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村鎮鄉村振興先進事跡
根據事跡的性質,可分為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你是否在尋找“2023村鎮鄉村振興先進事跡”?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相關資料,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023村鎮鄉村振興先進事跡(精選篇1)
2016年4月10日,受市委辦指派,劉__來到了省定貧困村——龍門縣藍田瑤族鄉上東村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駐村四年來,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扎根瑤鄉、甘于奉獻,唱響了一曲新時代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雄渾樂章,讓村民們收獲了脫貧奔康的成果:目前,上東村有勞動能力貧困戶年人均收入突破1萬元;村集體收入由扶貧前每年約2.7萬元增至39萬元,實現從貧困村向小康村、從“后進村”向“后勁村”、從產業空心村向網紅打卡地的蛻變。
用真情贏民心,激發脫貧攻堅內生力
上東村,“八山一水一分田”,山清水秀,風景宜人,是龍門縣藍田瑤族鄉最大的少數民族村,但這里的.貧困卻在省里“掛了號”:全村因病、因殘、因智致貧現象突出,集體經濟薄弱,交通閉塞,公共基礎設施缺乏,群眾生產生活困難……
得知被派駐上東村時,劉__既興奮又焦急。市委要求將上東村打造成省級扶貧示范村,向全市乃至全省作表率。這就意味著,上東村的扶貧工作不僅要做得好,還要出新、出彩。作為軍轉干部的他深感重任在肩,心里暗暗給自己立下軍令狀:不拔窮根不摘窮帽絕不收兵!
要改變貧困,先改變自己。從機關到鄉村,扎下根來,才能把“兩條心”變成“一條心”。白天走訪貧困戶了解情況,晚上熬夜歸整扶貧資料,一到上東村,劉__就忙活開了。
初來乍到,有些村民對這個從機關下來的扶貧干部打了個問號,猜想劉__是不是來“鍍金”的。但劉__決心以真心贏民心,凝聚脫貧攻堅向心力。周一到周五,吃、住、工作都在村里的工作模式,讓他很快就融入了上東村。他主動深入村民家中,噓寒問暖拉家常,了解村民們的家庭成員和收入情況、致貧原因等,精準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47戶172人(其中,有勞動能力貧困戶35戶153人,無勞動能力5戶12人,五保戶7戶7人);經常深入田間地頭,與村民共尋致富良策,與貧困戶同勞動。四年來,劉__通過自己的社會關系為上東村貧困群眾籌措扶貧慈善款和物資共計100余萬元,幫助群眾解決各種實際問題300多人次。最讓村民們感動的是,2020年抗擊____期間,劉__始終同村黨員干部奮戰在防疫一線,為了人民群眾的安全和健康甘當守護者。
劉__的辛勤付出和真情奉獻深深打動了上東村村民。如今,村民們的“等、靠、要”思想不再有了,致富奔康的內生力得到了進一步激發。
謀良策出實招,鋪筑產業興村新路徑
治窮要治根。產業扶貧是鏟除窮根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
上東村是龍門縣的水源保護地,被列為禁養區和禁采區,注定難以走工業化發展道路。如何打好產業扶貧這張牌,最大限度地將現有的資源稟賦轉化為現實財富?劉__認為,產業扶貧只有因地制宜、對癥下藥,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和長效穩定脫貧。
在實際調研與論證的基礎上,劉__與村“兩委”班子一道謀思路、出主意,找準產業興村突破口。他立足該村溫泉、百竹園、古樹林等自然生態資源和瑤族特色文化優勢,加快推進以溫泉為重點的少數民族特色生態旅游產業和多種產業相結合的農村產業發展新路徑。經過不斷探索與實踐,目前,該村發展的主要產業有鄉村生態旅游、光伏發電、生態種養、廣告位出租、竹制品加工等。另外,劉__還為上東村爭取到了韶新高速的一個出入口,為今后大型溫泉項目落地奠定了交通優勢。村民們稱他這是為上東人民做了一件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大好事。
劉__還通過建立致富帶頭人人才庫,請相關技術和業務專家對致富帶頭人進行培訓,培養了一批懂技術、通電商、會管理的致富帶頭人,成立專業合作社3個。四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他和村“兩委”班子、村民們一道通過開辟切實可行、合理有效的產業發展新路徑,幫助上東村和貧困戶形成了“造血”功能、走上長效、穩定的脫貧致富之路。
抓黨建促和諧,描繪美麗鄉村新畫卷
“送錢送物,不如建個好支部”。四年來,劉__以省、市、縣《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方案》為指導,突出重點抓好基層組織建設,以標準化、規范化的“美麗黨建”體系引領上東村黨建,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
針對上東村黨支部在外務工流動的黨員較多、經常性教育難組織的特點,村黨支部建立了“上東村黨員之家”微信群,在群里及時發布村黨支部的工作動態、時政教育內容、黨的理論知識等,為在外的黨員搭建起一個學習教育的便捷平臺。與此同時,該村黨支部注重發展培養黨員,近三年來發展3名30多歲的大學生預備黨員和2名30歲左右的入黨積極分子;嚴格落實“三會一課”、民主評議、民主管理黨員等相關制度,注重以制度管理黨務村務,著力解決班子“執行力、戰斗力不強”、組織生活不規范等問題。
四年來,通過抓基層黨組織建設,上東村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隊伍的先鋒模范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黨建促和諧,如今的上東村各項社會事務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該村也先后榮獲了“省文明村”“惠州市法制建設示范點”“惠州市先進基層組織”等稱號。劉__堅信,在黨建的引領下,上東村的黨員干部一定能成為未來描繪美麗鄉村新畫卷的主力軍。
如今的上東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村民有了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致富奔康的勁頭更足了。
上東村的蝶變有目共睹,而劉__所付出的努力更是讓當地村民們感動。2021年4月,因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方面表現突出,劉__獲評為廣東省鄉村振興先進個人,被省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通報表揚。
2023村鎮鄉村振興先進事跡(精選篇2)
走進雞場鎮學官社區橋頭組,一條條水泥路修到家門口,一棟棟房子整齊有序,一片片臍橙產業基地蔥蔥郁郁,一戶戶農戶臉上藏不住滿心喜悅……一處處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景象,無不展現著這個美麗鄉村人民的幸福生活。這些成績的取得,與縣委統戰部下派的駐村干部——試驗區聯絡中心辦公室主任黃建貴密不可分。
深入開展遍訪,助推鄉村振興
為持續做好鞏固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黃建貴嚴格按照雞場鎮黨委、政府的`安排部署,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為出發點,組織包片干部、包保干部深入開展走訪、排查及防止返貧致貧等各項工作,通過進組入戶、電話核實、微信聯系等方式消息了解片區內脫貧戶、監測戶生產生活情況,及時掌握收入情況,因戶施策制定幫扶措施,確保三類重點人群增產增收。
打造特色品牌,助推鄉村振興
黃建貴以實施產業助推增收要求,以柑桔產業為主導產業推進,完成柑桔種植6000余畝、掛果20__余畝,組織產業指導員到深入果地對農戶開展《柑桔產品質量提升技術培訓》,培訓農戶30余人次,發放誘蟲粘蟲球75000余個,安裝太陽能殺蟲燈100余盞,通過多方式殺害病蟲防止傳播黃龍病等病蟲害,20__年5月5日,臍橙獲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證書。大力配合社區做好春耕備耕工作,按照沒有一片撂荒地的要求,積極組織群眾開展糧食種植工作,結合稻谷種植示范點大力動員群眾發展250畝“稻+魚”種養殖項目,發放玉米種子1200斤、黃豆300斤,守好糧食安全底線,確保糧食安全,促進群眾增收。
加強鄉村建設,助推鄉村振興
黃建貴積極配合實施20__年雞場鎮柑桔園改造建設項目,完成7條單軌運輸軌道安裝,共計4000余米,安裝完成水肥一體化滴灌設備,滴灌管網,履帶式旋耕機、開溝機施肥機已采購到位。積極申報《20__年雞場鎮學官社區橋頭組特色田園鄉村·鄉村振興集成示范試點村莊整治項目》,完成新建公廁30.57㎡,河道垃圾淤泥清理1858.82m,河道駁岸砌石1126m,攔水壩擋墻120.3m,駁岸石砌筑69.6m,混凝土仿木護欄132.95m,臺階5.4m,雨水溝1645.5m,卵石排水溝91.52m,擋墻253.9m。申報《20__年雞場鎮學官社區橋頭組特色田園鄉村·鄉村振興集成示范試點鄉村環境整治項目》,完成改造112戶衛生廁所改造。實施《20__年雞場鎮學官社區特色田園鄉村鄉村振興集成示范示點宜居農房建設項目》,投資241萬元,已完成62戶宜居農房改造,老舊墻面改造17627.55㎡,老屋頂改造750.78㎡,磚砌櫥柜38戶。
創新基層治理,助推鄉村振興
黃建貴積極組織中小學生到橋頭寨開展環境衛生評比工作,切實提升群眾愛護環境、保護環境意識;組織召開2次群眾會、院壩會,與群眾交心談心,切實了解在推進鄉村振興中老百姓的所期所盼,并通過召開橋頭寨議事小組會議進行共商,由議事小組牽頭,對環境衛生整治、門前“三包”、矛盾糾紛化解等工作進行分片管理,形成社區管總、議事小組管事、群眾共管的機制;推進數字鄉村建設,謀劃申報項目,通過數字化,推進鄉村治理,通過院壩會、群眾會、入戶等方式積極開展鄉風文明建設,積極宣傳村規民約發揮村規民約的作用,通過群眾通俗易懂的語言新修訂村規民約詞句朗朗上口,讓群眾易記、易懂、易行,大力宣傳弘揚勤儉節約、浪費可恥的理念,倡導綠色環保、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反對封建迷信,遠離黃賭毒,消除鄰里矛盾,大力推動移風易俗工作落實,培育文明鄉風。
牢記初心使命,助推鄉村振興
黃建貴緊扣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幫助大病戶廖順清申請解決臨時救助2萬元,切實減輕農戶因病造成的負擔,為監測戶韋正明戶申請防貧扶助險,補助32108元;為轄區內3戶殘疾人家庭每戶申請3000元進行無障礙改造,解決殘疾患者生活困難;針對洋岐山組因降雨較大導致山石、泥巴垮塌影響群眾上學、出行等情況,及時協調挖機對滾石、泥石進行清理,切實解決群眾的困難需求;配合省民政廳開展春節期間“慈善情暖萬家”慰問活動,為社區56戶三留守人員發放慰問金及溫暖包,共計約2.8萬元;春節期間積極協調,為社區鰥寡孤獨群眾發放愛心棉被20套,床上三件套20套;因降雨導致群眾水管斷裂,及時協調水管,組織群眾修繕飲水管網,確保群眾飲水安全。
2023村鎮鄉村振興先進事跡(精選篇3)
2014年,呂__創辦__麻唐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從農副產品的生產種植、到最終設計銷售。產品涵蓋了新鮮水果、米面糧油、時令鮮蔬、農副加工、禽畜肉蛋等品類。
一、開拓鄉村振興大產業
呂__積極響應上級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號召,優先為貧困戶提供崗前技術培訓,靈活安排打包、稱重、發貨等幫扶崗位。解決一些年齡較大、腿腳不便等貧困家庭增加收入。
公司以“電商+農業”的模式,結合武邑縣實際情況,引導農戶種植小米、水蜜桃、朝天椒、紅棗等經濟作物,踐行新零售模式,讓直播帶貨給農產品增收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2020年公司開拓抖音、快手達人帶貨模式,在疫情影響下,銷售額不降反增,全年實現銷售收入1298。77萬元,提供就業312人。
通過企業良好的示范效果,給農戶提供技術幫扶、為特色農產品制定銷售方案、主動解決滯銷農產品的銷售問題等;為貧困戶和殘疾等農村弱勞動力者提供工作崗位,直接帶動100戶貧困戶脫貧,年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近年來公司主營品牌“邑禾園”被評為“中國電商行業暢銷品牌”、“中國自主創新品牌”,在2021年產品被__廣播電視臺評為“冀有好物”。
呂__助力鄉村振興新模式多次被新華網、騰訊網等媒體采訪報道。多年的電商從業經歷讓呂__對農村電商有了更多的思考。2019年與__日報的記者方素菊共同寫了一篇文章:“對癥下藥__農村電商發展瓶頸”文章詳細介紹了農產品電商銷售的一些難題,也給出了答案。這篇文章也是被新華網、騰訊網等紛紛轉載。
呂__先后被評為“青年創業先鋒”、“全縣優秀共產黨員”、“武邑縣風尚人物”等,并當選武邑縣第九屆、第十屆___委員。
二、用知識回報社會
2015年9月份當選武邑縣電子商務協會會長,并兼任武邑縣大紫塔鄉電商辦科員至今,利用自己的所學知識和創業幾年的積累,積極配合政府進行電商返鄉創業培訓,免費培訓學員573人,立志將更多家鄉的優質農產品搬上互聯網。
試驗種植了1000顆優質冬棗品種“嘎嘣脆”紅棗,日前在互聯網預售價格已超過1元/個,相當于30多元一斤,遠遠高于5元每斤的普通紅棗市場售價。引入__省農科院谷物研究所優質谷物品種,為合作社提供種、產、銷一體化服務。
借助自己在電商行業的優勢,主動解決縣域農產品滯銷問題,緩解了農民種植壓力,為農業發展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產業示范效果明顯。
2023村鎮鄉村振興先進事跡(精選篇4)
小達,男,壯族,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管理學學士學位,現任南寧市江南區江西鎮智信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2020年,為響應江西鎮黨委、政府的號召,小達回到家鄉智信村,投身到家鄉建設中,與愛人、女兒分居三地。在2021年的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中,小達高票當選為智信村黨總支書記,成為江西鎮年紀最小、學歷最高的黨總支書記。
勇擔重任,鄉村煥顏。
當選為村支書后,小達的首要任務便是完成智信村的“三清三拆”工作。智信村位于南寧市西部,地處左江下游,因水域豐富、巷道多、民居雜等特點,此次高鐵沿線風貌提升改造工作任務重大,有6個坡屬于江西鎮的重點“清拆對象”,同時,還有393棟民居的外立面亟待改造提升。
小達深刻認識到,全面整治村容村貌,打造干凈、整潔、有序、宜居的村莊,是廣大農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的來源,也是鄉村振興的“壓艙石”。結合智信村的'實際情況,他主動擔任“總隊長”,迅速制定了“四支隊伍”的工作機制,即組建一支宣傳隊,向群眾宣傳進行鄉村風貌提升的重要性及意義并動員群眾進行房屋外立面的改造;組建一支保潔隊,對各坡的環境衛生進行整治;組建一支鉤機隊,對各坡的廢棄豬欄、牛欄、雞舍、雜物房等進行拆除并清理掉產生的建筑垃圾;組建一支綠化隊,開展“微菜園”、”微果園”建設,實現村莊環境凈化、綠化、亮化。
“四支隊伍”得到了村委及群眾的一致認可,智信村鄉村風貌宣傳隊、保潔隊、鉤機隊、綠化隊相繼成立,小達擔任“總隊長”,開始“走街串巷做動員、上山下坡調研走訪、深入開展‘三清三拆’”的生活。
民居外立面改造工作出現問題,小達“白加黑”“5+2”地同村民反復溝通、協商,為村民答疑解惑,直至問題解決;“清拆”工作不到位,小達帶著村委成員親自上陣,清理垃圾、搬運廢棄物、清理水塘……
經過三個月的奮戰,智信村共清理出各類建筑廢棄物及垃圾19000余噸,改造提升民居外立面近500棟,新建娛樂設施、休閑廣場2處,改造“微菜園”、”微果園”31個。累計投入勞動力近2000人次,籌措資金153萬元,整個村的風貌煥然一新。已是耄耋之年的村民胡大顯,談到村里的變化,激動地說:“我在智信村生活了80多年,村子從來沒這么干凈整潔過。現在是路平了、水塘干凈了、綠樹更多了,環境和城市有得一比。”
生逢其時,重任在肩,小達竭盡所能,全心全意服務群眾、接續奮斗鄉村振興,帶領智信村以嶄新的面貌和形象開創鄉村振興美好藍圖。
防疫一線,沖鋒在前。
作為村黨總支部書記,小達始終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初心,一心一意為群眾排憂解難,全心全意為智信村謀劃發展。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他用時時沖在前,事事干在先的過硬作風,帶頭沖鋒在防疫一線,贏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為智信村筑起了防疫的銅墻鐵壁。
2020年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小達始終奮戰在抗疫一線,落實網格責任,發動全體黨員群眾、志愿者開展防控工作,排查從中高風險地區的返鄉人員,采取廣播、入戶宣傳、網絡宣傳等方式動員村民接種疫苗。
2022年春節,無情的新冠病毒卷土重來,襲擊了廣西百色市,疫情防控形勢空前嚴峻。大年初四,小達在接到鎮黨委的緊急通知后,連夜驅車從城區趕往村里,在大家奔向團聚的日子,小達沖上了抗疫一線。
此時正值春節期間,智信村春節返鄉、外來務工人員流動大,村坡之間走家串戶頻繁,防疫工作十分嚴峻。小達知道,他們必須與時間賽跑,防控措施早一分落實,村民安全就多一份保障。他到村后連夜緊急召集村干召開村“兩委”會議,第一時間對全村疫情防控工作進行安排部署,統籌準備防疫物資。他率先帶領村干前往那壇坡、壇倉坡兩個主要進村路口開設黨員疫情防控先鋒崗,以身作則引導村“兩委”干部在防疫工作中牢固樹立“一盤棋”的意識,促使全村上下擰成“一根繩”。寒風深夜,一頂帳篷,一張桌子,小達率先進駐卡點,開始了守卡排查。
天未亮,小達剛從卡點值守回來便帶著村干、志愿者繼續投入到緊張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一項項工作有條不紊的開展起來。深入排查不漏一戶一人,入戶宣傳疫情防控政策,勸散村民聚眾賭博扎堆聊天,疏導居家隔離人員心理情況,最累、最繁瑣的事都是小達帶頭去干。
因為設置防控卡點,給村民日常進出造成了不便,少數村民開始并不理解,小達就每天駐在卡點,不厭其煩對過往村民耐心勸解,為大家講政策、講疫情。春節是智信村辦喜事的高峰期,小達第一時間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勸止,堅決不允許操辦宴席,同時向全體村民發出“告全體村民書”,取消所有開年走訪活動。在百色疫情持續肆虐的時候,小達帶頭用強有力的防控措施守住了智信這一片凈土。
作為村里的主心骨,小達24小時吃住在村委、卡點,從清晨到深夜片刻不離崗,忙碌在統籌協調各項防疫任務中。常常因為時間匆忙,他顧不得煮東西吃,就在帳篷里泡一碗方便面充饑。這期間他的手機從不離身片刻,時刻關注著每一條預警信息,準確迅速傳達給每一位村民,卻經常忽略了家人的聯系訊息。連續一個多月,小達始終忙碌在智信防控一線,卻沒有時間回家看看離村只有十幾公里的愛人和女兒。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抗疫持久戰中,小達以實際行動踐行了“站得出來、沖得上去、迎難而上、勇挑重擔”的諾言,他始終站在第一線,將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彰顯新時代退役軍人的擔當。
歷經“三清三拆”、疫情防控等重大事件考驗,小達始終百折不撓,默默奉獻,用責任和擔當詮釋了共產黨員的為民初心。作為一位黨員,一名“兵支書”,小達兢兢業業工作、勤勤懇懇履職;他說,當過兵的人,從穿上軍裝的那天起,就肩負著使命,這個使命是一輩子的,那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永不褪色。
小達同志退伍不退志,扎根獻基層,充分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是新時期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中涌現出來的先進代表,是退役軍人奮戰在基層一線的先進典型。2021年7月,小達被評為江南區江西鎮2020年度優秀共產黨員。
2023村鎮鄉村振興先進事跡(精選篇5)
“事業興旺,關鍵在黨”,這是清水縣鄉村振興局干部,白駝鎮楊坪村第一書記小偉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小偉自20__年5月選派駐村以來,真抓實干、傾情付出,和村“兩委”班子一道團結帶領廣大群眾,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培育支柱產業、改善基礎設施、補齊村戶短板,20__年底實現整村脫貧退出,116戶508人實現穩定脫貧。
如今的他,再一次站在了鄉村振興建設一線,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天水市第八次黨代會精神、清水縣第十六次黨代會精神。在鎮黨委、鎮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按照“強基礎、重創新、育特色、促提升、抓服務”的工作思路,以“四抓兩整治”為抓手,以黨支部標準化建設為重點,以黨建引領推動鄉村振興為目標,充分發揮駐村第一書記職能,協助村黨支部書記全面加強組織建設。
一是注重基層黨員教育管理提素質。
嚴格落實執行“三會一課”制度,常態化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認真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持續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推動黨員做到五個熟悉(熟悉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熟悉黨建理論知識、熟悉村情實際、熟悉法律法規、熟悉全村重點工作),進一步強化“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讓黨員在理論水平上要高人一籌,在干事創業上要先邁一步,引導楊坪村黨員做好“惠民政策宣傳員、村情民意信息員、幫辦實事服務員”,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二是強化基層黨組織制度建設夯基礎。
對照黨章,嚴格執行“黨員管理制度”、“交心談心制度”、“民主評議黨員制度”、“____制度”,不斷嚴肅黨內組織生活,將從嚴管黨治黨措施落到實處,將村黨支部建成堅強的戰斗堡壘。結合村情實際,創新推行楊坪村“流動黨員定期聯系制度”“幫學幫教制度”“黨員聯系群眾制度”“黨員幫辦實事積分管理制度”,自覺踐行為民服務宗旨,20__年來,認真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共4件,化解矛盾糾紛6起,開展為民代辦服務15次,進一步密切了黨群關系。
三是聚力黨員隊伍建設強筋骨。
注重從專業大戶、農村實用人才、青年農民、外出務工經商人員、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中發現優秀人才,把符合條件的人員發展成黨員,讓政治素質好、文化程度高、帶頭能力強的人吸收進黨員干部隊伍,把優秀黨員培養為村干部,不斷讓基層黨組織擔負起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職責,凝聚起了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為楊坪村鄉村振興發展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