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表彰大會心得
全國文藝工作者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努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表彰大會心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
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表彰大會心得(精選篇1)
始于的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評選,旨在培育高素質文藝人才隊伍,繁榮發展新時代社會主義文藝事業。本屆評選,共有一級導演田沁鑫,中國交響樂團團長李心草,著名演員吳京、張譯、黃渤等44名藝術家入選。
牛樂是土生土長的蘭州人。多年來,他立足甘肅本土多元文化,致力于藝術人類學、民族學及西北少數民族非遺研究,在少數民族文化藝術及非遺研究、傳承、保護、價值轉化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曾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等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十余項,學術成果曾多次獲獎,其中學術專著《素壁清暉-臨夏磚雕藝術研究》獲“第十一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民間文藝學術著作獎”。作為西北民族大學教授,牛樂為甘肅美術創作和非遺保護事業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其油畫作品也極具個人特色。,牛樂被文旅部授予“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個人”稱號;,被甘肅省委宣傳部、省委組織部、省文聯授予“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
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表彰大會心得(精選篇2)
周虹,女,漢族,1975 年 6 月生,民盟盟員,福建省實驗閩劇院院長,一級演員。
長期從事閩劇表演與理論研究。代表作品《雙蝶扇》《生命》《貶官記》等。策劃并主演的劇目入選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多次獲得中國戲劇梅花獎、文華表演獎等獎項。帶領福建省實驗閩劇院入選全國地方戲創作演出重點院團,并多次參加央視各類晚會、新年戲曲晚會等。搶救挖掘一批閩劇經典保留劇目,重視戲劇人才培養,積極推動對外文化交流。
多次參加赴基層公益演出宣講等活動;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期間,策劃并主演了紅色題材閩劇現代戲《生命》;積極投身藝術戰“疫”,創作并演出各類節目十余個,獲福建省委宣傳部等部門表彰。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表彰大會心得(精選篇3)
“文藝要塑造人心,創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我將崇德尚藝作為一生的功課,始終堅持以德為先,以藝為重。”受表彰代表、國家話劇院院長田沁鑫表示,在藝術創作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謳歌偉大時代精神,為歷史存正氣,為世人弘美德,為自身留清明,這是我們的行為準則,也是我們的立場和情懷。
中國歌劇舞劇院一級演員陳小朵代表第五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表彰大會全體代表宣讀了倡議書。倡議書號召全國文藝工作者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努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始終與人民同憂患共歡樂、同呼吸共命運;積極開拓文藝創作新天地,努力創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優秀作品;切實履行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神圣職責,矢志追求崇德尚藝、德藝雙馨的崇高精神。
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李屹在表彰會上發表講話。他強調,新時代文藝工作者要堅定文化自信,深刻認識新時代文藝工作的重要地位作用,努力踐行文藝工作者的初心使命;凝聚中國力量,深刻把握文藝的獨特作用,努力用文藝涵養時代精神;堅守人民立場,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努力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堅持崇德尚藝,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做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
據悉,開展德藝雙馨評選表彰活動,是黨領導的文聯組織加強文藝工作者思想道德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是在長期文藝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經驗。中國文聯先后于、、、召開四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表彰大會,會同中宣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授予194名中青年文藝工作者“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9月,第五屆全國德藝雙馨中青年文藝工作者評選表彰工作啟動。評選在嚴格執行“兩審三公示”制度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審核力度,擴大征求意見范圍,采取自下而上、逐級推薦、差額評選、民主擇優的方式進行,重點向一線和基層文藝工作者傾斜。經過嚴格審核、反復協商和媒體公示,評選工作領導小組決定對44名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進行表彰。
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表彰大會心得(精選篇4)
廣東獲得第五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的是:廣東省攝影家協會主席、羊城晚報報業集團《新快報》社副總編輯李潔軍,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畫院院長林藍,星海音樂學院舞蹈學院副院長、雜技演員魏葆華。
李潔軍的攝影作品曾獲第十屆中國攝影金像獎,第九屆、第十四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第五十二屆世界新聞攝影比賽(WPP)肖像類(組照)三等獎等獎項。此外,李潔軍還熱心公益活動。他曾被中國攝協授予“抗擊非典先進個人”“抗震救災先進個人”“50年突出貢獻攝影工作者”“萬名攝影志愿者萬幅作品進萬家”先進個人等稱號。
林藍的國畫《詩經——長歌清唱》入選中國文聯等單位主辦的“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為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長期陳列;國畫《長流不息——保護文化遺產傳承民族文脈》入選文化和旅游部主辦的“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項目”。
魏葆華與吳正丹創新表演的《肩上芭蕾》開創了雜技表演的新流派,獲全軍文藝匯演“表演一等獎”、全國雜技比賽“金獅獎”金獎、蒙特卡洛國際雜技節最高獎“金小丑”獎等;主演的《天鵝湖》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雜技金菊獎“劇目金獎”等。
據悉,中國文聯先后于、、、召開四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表彰大會,會同中宣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授予194名中青年文藝工作者“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榮譽稱號。
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表彰大會心得(精選篇5)
會上,受表彰文藝工作者代表馬賽、王舸線、田沁鑫、張毅、陳小朵做交流發言。田沁鑫在發言中表示要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傳播者,“獲獎讓自己在感激的同時也多了一些思考,更激勵自己未來要承擔更多的文化責任。要心懷正氣,團結藝術家,為國家級的劇院奉獻更多的好作品。”
一直以來,無論做話劇還是參與央視《故事里的中國》和《典籍里的中國》的創作,田沁鑫稱自己都是一個“不怕吃苦,也肯下真功夫”的人。去年創作《偉大征程》時,即便是腳踝意外受傷,骨折三處,手術植入一塊鋼板、12個鋼釘,她仍在術后兩周返回晚會現場,忍著疼痛完成了《偉大征程》的創作任務。此外,在至創作民族歌劇《扶貧路上》期間,田沁鑫深入到廣西百色市樂業縣百坭村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曾經工作過的田間地頭,遍訪她身邊的百姓,聽鄉親們含淚講述她的故事,反復研讀她寫的《駐村日記》。這些真切感受最終都成為她創作這部歌劇最強的精神力量與最深的情感內涵。在她看來,深入基層的經歷也是她把思想和情感同人民融為一體,修身明德的過程。
“從做國話的副院長到院長,我沒有休過一次年假。在劇院做導演20年,崇尚的也是作品的樸素而高尚;而作為院長,現在考慮更多的則是國話應該做什么樣的作品、培養什么樣的藝術家。”從導演到院長,田沁鑫稱自己的創作是從小我到大我的過程,“未來我依舊會把崇德尚義作為一生的功課,以德為先、以藝為重。”
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表彰大會心得(精選篇6)
劉彤扎根龍江,在文藝界思想引領、藝術實踐、文藝管理、社會服務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他自幼熱愛曲藝藝術,六歲開始跟隨相聲名家師勝杰學習相聲表演,不僅打下了扎實的藝術功底,也在耳濡目染中培養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成為職業相聲演員后,他刻苦鉆研業務,創作表演了《回心轉意》《街上流行啤酒肚》《傳統與現代》等優秀相聲作品。劉彤積極熱忱帶領團隊努力探索改革發展新路,于9月創辦哈爾濱相聲百樂會,堅持駐場演出千余場,觀眾達50余萬人次。連續舉辦五屆“歡樂的六月”百樂會相聲文化節惠民系列演出活動,把歡聲笑語灑滿龍江大地。
據悉,開展德藝雙馨評選表彰活動,是黨領導的文聯組織加強文藝隊伍思想道德建設、繁榮發展新時代社會主義文藝的一項重要舉措,是在長期文藝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劉彤是繼陶亞兵(第三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之后,黑龍江省第二位榮獲“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的藝術家,將對建強龍江文藝隊伍、建設文化強省發揮重要推動作用和示范效應。
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表彰大會心得(精選篇7)
鄭春輝,男,漢族,1968 年 1 月生,福建騰暉工藝有限公司藝術總監,正高級工藝美術師。
國家級非遺項目莆田木雕代表性傳承人,創作《桃花源》《憶江南》《山鄉春色》《鄉情悠悠》《春江花月夜》等代表作品,獲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百花杯”、“百花獎”等獎項。先后為慶祝新中國成立 70 周年,創作脫貧攻堅、抗擊疫情等題材作品《閩鄉多錦繡》《爭來春色滿神州》。創建“春暉木雕藝術館”,舉辦“文人趣味——鄭春輝木雕藝術展暨雕刻藝術學術研討會”。多件作品被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首都博物館等收藏。
多次參與捐資助學、助學興教、精準扶貧等各類社會公益活動,積極培養行業后備人才。被全國總工會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評選為“大國工匠 年度人物”。