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祿事跡觀后感
焦裕祿(1922年8月16日—1964年5月14日),男,漢族,山東淄博博山區北崮山村人,原蘭考縣委書記,干部楷模,革命烈士。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焦裕祿事跡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焦裕祿事跡觀后感篇1
焦裕祿同志的事跡感人至深,在于他是一個純粹的共產黨員,鞠躬盡瘁,死而后己,在于他公而忘私,心系百姓,還在于他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勤政廉潔,是我們全體黨員干部學習的榜樣。
一、學習焦裕祿精神,提高黨性、道德修養
作為一個父母官,他沒有高高在上,發號施令,而是懷著一顆愛民仁后情懷,深入百姓體察民情,不顧自己已經羸弱的身軀,頂風冒雨,深夜看望受傷的老人,在一家老小尚未溫飽的情況下,他用自己本不富裕的收入資助更需要幫助的貧苦百姓。
半個多世紀的今天,我們國家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改革開放讓人民走上了富裕之路,在沒有饑民背井離鄉,逃荒要飯的景象,生存問題已經不是社會的主要矛盾,作為一個共產黨員,我們代表的就是一個國家的形象,當我們面對群眾訴求時,是否還能記得人民群眾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是否擁有焦裕祿同志一樣的赤子之心人民情懷?水可載舟,我們要像焦裕祿同志一樣愛護,幫助我們的人民,這樣才是我們的立國之基,立黨之本,焦裕祿同志對人民的深情值得每一個黨員干部用心感受,用行動去實踐。
二、學習焦裕祿精神,立足本職,建功立業
焦裕祿同志在工作上實事求是,身先士卒,頂風冒雨,明察暗訪,用0描繪出蘭考的新篇章,為了鎖住蘭考肆虐的風沙,他帶著通訊員,推著自行車,親自調查風沙的起因,在黃河故道的沙丘上,劇烈的病痛也沒有退宿,為解決夏季的水患,又是他帶領干部群眾頂風冒雨,查看水清,在大家垂頭喪氣時,又是他振聾發聵,激起大家戰天斗地的豪情。
在我們今天的工作中,內容雖然不同,相同的是我們都會面臨困境,在困難面前,我們是知難而上,還是畏懼退縮?工作方法是實事求是,調查研究,還是推諉扯皮,知難而退?焦裕祿同志一心為國為民,問計群眾,實地考察,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給了我們很好的答案。
焦裕祿同志在蘭考工作的時間雖然短暫,但他把生命交給了熱土,他沒有高談闊論,沒有留下什么警示明言,甚至沒有像樣的政績工程,但他有一顆火熱質樸的心,他心里想的是人民,他是人民的好兒子!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焦裕祿事跡觀后感篇2
觀看電影《焦裕祿》后,焦裕祿那高大的形象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中。
多少年來,焦裕祿的故事,已經深深地烙進了人們的心中,他俯首甘為孺子牛,鞠躬盡瘁為人民,無私奉獻、情操高尚、人格偉大;他帶領群眾抗風沙、戰鹽堿、堵風口,栽下了泡桐幾百里,造福蘭考人民;他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心里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所以他人雖死而神不朽,精神逾遠而彌存。他的事跡感動了整整幾代人!
影片中給我感受最深的是:當焦裕祿在冬天的寒風中走進蘭考這片貧瘠的土地時,迎接他的不是簇擁著的鮮花,不是經久不息的掌聲,而是衣衫襤褸、滿面塵垢的孩子,是饑寒交迫、討飯要飯的災民,是大雪、是風沙、是饑荒、是荒蕪的土地。身為縣委書記,他身上沒有官氣、闊氣,一件舊大衣是他御寒的唯一之物,他吃的是窩窩頭、小咸菜。他的兒女家人和老百姓一樣挨餓受窮。當洶涌的洪水來臨的時候,他總是帶領著大家抗戰在第一線,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時刻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想的仍是麥子的長勢、群眾的生活,這樣的一位人民公仆,怎能不讓人肅然起敬呢?
想想我們現在的生活,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不去奮斗?我們真應該腳踏實地地做好每一件事,發揚焦裕祿精神,不向困難低頭,在任何環境下,都要努力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有用的人!
焦裕祿事跡觀后感篇3
今天,我們懷著激動而又崇敬的心情看完了這部電影,反映了焦爺爺這位“人民公仆”完全徹底為人民的崇高精神。
看了電影,有一件事我很感動:焦爺爺答應了小兒子早就提出的想吃紅燒肉的要求。可是,在回家的路上,他把買肉的錢全給了生病的群眾。吃飯時,桌上放的仍是素湯和窩窩頭,小兒子卻一個盡地吵著要吃紅燒肉,還把手中的窩窩頭丟到了地上。這不,焦爺爺一下子火了,便打了小兒子,孩子也傷心地哭了起來。當時,我覺得焦爺爺也不應該這樣發火。因為孩子想吃點紅燒肉,這點要求也不算過分。再說了,焦爺爺也答應了他兒子的要求。畢竟這是他的兒子,焦爺爺也感到委屈了孩子,便抱起他說:“不怪媽媽,是爸爸把錢給花了。爸爸不好,不應該打你。”接著,他又深情地說:“糧食是勞動人民種出來的,是從很遠的地方運來的,你知道嗎?那些種莊稼的大伯伯都吃不上窩窩頭,所以,我們更要愛惜糧食。來,把窩窩頭吃了吧!”看著,我感到十分地慚愧。我們有時吃不下還要剩或到掉,我們要永遠記住“汗滴禾下土”的勞動人民,還要珍惜“粒粒皆辛苦”的勞動成果啊!為了多年縣委書記的焦爺爺,仍然是兩袖清風,生活樸素,焦爺爺的高尚品德,為我們下一代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焦爺爺,你像春風沐浴著我,像老師教育著我,我永遠向您學習!
焦裕祿事跡觀后感篇4
今天下午,黨總支部組織我們觀看了電影《焦裕祿》,深受感動。焦裕祿同志不考慮個人利益,為黨為人民到最貧窮的蘭考縣任縣委書記,為了徹底改變蘭考縣的貧窮,奮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這種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值得我們所有黨員學習。
時間已過去40年,但40年后的中華大地,我們依然銘記著這樣一位好黨員,好公仆——焦裕祿。蘭考縣貧瘠的土地使人們背井離鄉,遠處務工。焦裕祿同志努力帶頭克服種種困難治理風沙,在肝病疼痛來臨時他用茶缸或者桌角硬物頂住胸部來緩解,一件破舊的大衣是他唯一的取暖之物,他自己的妻子、子女和普通百姓一樣,沒有享受特殊待遇。他一心為公,沒有考慮個人的貪圖享樂,沒有考慮個人得失,把自己的全部都獻給了蘭考大地。
做為一名老黨員,社區的樓長,我要怎樣工作?社區正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實踐活動,我應該以焦裕祿同志為榜樣,他不畏困難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義無反顧地投身到艱苦地區從事黨的事業。我現在還可以為黨做事,需要我為居民做什么,我都會盡力去做的,將學到的知識,積累的經驗,全部運用到工作中。以實際行動為居民辦實事,把居民對社區的建議和要求及時匯報給社區,協助社區領導解決好居民實際困難。服從社區領導對我的工作安排,為社區工作盡心盡力,全心全意為居民服務。
焦裕祿事跡觀后感篇5
周五,爸爸買下了兩張《永遠的焦裕祿》的電影票,讓我興奮不已。在周天的早上,我和爸爸緬懷激情來到電影院,做好座位后,電影開始放映了。
電影早期講述焦裕祿早年在洛陽礦山機器廠忘我的奮斗精神,與當時蘭考三害帶來的災難。蘭考三害分風沙、鹽堿、內澇,造成糧食無法生長,百姓無家可歸的災難,而焦裕祿同志聽到這個消息后,執意要去當縣委書記,于是焦裕祿同志在蘭考當了475天的縣委書記。
在災害期間,不斷有大量的百姓背井離鄉,坐火車逃往別處了,焦裕祿看到后決心將災難消滅,讓那些百姓們回到家園。在短短的475天中,焦裕祿同志帶領百姓群眾破災荒,救農田,讓百姓們有了家園,但因焦裕祿患有嚴重的肝病,每天都用茶杯蓋頂著肝,一疼就頂,別人都叫他去醫院檢查,他卻說,去啥,又不是多么厲害,花那錢干啥!
百姓的家園有了,那吃啥,所以,焦裕祿在縣里鼓動人們一起翻地,在土地里,一米以下的地是好的,焦裕祿帶領群眾,親自到地里耕地翻地,進這種奮斗精神沒幾天,地就翻好了,種上了糧食,百姓們有了食物。
可是,在大家高興沒幾天,一件事情發生了,焦裕祿因肝病住進了醫院,在住院期間,有大量百姓前來看他,但焦裕祿還不忘工作,問百姓們地怎么樣,時刻記著人民群眾的利益。
看完這部影片后,我非常感動,焦裕祿一生勤儉為民,無私奉獻,忘我奮斗的精神鼓動了我,我也要好好學習,為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