給了我們勝利的希望,是堅守在各個路口卡點的基層黨員給了我們安心的后盾。“黨員,上!”已內化為山東郯城縣馬頭鎮廣大基層黨員的信念之基,帶頭入戶的是他們,不畏嚴寒站班值崗的是他們,隔離排查沖在前的是他們,捐資捐物的還是他們,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火面前,他們只記得自己是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只記得自己使命就是保護群眾,奉獻國家。
普通黨員:捐贈物資 奉獻愛心。
于志強是馬頭鎮的一位普通黨員,疫情擴散后,他看著熟悉的街道被封堵,村里的黨員干部不分晝夜的值守卡點,內心深受感動,在物資緊張的局勢下,托臨沂的朋友購買了100件棉大衣、44箱方便面、45把手電筒,帶著妻兒一起送到附近8個村的路口卡點,送到奮戰在一線的黨員同志手中。他還利用自己搞建筑的優勢,免費為各個卡點提供鋼管圍欄,先后捐贈近萬元物資,他的初衷很樸實,他說:“俺就是覺得身為一名黨員,做這些都是應該的。”
支部書記:勇擔責任 堅定信心。
肖付權是鎮里第一批納入專業化管理的農村黨支部書記,他所在的民主街回族群眾多,又臨近馬頭老街交通路口多,封村攔路工作難度大,他迎難而上,帶領著村支兩委成員第一時間響應鎮黨委部署,分配人員設立卡點封路攔車、分小組入戶排查武漢返鄉人員,為了廣大村民的健康安全,他做通村里回族群眾的工作,暫時取消了集中禮拜的習俗;族里有聲望的鄉老去世,他深入其家中,講透縣里的政策規定,只是簡單地舉行了葬禮;身為黨員,他不忘自己的使命職責,個人繳納3000元大額黨費,他說:“身為黨員,在國家危難時刻就是要挺身而出。”
人大代表:后方支援 不忘初心。
人民代表愛人民。趙文爭是一名縣人大代表,也是一名普通黨員,他熱心公益,多次捐款資助鎮里貧困村民學生,資助村里修路建廣場。疫情戰役打響后,他也沒落伍,第一時間上交了元大額黨費,又捐款8000元用于疫情防控工作。作為一個種糧大戶,他對社區書記說:“缺啥吃的俺給送!你們天天站崗巡邏都凍透了,老吃泡面哪能行。”這就是一位種了半輩子地的黨員質樸的初心。
人民公仆:履職盡責 永葆恒心。
人民公仆為人民。呂博良一名基層社區黨總支書記,已經連著7年沒有回家吃過年夜飯了。今年除夕還沒回到家就接到了轄區內村書記的電話,說有一戶武漢回來的人員。他停下了回家的腳步,轉身去了社區,落實情況,與返鄉人員電話溝通,叮囑他不要隨意走動。他連軸奔走于各村的路口卡點,還記掛著那戶武漢返鄉人員,打電話再次核實,得知有發燒情況,他趕緊勸其去醫院發熱門診,并告知了詳細位置和電話,經醫院檢測,為新型肺炎陽性。他第一時間收攏患者行動范圍和接觸人員信息上報領導,并帶領村干部封樓消毒。家中寶寶未滿百天,他并沒以此為由推脫工作,每天都能見到他在社區忙碌的身影,車庫成了他第二個家。他最常說的話就是:“我自己的職責在那,我就得好好干!”
還有機關支部第四黨小組主動繳納“特殊黨費”,還有“兩新”黨組織企業捐資捐物,馬頭鎮還有許許多多的基層黨員在抗“疫”一線用實際行動守護入黨的初心,踐行一名黨員的使命,捍衛著群眾安全,感動著群眾。疫情無情,黨員有情,待春暖花開時,我們再走上街頭,不用口罩繁華與共。
抗擊疫情先進事跡學習心得【篇5】
張繼先,女,現年54歲,于1989年7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主任醫師、教授,中華醫學會呼吸分會湖北省、武漢市委員,湖北省職業病塵肺病鑒定專家,現任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內科主任,內科黨支部書記。她帶領內科黨支部多次獲得優秀基層黨支部稱號,個人也多次獲得“十佳”優秀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榮譽。先后榮獲抗擊非典戰役“三等功”、“省衛生廳直屬系統優秀共產黨員”、四川汶川地震救援省衛生廳頒發的先進集體、“全國醫藥衛生系統創先爭優活動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她忠誠醫生責任,是全省疫情上報“第一人”。12月26日上午,張繼先在專家門診時,接診了家住醫院附近小區的一老倆口。兩位老人因發燒、咳嗽就醫,拍出來的胸部CT片,卻與其他病毒性肺炎完全不同。張繼先讓老倆口叫來其兒子做檢查,兒子沒有任何癥狀,但CT顯示肺上也有特殊表現。同日,還有一位華南海鮮市場商戶,存在同樣的發燒、咳嗽和肺部表現。張繼先憑著對傳染病疫情的高度敏感,給這些病人做了多項流感相關檢查,結果全部呈陰性,從而排除了流感。27日,她及時把四人的情況向醫院領導匯報,醫院迅速上報江漢區疾控中心。28日、29日,門診又陸續收治3位來自華南海鮮市場的病人。前后7個病人癥狀和肺部表現一致。張繼先立即又向醫院報告,醫院召開多部門會診,對7個病例逐一討論,追問到還有兩例類似患者,到同濟醫院、協和醫院治療,也來自華南海鮮市場。醫院高度重視,立即上報,為省、市衛健部門迅速應對處置創造了條件。
她肩負黨員擔當,是醫院救治一線“帶頭人”。張繼先堅持在離疫情最近的地方戰斗。早在收治那一家三口住院時,張繼先就作出決定,在呼吸科病房隔出相對獨立的區域,建立了有9張病床的“隔離病房”。自此,張繼先就成為醫院肺炎救治的“組長”。元旦期間,呼吸科的門診量激增,由原來每日100人左右,增加到230人左右,收入院的病人顯著增多。醫院及時改造成立了6個病區,160張床位,承擔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癥患者的救治任務。張繼先作為呼吸內科主任,不僅每天要對160位病人查房了解病情,制定診療方案,遇到危急重病人,她帶領團隊通宵達旦搶救。她常常是前一天晚上通宵搶救病人,來不及片刻休息,第二天清晨又開始新一輪的查房和制定醫療計劃中。她身先士卒,對危重傳染病人,有時甚至關起門來搶救,不讓太多人介入。張繼先作為共產黨員,在抗擊疫情的戰場上,越是危險的地方,越是沖鋒在前,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張繼先主動細致照顧到每位醫護人員,為大家加油鼓勁,帶領著忙碌又井然有序的醫護團隊,全力以赴與新冠疫情作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